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唐僧谨遵观音法旨,收服了桀骜的孙悟空,自此师徒四人斩断二心,如拧成一股的麻绳,齐心协力踏上西行之路。
时光恰似白驹过隙,转眼间暑气未消的夏月悄然离去,金风送爽的三秋时节翩然而至。
也在贞观二十年,师徒西行的第八个秋天不期而遇。
那日,师徒四人正沿着蜿蜒的古道徐徐前行。
本是秋高气爽、凉风拂面的好时节,可周遭却渐渐弥漫起滚滚热气,置身蒸笼。
唐僧眉头微蹙,轻勒缰绳停下脚步:“如今已是秋凉之际,为何这热气反倒愈发浓重?”
猪八戒晃着大耳朵,摇头晃脑道:“师父有所不知,西方路上有个斯哈哩国,那可是日落之处,人称‘天尽头’。
听说太阳真火落入西海,就像滚烫的铁水淬进冷水,沸腾声响彻天际,吓得城中孩童啼哭不止。
每到申酉时分,国王都要派人登上城楼,擂鼓吹号,就是为了盖住那骇人的海沸之声。
咱们这儿热气蒸腾,八成是到了那地方!”
孙悟空闻言,笑得前俯后仰,揪着猪八戒的大耳朵打趣:“你这呆子,又在胡言乱语!离斯哈哩国还远着呢!
照师父这般走走停停,就算三生三世轮回,也到不了!”
“哥哥,若不是斯哈哩国,为何这般燥热?”沙僧也忍不住问道。
“想必是天时错乱,本该凉爽的秋天反倒热如盛夏。”沙僧沉思着推测。
三兄弟嘴上争论不休,脚下却未停歇,不知不觉间,一座庄院映入眼帘。
但见那庄院红得夺目,红砖垒砌的墙壁,红瓦覆盖的屋顶,连门窗都漆得通红,在蒸腾的热气中更显热烈。
唐僧翻身下马,吩咐道:“悟空,你去问问,此地为何如此炎热。”
孙悟空收了金箍棒,整了整衣襟,摇身一变,装作文质彬彬的模样走上前去。
正巧,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推门而出,瞧见孙悟空这毛脸雷公嘴的模样。
立刻拄着竹杖,警惕地喝问:“你是哪里来的怪人?在我家门前鬼鬼祟祟作甚?”
“老施主莫慌!我并非怪人,乃是东土大唐钦差,前往西天拜佛求经。
我师徒四人途经贵地,被这反常的炎热困扰,特来讨教一二。”孙悟空连忙赔笑解释。
老者神色缓和,换上笑脸:“长老莫怪!是老汉眼拙,不识尊颜。”
“不敢当!不敢当!”
“不知尊师在何处?”
“就在南边路旁等候。”
“快请!快请!”
孙悟空满心欢喜,挥手招呼。唐僧带着猪八戒、沙僧,牵着马、挑着担走进院内,向老者躬身施礼。
老者见唐僧丰神俊朗,再瞧猪八戒、沙僧模样奇特,不禁哑然失笑,一边摇头一边热情地将众人请进院里,还吩咐家仆准备素斋。
唐僧双手合十,诚恳问道:“敢问老公公,如今秋意渐浓,为何贵地却酷热难耐?”
“此处唤作火焰山,四季如夏,无春无秋,终年酷热。”
“那火焰山在何处?可会挡住我们西行之路?”
“向西六十里便是火焰山。那山绵延八百里,寸草不生,莫说凡人,就算铜头铁骨,靠近了也得熔成汁水。”
唐僧脸色骤变,眉头紧锁,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正说着,一阵吆喝声传来:“卖糕!卖糕!”
只见一个行商,推着红色推车停在门前。
孙悟空拔根毫毛变作铜钱,上前买糕。
行商接过钱,掀开裹布,递出一块粘糕。
孙悟空刚一触碰,烫得双手直跳:“热!热!热!怎么这般烫手?”
行商见状,哈哈大笑:“怕热可别来这儿!”
“俗话说‘不冷不热,五谷不结’。这儿热成这样,你的糕粉从哪儿来的?”
