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站长哼了一声,走到井边,装模作样地检查起来。
他推了推摇把,感受着那异常顺滑的转动,又看了看那结构简单却有效的自锁装置,心里暗暗吃惊。
这…这真的是那个女知青用土法做出来的?这效果,比他想象中好太多了!
“看着还行。”黄站长嘴上却不肯服软, 努力地挑刺。
“但是,这土造的轴承,耐用性怎么样?能用多久?这自锁装置看着简单,关键时候会不会失灵?这些都没有经过严格测试,存在安全隐患!”
他这话一出,村民们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欢快的气氛也冷却下来。
大家又开始担心起来。
“黄站长,这辘轳俺们试过了,好用得很,也结实!”
有村民忍不住辩解。
“好用是一回事,安全是另一回事!”
黄站长摆出一副技术权威的架子。
“依我看,这轴承和自锁装置,还是得拆下来,带回我们农机站,用专业设备检测一下,看看材料强度、耐磨性到底达不达标!不然,出了事故谁负责?”
他又想把东西拆走!
赵铁柱急了,刚想说话,却被白墨轻轻拉了一下。
“黄站长,您是技术专家,考虑周全,我们非常感谢您的提醒。”
白墨上前一步,脸上带着得体的微笑,声音清晰地响起。“不过,您看,这辘轳刚装好,村民们正等着用水,要是拆下来拿去检测,一来一回,不知道要耽误多少工夫。而且,就像千临之前说的,最好的检测,就是实际使用。”
她先是肯定了对方,然后话锋一转。
“乡亲们,技术是需要实践检验的。咱们可以这样,接下来一个月,大家正常使用这个新辘轳。如果在这一个月内,它出现了任何问题,比如转不动了,卡死了,或者自锁失灵了,我们立刻停止使用,并且由我和千临负责到底!”
她看向周围的村民,朗声说道。
“但如果,这一个月它都好好的,运转顺畅,安全可靠,那就证明千临的技术是过关的,这辘轳是成功的!到时候,我们再把详细的图纸和制造经验整理出来,交给公社,让其他村子也能受益,黄站长,您看这样行不行?”
白墨这番话,有理有据,既考虑了安全问题(一个月试用期),又给了黄站长台阶下(最终经验会上交公社),更重要的是,她把最终的评判权交给了时间和实践,交给了所有靠山屯的村民。
村民们一听,纷纷点头称是。
“对!白知青说得对!用一个月看看!”
“俺们天天用,好不好使,结不结实,俺们最有数!”
“要是真好用,那可是大好事!”
黄站长被白墨这番话堵得哑口无言。
他看着白墨那张带着微笑却不容置疑的脸,又看了看周围群情激昂的村民,知道今天想把东西拆走是不可能了。
而且,白墨提出的“一个月试用期”和“上交经验”,也让他找不到强硬反对的理由。
“哼!一个月就一个月!”
黄站长脸色铁青,最终只能撂下一句狠话。
“但是,我把丑话说在前面,这一个月内要是出了任何纰漏,我第一个找你们!”
说完,他狠狠瞪了白墨和站在一旁依旧面无表情的千临一眼,带着他的人灰溜溜地走了。
一场眼看就要升级的冲突,被白墨巧妙地化解了。
人群再次爆发出欢呼声,这次是彻底的轻松和喜悦。
大家看向白墨和千临的眼神,充满了感激和信赖。
“白知青,你这张嘴,真是……太厉害了!”
赵铁柱更是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走到白墨面前,竖起了大拇指。
白墨笑了笑,看向身旁的千临。
千临也正看着她,那双清冷的眸子里,似乎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
辘轳改造的成功,以及白墨在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让她们俩在靠山屯的声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尤其是千临,虽然话不多,但她用实实在在的技术成果,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千技术员”的名号,开始在村民口中叫响。
而白墨的系统任务,也在这股“感恩”的热潮中,迎来了意想不到的进展。
不少村民为了感谢她们俩解决了吃水的大难题,纷纷送来了家里的土特产。
除了常见的鸡蛋、红薯干,甚至还有人偷偷送来了几斤珍贵的白面或者几尺布票。
更有几位手头稍宽裕的村民,在送东西的时候,悄悄在篮子底下或者布包里塞上几毛甚至一块钱。
白墨推辞不过,只能收下。短短几天内,她的小钱箱迅速充盈起来。
【叮——恭喜宿主完成特殊任务:财富积累(初级)。任务奖励:生活物资大礼包,《家常菜谱大全(七零年代特供版)》已发放至系统空间。】
系统的提示音响起,白墨心中一喜。
十块钱的目标,竟然以这种方式提前超额完成了!
看着系统空间里多出来的粮油布匹和那本厚厚的菜谱,白墨知道,她们在靠山屯的日子,总算是真正安稳下来了。
然而,她也明白,这次辘轳事件虽然暂时平息了风波,但也让她们更加显眼。
黄站长的不满,林晓燕等人的嫉妒,都如同潜伏的暗礁。未来,或许还会有新的挑战在等待着她们。
不过,此刻,看着村民们围着新辘轳轻松打水的笑脸,听着耳边传来的阵阵赞叹,白墨觉得,一切的努力和冒险,都是值得的。
她看了一眼身旁的千临,对方正望着夕阳下忙碌的村庄,侧脸的线条在余晖中显得格外柔和。
她们的路,还很长,但只要两人携手并肩,似乎就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克服的。
新的篇章,才刚刚开始。
靠山屯这几日,天都亮堂了不少。
自从那新辘轳立在井边,打水声都轻快了,哗啦啦的水响也带着股甜味儿。
这实实在在的好处,让村民们对白墨和千临俩女知青,心里头越发熨帖。
尤其是千临,闷声不响就把吃水的大难题给解决了,“千技术员”这称呼,叫得是又响亮又真心。
连带着,白墨摊子上的玉米麻花也更受欢迎了。
起初大伙儿是图个新鲜,现在更多是揣着点感激。
“白知青,你这麻花给我来几个,这俩鸡蛋拿着。”
“我家老婆子攒的干菜,不嫌弃就换几根麻花,省得孩子嘴馋。”
话里话外,都离不开那口省了老劲儿的井。
白墨自然乐见其成。
送上门的鸡蛋、干菜,偶尔还有更实在的粗粮细粮,她都收着。
小瓦罐里的毛票、角票渐渐多了起来,掂着都沉手。
系统奖励的大礼包更是雪中送炭。
粮袋子鼓了,油瓶也见了底亮,还有几尺没下过水的新棉布,扯一身新衣裳绰绰有余。
她在系统空间里翻看着那本《家常菜谱大全(七零年代特供版)》,琢磨着啥时候给千临露一手。
这年头,能吃饱穿暖,偶尔还能换换口味,日子就算过得红火了。
白墨看着院子里晾晒的红薯干,心里踏实不少。
可她一扭头,却看见千临又在屋里对着一堆图纸比比划划,眉头微微拧着,手指在纸上划过,似乎在计算着什么。
白墨走过去,“看什么呢?这么入神。”
千临抬起头,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指了指图纸上的某个部分,“我在想,这个轴承如果换种材质,会不会更耐用,更省力。”
白墨凑过去看了看,上面是她看不懂的符号和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