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此,赵轩微微点头,“我们一同前去,将这一喜讯告知母后。从今往后,我们皇族成员不必再依赖俸禄,亦能自给自足。”
赵轩吩咐太监将银车全部接管,二人并肩朝后宫行去。后宫本是男子禁地,但赵轩身为太子,赵暻身为亲王,一同归家探望母亲自是无可厚非,况且马皇后乃二人嫡母。
随着赵暻步入东宫,消息便传至了赵源耳中。并非赵源刻意派人监视赵轩,而是赵暻所携银车太过醒目,一望便知。赵源心知,这必是皇家商行年终之分红,特为赵轩送来。
他随口问道:“此番分红多少?”
“秦王殿下拉了十几车,想来至少百万两白银。”
闻言,赵源心中不禁一动。东宫与后宫皆有皇家商行分红,唯独他这个皇帝没有,心中早已多有不满。此刻闻听赵暻进宫送分红,赵源眼中闪过一丝喜色,急忙领人赶往东宫。
行进间,忽闻赵明与赵辉转道前往凤仪殿,赵匡胤随即决定前往凤仪殿。他本想向儿子询问分红之事,但此刻儿子不在,仅儿媳在场,即便是赵匡胤,也感到难以开口。
王贵妃得知赵明与赵辉一同前来,脸上浮现出温柔的笑容,远远望着跑来的两人,笑容更加灿烂。
“娘,娘,我们来了。”两人尚未进门便高声呼唤。
王贵妃故作嗔怪:“都是跟你们爹学的坏习惯,还没进门就开始嚷嚷。”
“快进来暖和暖和。”凤仪殿内已燃起熊熊炉火。
随后,王贵妃又责备赵辉许久未来探望。
赵辉憨笑着,命人将余下的八十万金币搬入凤仪殿,手持皇家商会账本道:“娘,这是您今年的分红,八十万金币,账本在此。”
王贵妃闻言一惊,八十万金币,数目之大令人震惊。望着满屋金币,王贵妃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她问道:“辉儿,你是如何做到的?”赵辉随即缓缓讲述起今年皇家商会的繁荣景象。
听完赵辉讲述,王贵妃满心欢喜地笑着。一旁的赵明道:“娘,二弟真是奇才,今后皇族再不必依赖国家,亦能自给自足。今年半年便盈利八百万金币,我相信二弟日后定能创造更多奇迹。”
赵明话音刚落,门外便传来赵匡胤之声:“什么八百万金币?”
赵匡胤发问,赵明刚要开口解释,却被赵辉打断:“哪有什么八百万金币,父皇您怎么来了?”
“哼,朕听闻秦王拉着几大车金币给太子送钱,还给皇后送钱。”
“故而,我自行前来,想看看秦王殿下能否赐顿饭食。”赵匡胤带着几分玩笑的口吻说道,未待赵辉应答,王贵妃便已责备起来。
“赵匡胤,你又在发什么疯?朝堂上那般模样,回了家还这般古怪。”
“谁惹了你,你自去找谁,孩子好不容易来一次,可不是来听你胡闹的。”
见王贵妃动怒,赵匡胤连忙赔笑上前安抚:“妹子,我可没胡闹,都是辉儿那小子闹的。”
“辉儿怎么你了?我看就是因为你,辉儿才久久不来。若非你整日打骂,孩子怎会不敢进宫探望我?”
说着,王贵妃眼眶微红,赵泰见状,顺势趴在她腿上,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
“娘,还是您心疼我,懂我。我怕啊,我不敢进宫看您。”
“我怕父皇责罚于我。”
这一幕让王贵妃愣住了,本想为他解围,他却演上了。
赵构在一旁嘴角微颤,心中暗道:辉儿的演技,真是绝了。
望着赵匡胤愈发阴沉的脸色,王贵妃也不便再让赵泰演下去:“好了好了,在娘这儿,他不敢动你一根汗毛。”
“嗯。”赵泰抹了抹并不存在的泪水,应了一声,远远躲去烤火。
随后,王后开始在国君面前赞扬儿子的功绩,赵熙一听心中暗自惊慌,拼命给赵煜使眼色,示意他快走。
然而赵煜并未领会他的意思,反被国君察觉:“老二,你对你大哥眨眼睛做什么?”
“我没眨。”说完,赵熙便转身去烤火,心中暗想:大哥,你好自为之吧。
只见国君走到赵煜面前,拍着他的肩膀说:“煜儿啊,东宫的开支都由内廷负责,你那三十万两银子留着也没用,不如交给为父吧。”
赵煜一听,顿时愣住,瞬间明白了赵熙刚才使眼色的用意。
“父皇,可东宫一年的开支也不少啊。”
“东宫不是还有些别的产业吗?足够你平时赏赐的了。”国君的脸皮之厚,岂是赵煜能比的。
“这……那……”赵煜被国君说得无言以对。
“啪”的一声,王后一拍桌子,“国君,你可真有本事,连孩子的钱都敢要,还有什么是你不敢做的?”
“你干脆连我这六十万两银子也一并拿走吧!”
“后宫和东宫都解散算了!”
王后几句话,说得国君无言以对,站在那里支支吾吾。
“国君,当年你在前线征战,我在后方替你管理钱粮,那般艰难,也没见你想办法去赚。如今孩子有本事了,赚点钱你就想抢,你还是人吗?”
“你是不是就看不得我们母子好?”
