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槿汐听了苏培盛这么说,也是一下就被点醒了:“当年在潜邸的时候,皇上就和八爷最交好,虽然前些年和十三爷亲亲热热,但十三爷和他更像君臣关系,八爷才是和他'关系最好的兄弟'。”
苏培盛说:“对啊,现在京城的言论怎么看都有八爷的影子,熹贵妃这些年论受宠已经是不如那些年轻的答应常在了,咱们这皇上就喜欢年纪小的。她连这些小答应小常在都比不过,还如何跟八爷比较呢?只怕皇上发现这些传闻背后是八爷,熹贵妃只会死得更快!”
崔槿汐点点头,问道:“这么说我们得和八爷建立联系,帮助八爷?”苏培盛摇摇头:“不,八爷这一次明摆着已经要出宗人府了,我们根本帮不上太多忙,要联系八爷,我们需要一份投名状。”
崔槿汐到底是和张晓、甄嬛策划过许多阴谋的,听到投名状立刻想到了什么:“苏公公是说?”苏培盛点头道:“不错,皇上必然要除掉甄嬛,等到了皇上要动手的时候,我们就用一只狐狸将甄嬛替换,彻底坐实甄嬛的狐狸精身份,如此,八爷才会记得我们的好。”
崔槿汐说:“那我们暂时按兵不动?”苏培盛点头:“是的,暂时啥也别做,皇上不会忍甄嬛太久。我们要做的是给她最后的一击。”
而此时的甄嬛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冷血行为已经导致了崔槿汐和苏培盛的叛变。甄嬛仍然忙着胤禛交代给她的“两个月后要以半副皇帝的仪仗把胤禩接出宗人府”的事,她心里的嫉妒根本停不下来,此时,她才终于知道了当年宜修以半副皇后的仪仗接她回宫时的憋屈。但她的憋屈更胜一筹,因为胤禩居然是半副皇帝仪仗,比她之前的离谱多了!
甄嬛是个吝啬又爱炫耀的人,她的吝啬比起胤禛都是更胜一筹,为了从这次仪仗中省下钱来自己买东西继续炫耀摆排场,甄嬛在搞小动作了:她在仪仗中的用物上全部都偷工减料,争取以“不容易被看出来就好”为标准来安排仪仗的用品。甄嬛为此感到很得意,但她并没有意识到最近满城传得沸沸扬扬的消息意味着什么,从来不给家人寄东西的甄嬛,也没发现甄远道夫妇已经被弘历捉住了的事情。
这天,上朝的时候,张廷玉,马齐等人对胤禛说:“皇上,据传宫中宁嫔叶氏已经被确认是九头雉鸡精,如此说来,熹贵妃八成就是九尾狐狸精了,皇上,这轩辕坟三妖是会导致国家灭亡的,请皇上三思啊!”
胤禛狠狠一咬牙,要是平时,这些大臣肯定不会这么说,但前段时间叶澜依宫里出现的鸡毛被大肆宣扬以后,胤禛就让人把叶澜依抓起来天天给她吃大嘴巴子,但直到目前为止都没把叶澜依“打回原形”。(因为叶澜依本来就不是九头雉鸡精,但证据链过于完整,不是也是了。)
现在的胤禛留着甄嬛还有用,他还指望榨干甄嬛最后的利用价值(让她给胤禩出宗人府安排仪仗),所以他还不想动甄嬛,于是搪塞了一句:“此事容朕再查,不可妄下定论。”张廷玉等人见状,也不敢再逼,只好退下。胤禛心中烦闷,下朝后便去了御花园散心。而此时甄嬛还在为仪仗的事沾沾自喜,全然不知危险正在逼近。
几天后,京城的传闻更厉害了,都说着轩辕坟三妖的事情,市民们甚至给胤禛写了万民书,说希望胤禛掘开沈眉庄的墓,看看里面是人还是琵琶,从而确认轩辕坟三妖的传闻是否属实。
要是平时,市民们肯定不敢对皇帝这么嚣张,但在弘历暗中引导下,市民们都觉得自己是为了大清着想,一个个都正义感满满,毕竟谁也不想在“轩辕坟三妖”“纣王”的统治下生活。而胤禛看到万民书也非常头疼,他当然也想过直接把市民抓起来惩罚,但这万民书是货真价实的万民——上面写了几千个市民的名字,在这时代识字的人都不太多,这么多能写字的市民,可以说整个京城的体面人都在上面了,他要是抓人,后果不堪设想。
早朝时,胤禛就万民书的事对群臣问:“诸位爱卿,今天京城百姓给朕写了万民书,说希望朕把已故的惠妃沈氏的坟墓掘开,验证她是不是玉石琵琶精,你们怎么看?”胤禛希望朝臣能多一些反对的声音,毕竟他作为皇帝去挖开沈眉庄的墓,说出去不好听啊。而他自己又不能直接反对,见到万民书还反对,那他一直给自己立的“勤政爱民”“雍正大帝”的人设可维持不住了。而他这份要面子正是弘历、胤禩抓住的要点。
朝堂之上,大臣们面面相觑。许久,一位老臣站出,颤巍巍道:“皇上,掘墓之事,关乎皇家颜面与逝者尊严,还需谨慎呐。”但很快,便有支持掘墓之人反驳:“如今万民请愿,若不顺应民意,恐生民怨,于皇上圣名有损。”朝堂上顿时分成两派,争论不休。胤禛眉头紧皱,心中烦闷不已。
而此时京城的百姓们在弘历的引导下,情绪愈发高涨,不断有人加入到请愿的队伍中。胤禛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是自己的颜面与皇家的尊严,另一方面是汹涌的民意。
此时,在紫禁城外,市民们居然发生了以前从未实现过的示威游行,这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第一次了。为首的几个市民(弘历暗中交代)举起横幅:“打倒轩辕坟三妖!为了大清!”旁边不计其数的市民听到这一声呼喊,纷纷呐喊道:“打倒轩辕坟三妖!为了大清!”
