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知道那日胤禔和胤礽到底谈了什么,毓庆宫的宫人们只知道殿内时不时传来瓷器摔打的声音,动不动还有怒吼声,他们都怀疑里头是不是两位爷正扭打在一起呢。
门打开的时候,只能看到一地的狼藉,冷着脸的太子和满脸激动夺门而出的大阿哥翩飞的衣衫。
大阿哥来得急走的也急,出门的时候再不给那些宫人一个眼神,活脱脱就是和太子闹得极不愉快,连带着宫人们得不到一个好脸色。
宫人们忙降低自己的存在感,就怕枪打出头鸟,在这个节骨眼上当了大阿哥的出气筒,这位爷气急的时候……毓庆宫的宫人们恐惧的弯着腰,他们可不想落个半身不遂。
胤禔大步离开,留给众人一个怒气冲冲的背影,有心人自然记下。
宫里顿时又传起了流言——大阿哥上门挑衅太子,两位阿哥再起冲突。
康熙自然也是无奈,胤禔就是这样的性子,也是委屈了保成,但这也是按着他预想的发展,胤禔不能变得端庄持重,他们两个更不能重修于好。
这也是对保成的考验,帝王心术,保成面对保清,不能一味的像保清一样暴躁,要学会应对。
这是最好的结果了。
不管外人怎么说,两个当事人对那件事表现的是讳莫如深,可实际上也没那么糟糕。
那一日的事,胤祚听两个哥哥都说起过。
当然是简化版,俩人都不想多回想和对方的相处,只挑着重要的说了。
那一日,俩人说着说着事情,互换着消息皆是面色不虞,心怀愤闷,又是同样的忧心忡忡,但到底是没掀桌勉强达成了共识。
也算是心照不宣,在此等大事面前,强压着脾气,与对方……不再虚与委蛇。
开诚布公,也是难得让对方知道自己的想法,将事实血淋淋的剖开了,在这残忍的真相面前,这一对向来不睦的兄弟反而拉近了那么点距离。
对彼此的恶感当然不会消失,但也在一些看似不同却又相似的处境下,共同的挪了些到康熙身上。
胤礽不像胤禔被康熙这么兜头浇了一盆冷水,彻底撕破了胸膛碾碎了心脏,但他之前行宫探病等事也是偶有疑惑和猜测,说到底,也是对康熙有了不满。
他慢慢长大了,不再是当年那个只听汗阿玛话的孩子,甚至说,胤礽愿意做那个孩子,康熙也不能再做当时那样的阿玛了。
培养他这个太子,爱重他这个太子,可是,却不能做到全然信任他这个太子,甚至要防备他这个太子。
胤礽是康熙亲手教养大的,比起谁感情都要深,可正是因为此事,胤礽对康熙的期盼和要求,也比别的皇子要高。
他做到了人子该做到的,难道汗阿玛不应该做到一个阿玛该做到的吗?
简而言之,胤礽对着康熙,有别的皇子不具备的任性和随意。
胤礽并不畏惧皇父,他们更像是寻常父子,甚至比寻常父子都要亲密的多得多。
如果哪一天康熙对他不满,会说他这个儿子做的不好,胤礽对康熙不满,也敢说他这个阿玛做的不好,这是别的阿哥都不敢的。
听着胤禔说的话,看着这个不可一世的大哥此时倔强的样子,胤礽不知为何,突然想起了六弟安慰他给他出主意的时候。
汗阿玛对他不是全无保留,他也不能再全无保留,胤礽撇了撇嘴,还是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啊。
行宫那会儿他到底哪里做的不好?他自认为他一个太子该做到的都做到了,可是,怎样汗阿玛都不满意,他当太子的时候,汗阿玛希望他多做点儿子,他做儿子的时候,汗阿玛又觉得他身为太子应该如何……
六弟才不会欺骗于他,汗阿玛会。
胤礽和胤禔达成了共识,就是不能让汗阿玛如愿,俩人都这么想着。
良苦用心的爹?他们也是良苦用心的儿子呀。
当阿玛的做的不地道,也休怪他们这些儿子们联合起来对付他。
那日后,胤禔在朝堂上还是那副样子,大摇大摆,肆无忌惮。
可他本人也在慢慢收拢自己的势力,大阿哥党,就要是大阿哥党,真正为他大阿哥所掌控,而不是将他架空做一个傀儡。
胤禔看起来还是那么争强好胜,却终于沉淀了下来,整个人在家里稳重了不少,起码对着伊尔根觉罗氏,他的福晋,就真的是撑起一个家,但对着胤祚吧,他还是那个骄傲自信的哥哥。
至于和太子,自然还是“针锋相对”,俩人互相看不惯,每每都要吵架,甚至,胤禔还干了一件事——带着胤禩去内务府抢本要给太子的份例。
太子的就是好的,胤禔指挥着胤禩。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使劲拿呀!”
唉,胤禔自个是毫不手软,一匹匹缎子都往怀里薅,拿来吧你,都是他的。
这给太子的都是好东西,精致华美,哼!给他的够多了,太子爷也不差这些,他福晋还没这么好的呢,他也没这么好的,这些平日里可轮不到他们挑,六弟……六弟有,但六弟那也不嫌多,多给六弟带一点。
疯狂往怀里捞,胤禔跟疯了似的塞,还不忘招呼着胤禩,“能拿多少都是你的,还不使劲拿,听六弟说你平时武课挺上心的呀,怎么,今儿没用膳?”
这倒霉孩子,平时用过这么好的吗?
也不知道趁着机会……算了,胤禩就是这样。
胤禔想着,看着他整日跟着自己的份上,胤禔决定了,他就多帮八弟也拿一些,省的他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