髡刑是古代五刑体系的身体刑,通过剃除犯人头发、胡须实施惩罚的耻辱刑,基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进行精神惩戒。
最知名的代表性事件,便是曹操马惊践踏农田,削发谢罪,以发代首之事。
韩宏亮强按住扑通扑通的心跳,再三告诫自己,周会长说了,皇帝不过是和自己一般大的普通人,都是二十五六岁,不是什么真龙天子。
周会长又私下叮嘱,此行深入朝廷势力,万事难料,若是紧急之下,可投向朝廷。
韩宏亮听了大为吃惊,再三确认周会长说这话的意图。
周怀民笑道:“咱们再三讲过,我们道法学员效忠的是章程,章程就是百姓生计。你人在朝廷、在农会,只要心怀百姓生计,都是一样保民。”
他再三安慰自己一番,便不再那么紧张。
韩宏亮,巩县八里沟人。
于是把四月里在洛阳东关安抚流民,并带到偃师高岗镇安置大营,为了消杀瘟疫,清洗换衣,需为流民剃发,但众流民心里抗拒,痛哭流涕哀求,周怀民只能亲作表率,带头剃发之事来来去去详细说了一遍。
崇祯之前大多靠鲁世任转述,但毕竟是奏折,多有简略,而今日听农会这人当面详述,才完完整整的了解周怀民围攻洛阳之事。
竟和福王禀告哭诉并哀求派遣护军的奏报大不一样!
崇祯最痛恨欺骗自己之人,但从鲁世任、伊洛会报、韩宏亮三方面消息来源对比,很明显福王是在诓骗,身为皇亲,不思报效朝廷,不去安抚城外流民,让周怀民抢了去,实在有失颜面,且为了自己安危竟敢欺君!
韩宏亮把洛阳士子、开封士子等人在安置大营之辩,详细细说一番:“陛下,我们正是听了周会长号召做时代新青年的召唤,为表心志,也甘愿陪同髡发。”
王承恩在旁训导:“在陛下面前,不得称我,要称草民。”
“无妨,他们都是乡下百姓,哪里懂这些。”崇祯听了他一番讲述,对眼前这些人大有好感,颇有兴致的问道:“何为时代新青年?”
韩宏亮内心嘀咕,哪这么多臭规矩,自己站的腿都酸了,在农会都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开会也是坐着喝茶。
他挺直了身板,自豪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新青年,意指少年乃至青年,正值同学少年,风华物茂,书生意气,立志抱负之时,应当求学实证,为民福祉,共建大同!”
崇祯帝闻听如同雷击,瞳孔紧缩,猛的抬头,手扶龙椅微微一颤。
朕本是藩王,熹宗驾崩时,临危受命,便立志做尧舜,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自登基以来,便心怀中兴之志,在位期间,勤于政务,批阅奏章夜以继日,且生活节俭,不近女色。
年十五岁,即铲除阉党魏忠贤,继而天灾接憧而至,流贼祸乱中原,建奴肆虐京畿,但百官阴奉阳违,结党营私,每逢夜深人静时细想,自己左右竟无一人能堪大用。
内心深处豪情壮志本已随着岁月和战火磨灭,但此刻闻听韩宏亮之言,竟悠悠复明!
但周怀民不过乡下一个普通生员,这种人我大明各府县皆是,他竟能聚拢起这些才干之人。
崇祯好奇问道:“你等可有功名?”
韩宏亮回道:“回陛下,我们都是巩县村民,小时上了一两年蒙学,只粗识文字,俺八里沟多果林,平时就是卖山果、种地。”
“听你谈吐不凡,从何处学来?这些都是周怀民教你们的?”
“我们有道法学堂,周会长会给我们授课,更多的还是宣教长、村里先生、各厂大匠、各院首、商税干事、医馆大夫、保安堂大夫、种地老把式、女子突击队,都会到道法学堂授课,平时也有到各厂、田地、安置大营实习。我们管这个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
崇祯听了感觉挺有意思,原来这就是人民来去的具体做法啊,可是学的东西简直就是大杂烩嘛,不禁浅笑道:“靠学这些怎么考取功名?”
“考功名也是当官,我们从道法学堂出来,也能当官,都是为人民服务。”
崇祯听了瞬间黑脸,他冷道:“你在农会是什么官?”
“我是宣教官,平时也都有临时调动,偶尔兼任县会长、安置区长之类。”
崇祯看报纸,早已知道,农会很擅长宣讲,蛊惑人心。
看向一边低头默不作声的小姑娘,问道:“这位姑娘是?”
“她是保安堂大夫付喜枝,其他几位是商行干事。”
“保安堂?”崇祯大惊,他可是看了民报,其中《保安堂首例剖腹产,母子平安》文中记述,保安堂竟能开膛破肚,救活难产孕妇,手段着实惊世骇俗,“你也会剖腹产医术?”
付喜枝做了万福,道:“回陛下,民女不会,此术新创,尚不成熟,疮伤缝合,毒发几率很大,依赖我堂医疗器械及产房洁净,能缓解毒发烈度。”
“保安堂是哪家大夫所创?”
“是周会长与夫人所创,保民妇产,绵延华夏。”
又是周怀民,崇祯听了默然,他每期报纸,角角落落都会仔细看,从中受益匪浅,他已经逐渐熟悉了周怀民的做派。
行事风格与众不同,思维跳跃,人家开医馆是为了挣钱,悬壶济世。他就要与人不同,竟然口出狂言为了华夏绵延子嗣。
崇祯冷道:“他倒是好心。”
驻京团选址在福寿胡同,牙商撮合下,租下一个四合院。
京师保民商行挂牌开张,驻京团的核心任务,是施加农会影响力,从商、医着手。
商行只买不卖,尽量避免与城内势力利益纠纷,寻找利益同盟。
因为农会市场出产的货物,大多为保民日用必需品,大老远运过来,加上人力路上耗粮成本,毫无价格优势。
此时在东华门外锡拉胡同,户部尚书侯恂正住在此处。
侯恂正受一个年轻人的拜见,此人正是开封士子侯方雷。
“我让你进京,是要有些话当面问询,你老实说,几个月前,是不是和周怀民搅合在一块了?”
侯方雷还纳闷呢,伯父身为户部尚书,平时大多与家里书信来往,哪里有闲心管自己,竟至于让自己奔赴至京。
他怎么知道呢?
侯恂扔给他一张报纸,侯方雷恍然大悟,是这民报泄的密啊。
他只得把要去洛阳拜师,结果和杜国英阴差阳错入了安置大营,又跟着去巩县玩了几天才回去的事,原原本本交待了一遍。
“胆子不小,你们也不怕周贼绑了你们,向家里要钱?”
侯方雷听了噗嗤一笑,侯氏本是开封大姓,后来一支迁到商丘,虽说家里有些田产,但伯父对周会长的势力一无所知啊。
侯恂听他讲述农会地界的人情风物,商贸物产,不由得震惊。
他仅从朝中塘报得知一些零碎消息,还没有崇祯帝了解的多,毕竟崇祯有稳定的消息渠道。
如今方知,农会竟不是如高迎祥之流的反贼,也不是本地山贼土寇,更不是叛将官员,听起来更像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之行会组织。
“如今我在朝中为官艰难,受温党排挤,孤立无援,我此次召你来,一则问询此事,二则欲让你再赴农会。”
侯方雷万万没想到伯父竟有如此打算,怪不得让自己千里迢迢赴京,这事必须当面说啊。
“我虽不知农会是啥,但我早知周怀民此人本事非同一般,我有几个问题,你帮我去打听解惑,这里有纸笔,我说,你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