“若知糕粉米,敬求铁扇仙。”
“这铁扇仙是何人?”
“铁扇仙有把芭蕉扇,一扇熄火,二扇生风,三扇落雨。
有了它,我们才能耕种收获,不然早就活不下去了。”
孙悟空眼睛一亮,心中顿时有了盘算。
他捧着粘糕回到唐僧身边,打趣道:“师父莫急,先尝尝这粘糕。”
唐僧接过粘糕,递给老者:“老公公,请先用。”
老者连忙推辞:“我还没招待你们,怎敢先吃?”
孙悟空笑着问道:“老人家,方才听那商贩说铁扇仙,她住在哪儿?”
“问她作甚?”
“听说她的芭蕉扇能灭火,我想去借来,熄了火焰山的火,好继续西行,也让大伙儿能安心耕种。”
“是有这说法,可你们没祭礼,她怎会帮忙?”
唐僧追问:“她要什么祭礼?”
“我们本地人十年祭拜一次,备上四头猪、四只羊,再带上花红酒礼,去仙山诚心求拜,她才肯施法。”
“那仙山在哪儿?”
“往西南一千四百里,有座翠云山,山里的芭蕉洞就是她的住处。”
“好!老孙这就走一趟!”
“长老且慢!这一来一回得一个多月,先吃些饭,备些干粮。
路上虎狼横行,最好找个人作伴。”
“无妨!我去去就回!”
话音未落,孙悟空已驾起筋斗云,转瞬消失在天际。
老者惊得目瞪口呆,慌忙跪地叩拜:“原来是神仙下凡!失敬!失敬!”
话说孙悟空一个筋斗,翻落翠云山头。
他掣出金箍棒拄地,正待寻那芭蕉洞踪迹。
忽闻密林深处,传来\"咚咚\"斧声,混着苍凉的山歌破空而来:
\"云际异议认旧林,断崖荒草路难寻。
西山望见朝来雨,南涧归时渡处深。\"
踏着满地碎金般的斜阳,悟空拨开垂落的紫藤萝,见个短衣樵夫正挥斧伐竹。
那人鬓角染霜,却身姿矫健,每一次斧落都震得竹叶簌簌而落。
孙悟空收了铁棒,整衣上前唱喏:\"老哥哥,借问个路!\"
樵夫闻声收斧,将柴刀往肩头一扛,爽朗笑道:\"长老要往何处去?这翠云山中除了虎豹,可没什么好景致。\"
他说话时,腰间酒葫芦随着动作轻晃,泼出几滴醇香的琼浆。
\"此处可是翠云山?\"悟空拱手再问。
\"正是!\"
樵夫目光如炬,打量着眼前这毛脸和尚,\"看长老行色匆匆,莫不是要寻那能熄灭火焰山的宝贝?\"
悟空精神一振:\"正是!听闻此间有位铁扇仙,她的芭蕉洞在何处?\"
樵夫闻言放声大笑,惊起林间宿鸟:\"哪来的铁扇仙!洞里住的是罗刹女,手持芭蕉宝扇,能熄八百里火焰。
只因那火焰山民靠她活命,才尊一声'铁扇仙'。
我山野之人不慕虚名,只知她是大力牛魔王的浑家。\"
这话如惊雷劈在悟空头顶,他抓耳挠腮,急得金箍儿都发烫:\"不妙!不妙!
当年在火云洞,我惹上了她儿子红孩儿;解阳山又打伤她小叔子如意真仙......
这仇结得比山还高,海还深!\"
想到铁扇公主,举剑相向的模样,孙悟空不禁打了个寒噤。
樵夫见他愁眉苦脸,笑着指点:\"长老莫慌!往东五六里,见着三株合抱的古松,便是芭蕉洞所在。\"
他瞥见悟空攥紧的拳头,又压低声音道:\"出家人讲究个随机应变,只谈借扇,莫提旧事,保管成事!\"
孙悟空恍然,倒头便拜:\"多谢老哥指点!\"起身时,眼中已重燃斗志。
他踏着晚霞疾行,金箍棒在掌心旋出流光——这一遭借扇,纵使刀山火海,也定要闯上一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