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耳的警报声停歇,紧张的搜索氛围如同潮水般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过度消耗后的疲惫和松懈。
胡力的目光扫过逐渐恢复平静的通道,嘴角泛起一丝冷峻的笑意。
“机会来了。”
随后他如同一个真正的幽灵,悄无声息地从通风管道上落下,脚尖轻点地面,没有发出丝毫声响,甚至没有激起一丝尘埃。
他锁定前方一队正在撤离的警卫,这些士兵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搜索,早已疲惫不堪,精神也从高度戒备中松弛下来。
他毫不犹豫地跟在一队正准备撤离的警卫身后。
这队警卫大约有六人,领头的是一名上士,其他人脸上都带着熬夜后的憔悴和被“假警报”戏弄的郁闷,一边走一边低声抱怨着。
“真是见了鬼了,折腾了大半夜,结果屁都没有!”
“肯定是汉森那小子吓破胆了,产生幻觉。”
“狗屎,折腾了这么久,困死了,赶紧回去交接班,还能睡个回笼觉。”
他们放松了警惕,枪口随意地斜指着地面,步伐也显得有些拖沓。
没有人会想到,就在他们身后几步远的地方,一个看不见的“尾巴”正如同影子般跟随着。
胡力的脚步轻盈得如同猫行,如同附骨之疽,悄无声息地跟在了这队警卫身后。
他巧妙地利用警卫们自身脚步声和交谈声的掩护,将自己的存在感降至最低。
在这种身心俱疲且认为警报已经解除的情况下,根本没有人会想到,那个引发整个基地鸡飞狗跳的“元凶”,此刻就胆大包天地跟在他们屁股后面。
潜入变得异常顺利。
胡力跟着这队警卫穿过几条错综复杂的通道,大约行进了十来分钟,眼前豁然开朗。
一个巨大的、被高强度加厚玻璃墙隔断的广阔空间出现在他眼前。
玻璃墙后,灯火通明,景象让即便见识过后世科技的胡力,也微微挑眉。
这里像是一个巨大的综合实验区和机库的结合体,一侧停放着几架造型奇特的飞行器。
它们的机翼短而厚,机身线条流畅而违背常理,有些甚至没有明显的驾驶舱盖,机身涂装着暗哑的、能吸收雷达波的特殊涂料。
胡力认出,这似乎是早期“黑鸟”侦察机的前身或者某种验证机,但细节又有所不同,带着浓重的实验色彩。
另一侧则布满了各种庞大的电子设备,占据整整一面墙,由无数真空管和指示灯组成的巨型计算机阵列,发出低沉的嗡鸣和闪烁的光芒。
还有粗大的、包裹着银色隔热材料的线缆如同巨蟒般在地面沟槽和空中桥架上蜿蜒。
一些穿着白色实验服的技术人员,正围在几个布满仪表和示波器的控制台前,记录着数据。
他们操作的设备,大多还是基于模拟信号和机械指针,带着这个时代特有的粗犷和笨重。
但在规模和复杂性上,已经远超外界普通实验室的水平。
“这就是马夫湖地下基地的真面目之一吗?”
胡力心里暗道,目光扫过那些被米酱视为绝密瑰宝的飞行器和设备,嘴角却不自觉地撇了撇,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屑。
这些东西,不说在他的小世界里,就算在缅国研究院的科技树面前,最多也算是“颇具历史价值的古董”。
他知道,像这种级别的秘密基地,绝不会只有一层。
往往越是往下,隐藏的秘密越是核心,越是惊人。
他的生物雷达早已感知到,下方还有更深的空间,尤其是最底层那个连他的生物雷达都无法穿透的特定区域。
那里如同一个黑洞,强烈地吸引着他的好奇心。
这种生物雷达被完全阻隔的感觉,胡力只在一种地方遇到过,那就是自家(复兴军)存放“蘑菇”头的最高级别铅屏蔽仓库!
当时他好奇之下测试过,那厚达数米、掺杂了特殊材料的铅混凝土墙,连强烈的放射性物质都无法穿透的屏障,他的生物雷达自然也无能为力。
“这里…难道也存放着‘蘑菇’?”
胡力首先冒出这个念头,但随即否定。
米酱的蘑武库有专门的地点,不太可能将如此危险且战略意义不同的东西放在这个明显以航空航天和尖端实验为主的基地。
那么,答案似乎只剩下一个,那里面存放着某种同样需要极端物理隔绝的、极其特殊且机密的东西!
“会不会是…?”