侍卫们试图去驱赶百姓,但这些百姓的阵容可以说是京城稍微有头有脸的都来了,加上法不责众,侍卫们没办法大开杀戒。这时候,步军统领德尔弼连忙到宫门口维持秩序:“百姓们!乡亲们!大家不要激动,这里是紫禁城,是不能冲的!”
百姓们哪里肯听,依旧喊着口号,声浪一波高过一波。关于甄嬛等人是轩辕坟三妖的证据太过于充分了,他们不信也得信!德尔弼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这时,苏培盛匆匆赶来,附在德尔弼耳边说了几句话,德尔弼脸色一变,点了点头。
苏培盛又赶忙进宫,向胤禛禀报:“皇上,如今百姓情绪激动,若强行镇压,恐生大乱。不如暂且答应掘墓之事,安抚民心,待此事平息后,再做打算。”胤禛听了,心中十分不悦,但眼下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长叹一声,点头同意。
胤禛宣布退朝,跟着苏培盛走到紫禁城的宫门口,与政务效率高,经常微服私访的康熙不同,胤禛并没有接受过什么政务教育,加上他又怕别人篡权,事必躬亲,因此每天都忙,这还是多年以来他第一次见到这么多百姓。
胤禛登上紫禁城的皇城城墙,对宫门外的百姓说:“朕就是皇上!朕的子民们,你们的话朕听见了,大家赶紧回家吧。这样聚众本来不符合大清律令,但考虑到大家也是忠于朝廷,朕不会追究大家的!”胤禛努力模仿着自己记忆中康熙的亲民态度。
百姓们看到胤禛现身,呼喊声稍微小了些,但仍有人喊道:“皇上,您得答应掘墓,验证轩辕坟三妖之事!”胤禛眉头紧锁,强忍着心中的不悦,说道:“朕答应你们,会派人去掘开惠妃沈氏的墓,查明真相。但在此期间,你们都各自回家,莫要再聚众闹事。”
百姓们听了胤禛的话,这才逐渐安静下来,开始有序地散去。胤禛看着散去的百姓,心中满是无奈与愤怒。他知道,这一切背后肯定有人在捣鬼,但一时之间却找不到头绪。回到宫中,胤禛立刻召见了苏培盛,问道:“苏培盛,你觉得此事背后是谁在主使?”
苏培盛以前帮着甄嬛的时候可以睁着眼睛说瞎话,现在心里准备投靠胤禩了,他一样可以睁着眼睛说瞎话!何况他也知道胤禩做事向来周全,可不像甄嬛需要别人帮忙擦屁股,于是苏培盛回答说:“此时难以定论,宫中与熹贵妃,叶庶人,还有死去的惠妃都有仇的,也就被圈禁在景仁宫的皇后娘娘了,也只有她有可能有如此能力调动这么多百姓。”
胤禛听到是宜修,心里的不安立刻就没了,宜修可是为他背了害死张晓的大黑锅,他怪都懒得怪宜修。
现在甄嬛的主角光环已经没有了,胤禛骨子里的独断爱权上来了。他让苏培盛退下,自己思考着挖开沈眉庄坟墓的事情。
多年来,胤禛被主角光环蒙蔽得几乎没脑子,但现在冷静下来,他又想起了沈眉庄生前的种种违和:沈眉庄对他明明一直冷淡,为什么那一天沈眉庄借口捡镯子,还说什么镯子能丢情义不能丢?而之后却又冷淡回去了…回过神来的胤禛顿时觉得百姓这一次舆论裹挟也许不是坏事,他想到这些以后,觉得自己也想看看沈眉庄墓中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