宋晓峰看了看手表,这会儿又空闲,便对大姐和大姐夫说道:
“走,趁现在天还没黑,我陪你们去那个小院子实地看看。光听描述不行,房子这事儿,得亲眼瞧了才踏实。”
大姐一家自然高兴,一行人骑着自行车,穿街过巷,很快就到了到了地方。
木制的院门看着有些年头了,门板上的漆色剥落,透着岁月的沉淀。
推开略显沉重的院门,发出“吱呀”一声轻响。院子里的景象展现在眼前。
院子是长方形的,地面是旧青砖铺就,缝隙里确实长着些青苔和细草,但整体还算平整。
院子不算特别宽敞,但正如宋晓峰所料,也有个六十多平米,显得很豁亮。
角落里有一棵老枣树,枝繁叶茂,给院子投下一片荫凉。
正房是三间,坐北朝南,屋脊的线条依然挺拔。面积不小,空间也规整,只是顶棚有些泛黄,墙皮也有几处起了泡。
东西各有一间小小的厢房,目前当成了堆放杂物的厨房。
宋晓峰看得很仔细。他踮脚看了看房梁,又用手敲了敲几处墙壁,重点是检查房屋的主体结构。
他发现虽然看起来旧,但梁柱都很结实,墙体也没有明显的倾斜或裂缝,这让他心里先松了一口气。
他又去看了看小厨房,虽然简陋,但收拾一下也能用。
“姐,姐夫,你们看,”宋晓峰指着院子,
“这院子方正,朝向好,一天到晚太阳都能照进来。
正房三间,布局合理,以后孩子大了也够住。这两间小厨房,收拾出来,一间做饭,一间当储藏室,或者打通了都行。”
他又引着他们走到院墙边,低声道:“最关键的是,这院子有围墙,私密性好。
你们再看这位置,离着我那个商场也不远,位置不算偏。你们一家子住在这去哪都方便。”
大姐听着,不住地点头,眼睛里的喜欢藏都藏不住。
大姐夫则更关注实际问题:“晓峰,你看这房子,修缮起来麻烦不?得花多少钱?”
“修缮是肯定要的。”宋晓峰实话实说,
“主要是内墙重新粉刷,顶棚可能要糊一下,窗户得换换窗纸,或者有条件换成玻璃的更亮堂。
地面青砖清理一下就行。这些都是面上的活儿,花不了太多钱,关键是自己得住着舒服。
主体结构没问题,这才是大头,这房子底子好。”
看完院子,站在枣树下,宋晓峰看着姐姐姐夫,给出了自己的最终意见:“姐,姐夫,要是产权真像说的那样清晰,没什么纠纷,我的意见是——能买就买!
多花那点钱,绝对值。这不像筒子楼,住着憋屈,这院子是你们自个儿的家,踏踏实实的,往后越住越舒心,也越住越值钱。”
宋晓峰这番有理有据的分析,彻底打消了大姐和大姐夫最后的疑虑。
大姐夫一跺脚,下了决心:“成!听你的,晓峰!我们回去就抓紧找房主谈,尽快把手续办了!”
看着姐姐一家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期盼,宋晓峰也欣慰地笑了。
“钱不够,就找我。我要是忙,你们就去找文静,回头我跟他说一声。”
“晓峰,那就太谢谢你了!”
“一家人,用不着客气。”
几人又在院子里看了一会儿,便离开了。出去的时候,还帮着把门给带上了。
宋晓峰晚上回到家,跟林文静在屋里说了大姐家看房子的事。
“文静,大姐他们家看上城外一个小院,我看着挺不错,劝他们买下来。就是这钱方面,他们可能不太凑手。”
宋晓峰一边换着家居服一边说,“我跟他们说了,要是万一我忙起来不在家,他们过来找你应急,你先帮着支应一下。”
林文静正对着镜子梳理头发,闻言放下梳子,爽快地点点头:“这是正事,应该帮的。你放心,大姐要是过来,我知道怎么办。”
正说着,外屋传来脚步声,原来是宋晓峰的父母宋平贵和老伴听见了小两口的谈话声,端着茶水杯走了进来。
“晓峰,文静,聊什么呢?我好像听见说老大她们家要买房子?”
宋平贵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关切地问道。
老太太也挨着坐下,目光投向儿子和儿媳。
宋晓峰见父母问起,便详细地把下午去看的那个小院的情况又说了一遍,。
“爸,妈,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那院子虽然旧点,但底子好,独门独院,住着肯定比筒子楼舒坦,往后说不定还能增值。就是大姐夫他们钱可能不太够,我让他们不够就来家里说一声。”
宋平贵听着,缓缓点了点头,“嗯,独门独院是好,清静。咱们老辈人就觉得,有块自己的地方,心里踏实。老大她们家人口多,住个院子是比挤在楼里强。”
他是从农村出来的,对土地和院子有着根深蒂固的感情。
老太太则更实际些,带着点担忧问:“那院子产权没问题吧?可别买了以后惹麻烦。再一个,修缮也得花一笔呢,老大她们负担得起不?”
“产权我叮嘱他们一定要核实清楚。”宋晓峰接过话,
“修缮花不了太多,主要是拾掇里面,主体结构结实着呢。钱要是不够,咱家先帮着垫上,等他们宽裕了再还就是。这机会挺难得的。”
林文静也在一旁帮腔:“妈,您就放心吧。大姐一家子现在买卖做的不错,这钱没多长时间就能挣回来了。大姐一家能有个安稳舒心的窝,咱们看着也高兴不是?”
老两口对视一眼,脸上都露出了放心的神色。
宋平贵对宋晓峰说:“你考虑得周到。老大她们不容易,能帮就帮一把。这买房是大事,有你这个兄弟在旁边盯着,我们也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