胡力想到此行的最初目标,那个传说中的“外星飞碟”。
按下心中微微的激动,他不再跟随那队警卫,而是悄然脱离队伍,向着通往下一层的楼梯口摸去。
很幸运,通往第二层的楼梯口并没有设置类似之前那样的厚重闸门或者红外栅栏,或许是为了人员往来方便。
但守卫依然森严,六名全副武装的警卫分列楼梯两侧,眼神警惕。
不过,长时间的警报和无效搜索显然也消耗了他们的精力,虽然依旧站得笔直,但眼神不如之前那般锐利。
胡力屏住呼吸,如同融入空气的微风,从六名警卫中间悄无声息地穿行而过,沿着旋转的楼梯向下走去。
脚步声?不存在的,他的存在,就像一道滑过水面的阴影,没有留下任何涟漪。
胡力知道,第三层明显是这个基地核心中的核心,是不可能通过楼梯直接进入的。
第二层的格局和上层类似,但通道似乎更狭窄一些,两侧的房间门也更加厚重,标识着不同的编号和“授权进入”的警告。
出口处同样有六名警卫把守,胡力再次凭借完美的隐身和潜行技巧,有惊无险地通过。
来到第二层的主通道,就在胡力准备再次开启生物雷达,仔细扫描寻找通往第三层的入口时,迎面走来了三个人,引起了他的注意。
走在前面的是一位穿着白色研究服、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眼镜的老年男子,年纪大约在六十岁左右,身形有些佝偻,但步伐还算稳健。
跟在他身后的是两名较为年轻的男子,同样穿着白大褂,一人手里抱着文件夹,另一人则提着一个银色的金属工具箱。
他们边走边低声交谈着,语速很快,带着一种专业性的讨论语气。
引起胡力注意的,并非他们的装束,而是他们之间低声交谈所使用的语言——倭语!
而且,通过他们那明显低于常人一大截的平均身高、以及某些细微的面部特征,胡力几乎可以百分百确定,这三人就是倭国人!
“这里怎么会有倭国人?”
胡力的眉头瞬间紧紧皱起,如同拧紧的螺栓。
一个极其不好的预感如同冰冷的毒蛇,倏地窜上他的心头。
马夫湖基地是米酱最高机密所在,并且还是基地深处核心区域,怎么会允许倭国的研究人员进入?
这事极不寻常,背后必然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除非…他们有着米酱自身都急需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强烈的好奇心和一丝警惕驱使下,胡力立刻放弃了寻找第三层入口的打算,转而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跟上了这三名倭国人。
他收敛所有气息,悄无声息地靠近这三人,仔细倾听他们的对话。
随着距离拉近,他们的谈话内容清晰地传入胡力耳中。
走在最前面的白发老者,名叫石川弘,面容严肃,眼神锐利,他正对旁边一个拿着笔记板的年轻助手小林健太郎说道。
“小林君,7号实验体的神经连接稳定性数据,今天下午的监测报告出来了吗?”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
小林健太郎连忙翻动笔记板,恭敬地回答。
“哈依!石川博士,数据已经初步整理。”
“7号实验体的脑波和义体接口的同步率比昨天提升了百分之三,达到了百分之六十八。”
“但是…在进行高强度模拟指令传输时,仍然会出现间歇性的信号过载和肌肉纤维微颤现象。”
“稳定性…只能说有所改善,但距离实战要求还差得很远。”
另一个年轻助手佐藤优太插话道,语气带着一丝担忧。
“博士,相比之下,4号实验体虽然同步率只有百分之五十五,但它的耐受性似乎更好。”
“在持续三小时的基准测试中,性能衰减曲线非常平缓,现阶段反而显得更‘稳定’一些,我们是否应该将部分资源向4号倾斜?”
石川弘博士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闪烁着思索的光芒,他摇了摇头。
“不,佐藤君,4号的潜力上限已经可以看到,它的‘稳定’是以牺牲响应速度和力量输出为代价的。”
“7号虽然问题多,但它的理论峰值远超4号。”
“我们要攻克的是瓶颈,而不是满足于平庸。”
“对了,埃奇那边送来的新型生物相容性涂层样本到了吗?或许能解决7号的神经排斥反应。”
“已经到了,博士,正在无菌室进行预处理,明天可以尝试应用到7号的接口区域。”
小林健太郎回答道。
三人一边交谈,一边拐进了一条标有“生物力学研究区 - 授权人员禁止入内”的通道。
跟在后面的胡力,听着这些对话,心里已然掀起了波澜。
他虽然不是生物或医学领域的顶尖专家,但“实验体”、“神经接合”、“稳定剂”、“实战要求”、“强化”这些词汇。
结合他之前从爱德华那里获知的关于米酱进行的诸如“埃奇”、“112”、“白大褂”等涉及生化、精神控制实验的情报。
一个清晰的、令人不寒而栗的画面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形。
米酱不仅在这里研究黑科技飞机,他们还在秘密进行着…生化实验!
联想到倭国在战争期间臭名昭着的、惨无人道的Rt实验,胡力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脊椎直冲头顶!
这些倭国人,显然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难怪会让倭国人进来…”
胡力眼神冰冷。
“看来是看中了他们某些…在实验上‘积累’的‘经验’了。”
“唉...上辈子还是书读少了,居然还有漏网之鱼都不知道,不过也没事...”
强烈的愤怒涌上心头,恨不得现在就动手盘这三头鬼子,但更深的好奇心驱使下,让他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
也当即决定,先放下对第三层那个屏蔽区域的探查,先跟着这三个倭国人。
他倒要看看,米酱和这些倭国人到底在这里搞什么名堂,所谓的“实验体”究竟是什么样子。
他小心翼翼地跟随着石川博士三人,向着那条戒备更加森严的“生物力学研究区”深处潜行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