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继续开会。
两人先到办公室交上了简历。
男青年叫巴可研军龄九年,军衔中尉。
女生叫冯守,军龄五年,少尉军衔。
他俩还推荐了一个青年军人,叫袁忠才,军衔中尉。
蔡仲园仔细看了看他两人的简历,也把袁忠才的简历拿来看了看。
袁忠才军龄八年。
他俩的一致意见,这个年轻人不善言辞,但是搞科研非常认真踏实。
绝对是一员能攻善战的骁将。
蔡仲园自言自语地说:“巴可研,把住了你就可以搞科研了。
冯守,你到哪儿哪儿就丰收。
这个袁忠才,简直就是把我的名字倒着念啊。
行,咱们都是有缘千里来相会。
去开会吧。”
三人说着话走出办公室
进了会议室见到人员已经到齐了。
蔡仲园说:“哪位同志叫袁忠才?”
只见坐在会议桌最远处,一个瘦瘦的中尉起立站直了身体,喊了一声:“到!”
蔡仲园对他上下打量了一番,说了声:“坐下!”
袁忠才立刻坐到了座位上,眼睛直盯着蔡仲园,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蔡仲园接下来说:“今天的主讲是我,但是我还是希望大家有什么说什么,可以打断我的话,畅所欲言。”
会场上的气氛立刻活跃了一些。
几个人还稀稀拉拉地拍起掌,结果带动的大家都拍掌。
蔡仲园把两只手掌向下按了按,大家静了下来。
他说:“前一阶段,我解剖了几只电鳗,但是没什么收获。
专程去了科技大学,请教了一位生物学教授。
才知道电鳗是由上万个小电池组成,所以才能发出几百伏特的电来。
由此我想到了矿石收音机检波器的半导体特性,以及pn结。
所以我设想,如果把两块电位差比较大的金属,中间制作成pn结的状态。
加上一定的条件,就会有电流产生。”
一个男青年说:“首长,太阳能电池的发电原理,就是这样的啊。”
蔡仲园说:“没错,现在科技界生产出来最大的pn结,就是太阳能电池板。
已经广泛地应用着。
但是他的缺点也不少,比如说效率太低。
它的光电转换效率最高只能到25%。
安装需求空间大,而且每年发电效率都会衰减1%左右。
还有阴雨天雪天发电量会大幅减少等等缺陷。
至少在夜间就不能发电了。
我们能不能发明一个日夜都能发电的装置呢?”
一个女青年说:“日夜都能发电的也到处都有,水力发电、火力发电和风能发电,核电站,都是日夜在发电啊。”
蔡仲园说:“这些发电装置,也都各有优缺点。
我希望能找到一个装置简单、发电持久、体积可大可小甚至很小的发电装置。
类似目前的各种电池,但是可以持续发电的装置。
比如可以放到心脏起搏器上,永远不换电池。
用在新能源电动汽车上,从拥有这辆车,一直开到最后报废,不用换电池。
它的用途跟现在的电池一样,但是可以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我们小组就是要把这样的电池研究出来。”
一个女青年问道:“大校同志,这……这可能吗?我觉得……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啊!”
一个男青年也开口说:“简直匪夷所思,我也觉得不太可能。”
还有个男青年说:“永远能发电的电池,有点异想天开了吧。那不就成了永动机,永动机早就证明了是不可能的,违反能量守恒定律啊。”
蔡仲园看到有人虽然没发言,但是也在下面轻轻地摇了摇头。
估计也认为是不太可能。
蔡仲园对大家笑了笑说:“科技发明,都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我没法保证这个科研项目能成功,也许我们研究了几年甚至几十年,最后还是失败。
但是这个项目是我的一个设想,我愿意为他付出自己的青春年华。
各位如果害怕项目失败,耗费了自己的青春,那咱们千万别勉强。
愿意退出的就可以走了,绝对一点问题也没有。”
于是有几个人站起来退出,走出了办公室。
最后清点了一下,还剩九个人。
蔡仲园笑了:“你们九个人分成三组,暂时由巴可研、冯守和袁忠才三人担任组长。
三位组长自愿找两人结合成一个小组。
然后分组讨论,找资料制订科研方向。
三天后把计划报告交给我。
余下的时间自由活动。
散会!”
剩下的人自动结合成了三个科研小组,在各自的组长带领下,马上就开始讨论如何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蔡仲园回到办公室,开始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
学习新的知识,使自己的脑洞开大一点。
下班之后回到家中,吃完了晚饭。
他拉起罗颖辉的手,带她出门去遛弯。
看着她双腿以前是慢慢地往前蹭着走。
现在已经越来越有力,走路的步伐也稍大了一些,速度也略快了。
虽然还不到正常人的水准,但是进步还是很大的。
蔡仲园高兴地说:“照这个恢复速度,过不了多久,一定会完全可以正常行走了。
到时候咱们再出去旅游。”
罗颖辉歪着头笑了:“这都是你的功劳啊,每天都给我按摩那么长时间,我都替你感到累了。”
蔡仲园满满的深情,回答说:“你知道吗,能给你按摩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我感到很幸福。”
罗颖辉的眼里闪着泪花:“听你这么说,我都快哭了。”
“这可是我的心里话,你是我的女神,要坚强一点啊。”
罗颖辉说:“这些日子可把我憋闷坏了,真盼着再出去旅游。”
蔡仲园摸着她的小脑袋,满满的都是爱:“不着急啊,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你现在可以做个计划,什么时候、到哪儿去玩。”
罗颖辉使劲点了一下头:“说得有道理,我要好好地做个计划。”
……
三天之后。
“报告!” 随着铿锵有力的踏步声,三组身着笔挺军装的青年科研人员鱼贯进入会议室。
每个人胸前的工牌都闪烁着不同的编号,折射出他们身上独有的军人气质。 “都坐。哪位准备好了可以发言。”
蔡仲园放下手中的全息投影遥控器,目光扫过全场。
这位年仅28岁的大校是此次项目的总负责人,也是全军最年轻的科技尖兵。
首先起立的是巴可研组长的小组。
剃着板寸的中尉打开手中的平板,淡蓝色的数据流瞬间在空气中展开。
“我们研究的结果是,采用钍基熔盐堆作为热源,通过液态钠钾合金传导热量,在石墨烯包裹的碲化铋pN结中产生温差电动势。”
他的声音如同金属碰撞般干脆。
“经计算机模拟,这种结构能将核能转化效率提升至100%。”
“石墨烯层间热阻怎么解决?”第三排突然传来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