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这样。”王小茉喃喃私语,寂静的乡村寥寥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大公鸡也及时上岗,播报新的一天的开始。
王秋茉想起来,她是二十一世纪的人,家里是北方农村富庶的地方,有一个哥哥,她大学刚毕业,回家参加哥哥婚礼,一夜睡醒就胎穿成了元兴王朝大王村的王小茉,还忘了过去的事,这才分家觉醒了记忆。
“怪不得觉得不太对,分家太顺利了。”在现代也看过不少穿越古代小说,女主必是有极品亲戚,包子爹娘,和废物的她,但是这功夫分家顺顺利利,亲人都和和气气的,实在是出乎人意料。
另外元兴王朝的开国皇后必是穿越人士,比如现在的制度,有点像六七十年代的票证制度,比如铁锅票可以凭票买到物美价廉的锅,超出的就是高价货,还有盐等,保证了老百姓的基础生活。
另外平民百姓的教育,可不会写字,却要认字,不强求却有官吏考核等等一些制度,跟现代九年义务制有些相似。
“这个王朝看起来还很好。”王秋茉默默的想。
和平没有战争,没有苛捐杂税,税也是逐年减少,朝廷鼓励跑商,虽然说士农工商,本朝却取消了前朝商人之子不可科考的律法,当然防止官商勾结,商户之子参加科考必须与父母分户,分家方可,另官署设廉洁司,监督百官。
“那我以后是不是也可以利用现代一些知识改变家庭状况?”王秋茉现代也不过是个刚毕业的小女孩,有父母兄长宠爱,还没有到独立门户的阶段。
“香皂这个朝代已经有了,猪下水跟猪肉的价格也是不相上下,轮不到我捡漏,家乡特色小吃和网红美食是不可以搞起来?”王秋茉想了想不知道干啥,索性不想了,先起来跟这辈子的娘做早饭。
别觉得王秋茉以后就叫王小茉了接受的快,实在是都不知道怎么来的,想起前世父母有些伤感,但是想到还有哥哥陪伴父母,有些安慰,在这里生活了十年,也是亲生的爹娘兄弟,随遇而安的性子,很快也就接受了穿越这件事。
“娘,今天早饭吃什么?”王小茉到厨房见何氏在添火,就接过手。
“熬个棒子粥,贴几个饼子,在切个菘菜拌拌。”这功夫活不多,大多数人家都是吃两顿,早上还能吃个干粮,晚上是只有粥的,家境好的吃稠点,贫困的就只能喝稀粥。
大王村算是日子好的,基本上好好干还是能吃个八九分饱,要知道老一辈那时候能吃个四五分饱已经是好日子了。
“你爹跟你哥出去拾粪去了,这刚分家,地里有去年老宅讴的,咱家菜地还没肥料呢。”何氏想着出去拾肥的两个人,还是比较担心今年菜地的肥供不上耽误吃菜。
王小茉手脚麻利的帮着何氏把朝食做好,一家人吃完朝食,准备收拾院子,院子还没有垒院墙,临时扎的篱笆,等春种忙完了才有功夫晒土块捡石头垒院墙。
院子里除了留的养猪养鸡的地,还有三分地是作为菜地,首先要把地深耕一下,也就是翻地,这个过程中需要把大点的小点的石块捡出来,还有往年留下的草根,翻出来烧掉作为肥料。
常年没有耕种的地很硬,只有王老四和何氏能用锄头(大王村这边都叫洋镐)刨个个,兄妹三人能做的就是把翻过松散的地上的杂物清出来,石头堆在边上可以作为菜园子的分界线,其他植物根茎堆在园子头,等翻完了一起烧。
对于常年干活的庄稼人来讲,三分地不算大,一上午的功夫一家人就把地整理好了。
“这地有点瘦。”王老四望着翻完的地也是发愁,家里的肥料还没有攒起来,地又比较贫瘠,要是不能在种菜前把地肥做好,今年的菜恐怕长不好。
“当家的,这要是肥不够,菜可长不好,今年可怎么办呀?”何氏也发愁,毕竟一年的菜就指望着这块地。
王小茉听着爹娘说话,望着地想了想以前家里用的都是化肥,还有就是粪便讴的肥,对了,还能用河泥和枯树叶子。
“爹娘,河边的野菜长的很好,咱们把河边的土挖回来种菜行不行?”王小茉试探着跟王老四夫妻两个说。
“小茉说的对,可以试试,那河边的草都疯长,挖回来铺到地里说不准有用。”王老四 一想也对,每年春暖花开,那河边的水化冻之后,就数那边的野菜花草长的好。
“那咱吃过午饭去河边看看,也不知道那边的土现在能不能动。”何氏在庄稼事上一向听王老四的,想着也干了一上午了,赶紧去做午食。
午食是蒸了糜子饭,熬的菘菜,就着搬家何氏家里送的腌咸菜,一家子吃的也很满足。
下午提着框带着扁担,还有工具,一家人一起去了河边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