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上学期,诸葛大力在图书馆查资料时,偶然看到学校官网发布的东京大学交换生项目通知。屏幕上“全额奖学金”“两年交流”的字样让她停下翻书的手。她把通知仔仔细细读了三遍,从申请条件到课程设置,每一项都在心里默默分析。
“交换两年,研究生再回本校......”
她用铅笔敲了敲桌面,“时间合理,学分也能衔接。”
边说边摸出手机备忘录,开始罗列待办事项:成绩单、推荐信、日语证明,每一条后面都跟着完成计划。当天下午,她就带着整理好的资料,敲开了教授办公室的门。
等待审核的日子里,诸葛大力的生活照旧。每天六点半准时出现在操场晨跑,图书馆闭馆才回宿舍。室友总笑她是“人形闹钟”。
“机会是准备出来的,不是等来的。”
她在书桌前贴了张纸条。
当收到录取邮件时,她正在食堂吃饭。扫了眼内容就继续啃玉米。
“申请过了,暑假走。”
她只在家庭群里发了这样一句。
收拾行李时,诸葛大力把每件衣服都叠成统一尺寸,用压缩袋装进行李箱。
“夏装四套,秋装六套......”
“带两包火锅底料,万一吃不惯。”
她对着清单核对,又把常用药按剂量分好,装在不同的密封袋里。出发那天,她拖着两个行李箱,连登机牌都用回形针别得整整齐齐。
落地成田机场,诸葛大力跟着指示牌找到入境通道。前面的旅客在和海关交流,她就在心里默默翻译对话。
轮到自己时:
“你好。”(こんにちは。)
她用标准的敬语回答问题,连盖章的工作人员都抬头多看了她一眼。
出了机场,她熟练地在售票机上买好地铁票,还特意选了靠窗的位置观察路线。
在东京大学办完入学手续,天色已经暗下来。她婉拒了学长帮忙搬行李的好意,自己把箱子拖上三楼宿舍。房间不大,但朝南的窗户能看见远处的灯火。
简单收拾完,肚子开始咕咕叫。她打开手机地图,找到最近的居酒屋。
菜单上的日文让诸葛大力稍微停顿了一下,但很快就点好了一份定食。饭菜端上来,卖相精致,味道却比想象中寡淡许多。
“盐分摄入不足。”
她用筷子戳了戳豆腐,还是一口口吃完。
结账时:
“谢谢款待。”(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她用日语道谢,发音标准得像是录音。
饭后散步,诸葛大力顺着小路走到海边。月光洒在海面上,海浪轻轻拍打着岸边。她找了块礁石坐下,听着潮水声,突然想起出发前同学说的话:“一个人去国外,你不怕吗?”
“有什么好怕的,不试试怎么知道?”
她笑了笑,自言自语道。
夜色渐深,诸葛大力摸了摸肚子。想起攻略里说24小时便利店晚上会打折,她起身往回走。便利店的暖黄色灯光在夜色里格外显眼,玻璃门开合时带出“叮咚”的提示音。货架间飘着饭团的米香和关东煮的鲜味,她刻意放慢脚步,目光在打折区逡巡——便当盒堆叠成整齐的小山,红色促销标签在灯光下格外醒目。
终于,她一眼就看中角落的鳗鱼饭便当,透明包装里,烤得油亮的鳗鱼段铺在白米饭上,溏心蛋泛着琥珀色的光泽,旁边还码着翠绿的秋葵和腌姜片,营养搭配均衡,价格更是比白天便宜三分之一。
“就是它了。”
诸葛大力低声自语,食指和拇指捏住包装盒边缘,正要往回抽,突然有股温热的重量覆上来——另一只骨节分明的手几乎和她同时落下,她转头时,只看见黑色卫衣袖口下露出的半截手腕,和指节上淡青色的血管随着呼吸微微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