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听叹了口气,解释道:“这妖邪神通广大,其本领竟与那齐天大圣孙悟空一般无二。
幽冥地府中的诸位神只,法力相较之下颇为浅薄,即便倾尽全力,又怎能将其擒获?”
地藏王菩萨陷入沉思,片刻后急切地问道:“似这般棘手的情况,究竟该如何定夺?”
谛听目光坚定,沉声道:“佛法无边,唯有佛法才能化解此劫。”
地藏王菩萨顿时领悟,神色从容起来。
他转过头,看向一旁怒目圆睁的孙悟空,缓缓说道:“你二人样貌一模一样,神通也难分高下,若要辨明真假,可前往雷音寺,求释迦如来佛祖定夺。”
云海翻涌,天地震颤,两个一模一样的孙悟空并肩而立,周身金芒如沸,手中金箍棒嗡嗡作响。
他们异口同声,声震九霄:“说的是!说的是!我和你去西天请佛祖辨明!”
声浪卷起漫天云霞,二人脚下祥云骤然迸发,如离弦之箭般直朝西天灵鹫山疾驰而去。
此刻的雷音寺外,宝相庄严,佛光普照。
四大菩萨慈眉善目,八大金刚威风凛凛,五百阿罗、三千揭谛肃然伫立,比丘尼、比丘僧、优婆塞、优婆夷等诸神皆虔诚端坐于七宝莲台之下,屏息聆听如来讲法。
如来声如洪钟,字字珠玑:“不有中无,不无中无。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为有,非无为无。非色为色,非空为空。空即是空,色即是色。色无定色,色即是空。空无定空,空即是色。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为照了,始达妙音。”
随着讲经声回荡,天花纷纷扬扬自虚空飘落,芬芳四溢,诸神皆沉浸在佛法的玄妙之中。
然而,正当佛法流通诵读之际,如来忽然抬手,天花骤停。
他缓缓起身,目光深邃如渊,开口道:“你等皆是一心,且看看二心如何争斗。”
诸神听闻,心中大惑,举目四望。
只见天际两道金光,如流星般划破长空,两个孙悟空各执金箍棒,打得难解难分,吆喝之声震得虚空嗡嗡作响。
八大金刚见状,急忙起身阻拦,高声喝道:“休要无礼!你等要往哪里去?”
两个孙悟空却毫不理会,拼尽全力闯至如来身前,双双拜倒在地,言辞恳切:“弟子保护唐僧来宝山求取真经,一路走来,历经千辛万苦。
那妖邪变作我的模样,先到观音处,又闹玉帝殿,欺瞒唐僧,搅乱冥府。
弟子实在无处伸冤,因此大胆来此叨扰,望佛祖垂悯,与弟子辨明邪正,我也好回去保唐僧亲拜金身,取经回归东土,永扬大教!”
诸神屏息凝神,听着两个一模一样的声音,看着如出一辙的神情,皆是眉头紧锁,面露难色,实在难以分辨真假。
而如来端坐莲台,慧眼如炬,早已洞悉一切,正要开口点破,却见天边祥云涌动,观音驾云前来参拜。
如来开口问道:“观音尊者,你可知这两个孙悟空孰真孰假?”
观音面露愧色,恭敬答道:“前日他二人至弟子荒境,弟子用尽手段,实在是不好辨明,因此特来拜告如来,千万与他分个虚实。”
如来微微颔首,目光扫过诸神,缓缓说道:“你等法力高深,却只能普阅周天之事,不能遍识周天之物,更不能广会周天之类。”
诸神闻言,心中疑惑更甚,有人忍不住问道:“何为周天之类?”
如来娓娓道来:“周天内有五仙,天、地、神、人、鬼;亦有五虫,蠃、鳞、毛、羽、昆。
而五仙五虫之外,又有四猴混世。”诸神好奇,齐声问道:“敢问是哪四猴?”
如来神色庄重,一一详解:“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
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
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修咎,乾坤摩弄;
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此四猴不入十类,不达两间,这‘假悟空’正是六耳猕猴也!”
六耳猕猴听闻,如来道破自己本相,心中大骇,脸色骤变,纵身便要逃走。
四菩萨、八金刚等诸神反应迅速,各施手段,一时间,佛光闪耀,法相万千,将六耳猕猴死死围困。
孙悟空怒火中烧,挥起金箍棒就要上前,却被如来抬手劝阻:“悟空且莫动手,待我擒他!”
六耳猕猴见势不妙,急中生智,瞬间变作一只蜜蜂,振翅欲飞。
如来见状,嘴角泛起一丝笑意,随手抛出一个钵盂。
钵盂化作一道金光,如苍穹盖顶般落下,将蜜蜂稳稳盖住,落在地上。
诸神上前,小心翼翼地掀开钵盂细看,那蜜蜂已变回六耳猕猴本相,瘫倒在地,再无反抗之力。
孙悟空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一个箭步冲上前去,挥起铁棒,就要照着六耳猕猴的头狠狠打去。
只听“砰”的一声,六耳猕猴顿时没了身影,被一道金光救走。
如来面露不喜,轻声叹道:“善哉!善哉,你等还能往哪里走!”
说罢,便打出佛法拦载,却被一道混元之气打散。
如来见此混元之气,明了是何人出手相救那六耳猕猴了,只得按下心中,以后再作计较。
随后如来无奈地,对孙悟空点点头:“也罢!也罢!你快快回去保唐僧来此求经。”
孙悟空却跪在地上,叩首道:“上告如来,如今唐僧已将我逐退,我便是回去他也不肯收留!
还望如来行个方便,念念那《松箍咒》,褪了我这紧箍,放我还俗去吧!”
如来脸色一沉,喝道:“悟空休要耍刁!我叫观音与你同去,不怕他不收!
回去好生保护唐僧取经,到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
观音上前,双手合十,谢恩道:“谨遵法旨。”
随即领着孙悟空、木叉、白鹦哥一同驾云离去。
村舍前,沙僧远远望见观音一行,心中大喜,急忙回屋请唐僧出来迎拜。
观音神色严肃,严词吩咐:“唐僧,前日打伤你的乃‘假悟空’六耳猕猴,幸得我佛如来识破。
往后一路上魔障未消,你还需收留悟空,须得有他相护你才能上得灵山,面见真佛。不可再行嗔怪!”
唐僧急忙跪地,恭敬答道:“弟子谨遵法旨。”
正说话间,猪八戒扛着两个包袱,风风火火地驾云回来。
见到观音,他慌忙跪拜:“弟子前日拜别师父,往花果山水帘洞找寻行李,那里果然有假唐僧、假八戒,已被弟子当场打杀,原来都是猴妖所变。
如今行李已经取回,只是不知两个孙悟空结果如何?”
观音便将前事细细叙说一遍,猪八戒听罢,再次拜谢。
随后,观音驾云回归南海。
师徒四人谢过村舍人家,收拾好行李马匹,迎着西天的晚霞,继续踏上西行取经之路。
前方,虽仍有无数艰难险阻,但他们的信念却愈发坚定,只盼早日取得真经,普度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