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勋贵的反对态度并不坚决。
皇上都不在乎,他们在乎有什么用?
皇上又不肯选秀,满人贵女上哪去生孩子。
再说,皇上如今已经四十七岁了,虽然看起来和三十七八岁差不多,可要把孩子培养成继承人,终究还要二十年。
即便这一代是满人血统,下一代呢?下下代呢?哪里管得了那么多?
算鸟算鸟,还是自己这辈子好好赚钱,给子孙后代多留点家底吧。
自皇上登基以来,雍正四年,皇上废黜乌拉那拉氏后,始终未立中宫。
如今,皇贵妃林佳氏终于要被册封为皇后。
可当圣旨真正昭告天下时,仍掀起轩然大波。
“——汉女为后,大清开国以来,前所未有!”
诏书一出,京城内外议论纷纷。
茶馆里,几个读书人拍案而起,激动得面红耳赤:“皇上竟立汉女为后?这……这岂不是违背祖制?”
另一人却摇头反驳:“贵妃娘娘贤德,编书兴学,开设女院,如今连西洋人都敬她三分。如此女子,怎配不得后位?”
江南的文人更是反应激烈。
曾经的反清复明分子面面相觑,有人低声叹道:“若皇上真能如此开明,汉人未必不能安居乐业……”
紫禁城内,黛玉听闻消息,眼眶微红,低声喃喃:“娘娘终于……”
她想起这些年林芸对她的教导与庇护,心中暖流涌动,连忙起身去寻新制的贺礼。
而延禧宫的旧人李嬷嬷站在廊下,望着坤宁宫的方向,老泪纵横。
“老奴还记得娘娘刚入宫时的模样,如今……竟真要母仪天下了。”
春兰和夏荷早已褪去青涩,如今一个掌管内务,一个协理宫务,听闻旨意,相视一笑:“咱们娘娘,终究是走到这一步了。”
事情以想象不到的速度推进。
不到半个月册封大典就准备好了。
虽然皇后册封所需的各项事务,几年前就备好了。
但皇帝要最快的速度举行大典,就得重新算日子,做礼仪。
钦天监和礼部忙的脚不沾地。
终于,册封大典前一日,
皇帝要到天坛祭祀。
雍正破天荒地带着林芸去了天坛,这可是皇帝才有资格做的事。
礼部那帮老顽固差点没把胡子气歪,
但皇上眼皮子一掀:“朕的皇后,自然与朕共承天命。”
祭坛上,林芸一身明黄礼服,绣着龙凤呈祥,头戴朝冠,东珠坠子晃得人眼花。
底下跪着的文武大臣偷瞄一眼,心里直嘀咕:“这汉女娘娘,气势比先头满人皇后还足!”
坛上香烟缭绕,礼乐庄严。
雍正执香三拜,朗声道:“臣胤禛,谨率皇后林佳氏,敬告皇天上帝……”
“今立中宫,以正内治,祈佑国泰民安,四海升平!”
待祭文一念完,雍正亲手把香插进炉里,转头对林芸低声道:“明日之后,天下人都会记住你的名字。”
林芸低头浅笑。
晚上,林芸独坐镜前,凤冠霞帔在烛火下流光溢彩。
雍正从身后拥住她,下颌抵在她发顶:“怕吗?”
林芸摇头,指尖抚过圣旨上“天命所归”四个朱砂字:“臣妾只是没想到,皇上竟用海军为筹码……”
“人心如海,朕不过顺势而为。”雍正扳过她的肩,眸光深邃,“满人重利,汉人重名。
朕让他们知道,跟着你的战舰有肉吃,跟着祖制的破船——只有西北风可喝!”
林芸忽地笑起来,没想到皇上也变得这么促狭了。
----------
雍正十二年,三月初六,是钦天监算的好日子。
紫禁城的红墙金瓦在晨光中熠熠生辉,乾清宫前的广场上,礼部的官员早已列队整齐,静候册封大典的开始。
天未亮,雍正已率文武百官至太庙祭祖。
太常寺卿高唱:“跪——!”
百官齐刷刷跪下,雍正焚香祷告,将册立皇后之事禀告列祖列宗。
辰时,太和殿前钟鼓齐鸣。
雍正端坐龙椅,苏培盛手捧圣旨,高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皇贵妃林佳氏,淑德贤明,才冠六宫……今立为皇后,正位中宫,钦此!”
诏书以汉、满、蒙、藏四文书写,象征天下一统。
百官伏地高呼:“皇上万岁!皇后千岁!”
而林芸此时身着明黄皇后朝服,头戴九龙四凤冠,端坐于坤宁宫正殿。
内廷女官手捧金册、金宝,跪呈于前:“恭请皇后娘娘受册宝!”
林芸双手接过,指尖微颤。
——金册刻着她的名讳,金宝则是皇后之印。
自此,她便是大清名正言顺的国母。
午时,林芸在女官的搀扶下,缓步走入太和殿。
雍正高坐御座,目光柔和地望着她。
礼官高唱:“皇后行六肃三跪三拜礼——”
林芸肃立、跪拜,动作端庄优雅,满朝文武无不屏息凝神。
礼毕,雍正亲自起身,扶她入座,二人共受百官朝贺。
当林芸穿着明黄色朝服与皇上坐在一起时,丹陛下的满臣们低头盯着自己的靴尖。
他们想起家中堆满仓库的南洋货物,想起水师护航的商船正劈波斩浪……
终于,以讷亲为首,众人缓缓跪拜:
“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声浪震散了天边的云霭,而停泊在天津港的五十艘战舰,正升起龙旗,在朝阳下熠熠生辉。
大典礼成,乾清宫内设宴庆贺。
王公贵族、内外命妇依次上前献礼。
黛玉手捧亲手所绣的《万寿无疆图》,盈盈下拜:“臣女恭贺皇后娘娘凤仪天下。”
林芸含笑点头,眼中满是感动。
今天要端庄大方,不能表现的过于激动,可她心里真是被皇上和身边人的举动暖了心扉。
弘曜、昭华、弘曦和弘晟几个孩子围在她身边,叽叽喳喳:“皇额娘今日真好看!”
……
夜色渐深,坤宁宫内红烛高燃。
雍正执起林芸的手共赏明月,叹道:“朕与芸儿,终可堂堂正正并肩而立。”
而后又低头亲吻她的发顶:“芸儿,这些年……委屈你了。”
林芸摇头,轻靠在他肩头:“能陪在皇上身边,是臣妾之幸。”
窗外,明月高悬,紫禁城的琉璃瓦映着清辉,仿佛也在为这一对帝后无声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