“好,你有本事现在就把这些钱全拿走,直接把后宫和太子府解散,我带着孩子们去讨饭算了。”
国君站在那里,无言以对。古往今来,能让皇上如此难堪的,恐怕也只有这位王后了。
这时,太子开口道:“娘,别生气了,爹也有他的难处。”见太子为自己开脱,国君也连忙附和:“对啊,夫人。”
---
第二十六章 太子直言不讳,提议商税改革
王后听了太子的话,对国君的怒火稍减,转而责备太子:“你啊,被你爹欺负成这样都不懂得反抗。”
“身为储君,你连这点勇气都没有,日后怎能让群臣不敢欺压?”
见王后教训太子,一旁的四皇子也插话道:“就是啊大哥,你是储君,皇上又是咱爹,他能拿你怎样?你若现在要登基,老爷子肯定乐呵呵地让位。”
这话一出,国君怒斥:“孽子!”
王后和太子则齐声说:“你给我闭嘴!”
四皇子缩了缩脖子,不敢再言语。被他这一闹,众人也没了继续交谈的心情。
国君叹了口气,转身离去。看着丈夫日渐衰老的背影,王后心中涌起一阵酸楚,对太子说:“启儿,你要好好跟你爹学习,将来做个好皇帝,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可他没钱啊。”四皇子又不合时宜地插了一句。
母后听后,再度轻叹,这位皇子真是令人费心。
“兄长,国库岁入有限,父皇亦是无计可施。”长子言道。
四皇子走近母后,向长子招了招手,随后说道:“你俩猜猜,今年咱们商号的税银是多少?”
母后摇了摇头,长子心中盘算一番道:“大约是三万两……”话音未落,他又望向四皇子高声重复:“三万两?”
四皇子抹去被长子溅在脸上的唾沫,不满地道:“大哥,你能否文雅些?”
此言一出,母后亦感惊愕。商号盈利八百万两,竟只缴纳不到三万两的税?她疑惑地问四皇子:“老三,应当不止三万两吧?”
四皇子颔首道:“确切而言是三万两千两,因商号还需留存部分利润以备不时之需。”
得知确切数目,母后震惊得掩口。一旁的长子此刻怒不可遏:“老三,你赚那么多银两,怎就缴纳这点税?”
四皇子不乐意了:“大哥,你这话说得。朝廷有令,商税三十取一,我依法纳税,有何错处?”
长子见四皇子动怒,连忙解释道:“老三,我并非此意,只是觉得这商税着实过低。”
言谈间,李昱转身大步向外走去,边走边唤:“老四,你多陪母亲聊聊,我去父亲那儿禀报此事。”
望着李昱匆匆离去的身影,李熙向太后无奈地耸了耸肩。
“老四,这商税确实过低。”太后言道,李熙闻言点头应和:“确实偏低,先看看父亲如何处理吧。”
言罢,李熙与太后聊起了今年的趣谈。
李昱一路疾行至太和宫,见到李深,将商税之事详细禀报。李深听后亦感诧异,随即下令召见张峥、陆远、陈谟等六部尚书入宫。
有人问,为何未召赵轩与中书省大臣?
答:内阁成立后,中书省几近荒废,官员多被调往他处,仅余赵轩与周庸等几个虚职。
闻听李深所召之人名,李昱微皱眉头:“父亲,为何不召赵大人与周庸?此二人亦乃大才。”
李深闻言浅笑:“昱儿,你还是太年轻。内阁成立后,赵轩虽时常闲居家中,但那周庸没少给我们父子找麻烦,你敢说这背后没有赵轩的授意?”
“先让他们在家闲置一阵吧。”
不久,众臣齐聚太和宫,李深让李昱简述事情始末。只听“砰”的一声,王畅失态坐地,随即迅速起身向李深行礼道:
“陛下,皇家商号盈利太过丰厚,是否考虑收归官有?”
“王畅,你大胆!难道想让朕的兄弟们围着你,问你是否供养他们吗?”李昱怒不可遏。
平日李昱皆以“我”或“咱们”自居,此番竟用上了“朕”。
“殿下,皇家商贸所获之利过于庞大,国库岁入不过千万,微臣实在为难。”李文悲叹道。
“哼,莫非李大人见他人获利,便欲夺其商号乎?”
“这成何规矩?李大人,你这是不顾朝廷颜面啊!”
此言一出,连陛下都感意外,心中暗喜:平日里温文尔雅的长子,竟也有如此雷霆之怒。
此刻的殿下仍在怒斥李文,众人皆噤若寒蝉。平日温和之人发起怒来,实在令人难以承受!
终于,殿下怒意稍减,坐于一旁喘息。
这时,礼部大臣张德仁出列禀报:“皇上,皇家商贸不可收归国有,此乃宗室血脉的产业。”
“但盐铁为朝廷专管,这制盐售盐之务可否收回?”
陛下正欲言语,殿下再次拍案而起:
“你们难道不知皇家商贸售盐,乃先祖之意吗?竟敢违背祖训,你们有几个胆子?难道不知君言如金的道理?”
本想应允的陛下此刻却难以开口,重责之辞接连不断,户部侍郎同样跪在地上,与其余大臣一般颤抖不已。
“你等领着朝廷俸禄,却不知为朝廷、为先皇分忧,反倒只想着侵夺宗室血脉之利?”
“难道真要等到宗室血脉饿死的消息传来,你等才肯罢休?”
殿下言罢,不仅是户部侍郎,其余人也纷纷跪倒。众人皆震惊不已,殿下平日里温文尔雅,今日怎会言辞如此锋利?
其中缘由,又有谁知?
见气氛紧张,陛下轻咳一声,示意众人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