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齐肉菜米面和厚皮纸、桐油后,两人来到养马院。
养马院的门口专门开了家店铺出售马粪和牛粪,新鲜的、晒干的各样都有,价格还十分便宜,一文钱就能买到五斤新鲜牛粪。
来买马粪牛粪的人还不少,城里不比城外,想要烧锅要么买柴要么买炭。
无论哪样都价格不菲,便有人将主意打到了晒干的马粪牛粪上。
这些东西也可以焚烧而且还相当耐烧,价格比柴还要便宜些,而且晒干后的马粪牛粪基本没什么味道,更容易让人接受。
桑榆不想要那些晒干的,买了三十斤的新鲜牛粪,装进筐里交由桑兴嘉背回家。
回到家中,厚皮纸涂满桐油后,一层又一层地沿着竹架贴上,严密仔细而又厚实。
新鲜的牛粪均匀地摊在挖出来的坑中,撒上硫磺粉促进发酵。
等最后将侧面留出来的门一并糊上之后,两座简单的温室大棚便算完工。
至于效果如何,得等一夜过去,明早进去感受下温度,才能知晓。
翌日清晨,桑榆起得很早,鸡鸣声刚刚响起她便一骨碌爬起来。
随手披上外袍推开门,一股带着凉意的冷风扑面而来,天是越发的冷了。
她紧了紧身上的衣服,往搭好的棚子走。
走近后才发现,棚子旁蹲着两大两小四个身影,正是桑家父子和两个小朋友。
“……你们蹲在这里做什么?”
大清早的不睡觉蹲在棚子外面,她很难想明白其中缘由。
“榆儿你醒啦,快来快来,开门看看里面暖不暖和。”瞧见她,桑永景顿时乐呵呵地招呼起来。
“你们就为了这个一直等在这?怎么不自己进去?”桑榆有些无语,这事真没必要非等她来,想进就进呗。
“我们又不懂这些,万一搞错把温室搞坏了呢,你来你来,检查一下成没成功。”
桑永景推着她上前,他在棚外守了好久,就等着桑榆来验收成果呢。
实在推辞不过,桑榆只能伸手去开门。
仅能供一人弯腰进入的温室门刚一打开,一股温热的混杂着硫磺发酵味道的空气便扑面而来。
这股味道该怎么说呢,不能说不臭,但也不能说特别臭,新鲜牛粪撒过硫磺粉后,那股臭味淡了不少,硫磺味更加突出。
“哇,里面好暖和!”
桑兴皓不知何时,从门口角落位置伸进去一只手,感受着里面温热的空气,发出一声感叹。
桑榆回头一看,身后的每个人都是满脸的好奇与期待,不由失笑:“挨个进来感受一下吧。”
她退出去,让他们轮流进入,自己则去检查另外一个大棚。
两个温室大棚的温度比起外面都要明显高上一截,棚内涂满桐油的厚皮纸上还挂着些许水珠,看来温室大棚做得很成功。
参观完温室后,桑兴嘉忽然说:“小妹,我有个问题想问。”
“嗯?你说。”
“这牛粪管不了多久吧,是不是隔个两三日就得去买一次新鲜牛粪?”
原来他是担心这个,桑榆淡淡一笑:“不用,隔日翻一次,浇一次热水,能撑上十来日。”
要是真的隔上两三天就得去买一次新鲜牛粪,那她还不如直接用木炭升温,省事多了。
“那就好,那就好。”
桑兴嘉连着说了两遍,显然他也不想隔三岔五就去城里背牛粪回来,味道臭暂且不说,就是分量都能让他累够呛。
现在白日里的温度还不算太低,也就早晚要冷一些,等中午的时候,还得把温室门给打开通通风。
一直压在心头的大事忙完以后,桑榆终于有时间来研究些新小吃。
之前给刘茂送魔芋的时候,他就有提过,现在串串的效仿者城里到处都是。
再加上天气变冷,很多人不爱吃冷食,生意不如一开始那么火爆,想让她帮忙想点主意。
这事桑榆早有预料,甚至当初还主动跟刘茂提过,他倒不觉得意外,只是经历过爆火、钱如流水一般哗哗往钱袋子里淌的场面之后,一时间有点失落。
对此桑榆也不是没办法,既然冷食变得不受欢迎,那就做点热食吃,纯靠锅底汤汁入味的关东煮就是串串的翻版。
之前她碍于资金有限、不知当地人的接受程度,没有尝试做关东煮。
但现在她完全可以让刘茂一边卖串串一边卖关东煮,把能吃辣的和不能吃辣的一网打尽。
说到吃辣,冬天还有一样东西是最受欢迎的——火锅。
试想一下,寒冬腊月,连吐出的呼吸都带着白雾,这时候来上一份滚烫麻辣的火锅,去掉满身寒气,是多么爽的感觉。
不过桑榆总觉得食茱萸做不到火锅那种让人吃了还想吃的麻辣鲜香,冷锅串串勉强还行,加热后味道反而不美。
关东煮的食材准备跟冷锅串串比起来还要少上许多,能用的都是些容易煮浸入味的蔬菜、肉类。
桑榆想到就做,开始忙活起来。
关东煮有三大要点:高汤基底、煨煮工艺和鲜味物质。
汤底用鸡骨加猪肋骨小火慢炖上一个时辰,撇去上层金黄色的浮油,只留清亮的汤水。
之后再用鲫鱼煎至两面金黄,裹上纱布放入先前熬好的高汤中一同小火慢煨,借鱼脂增添醇厚感与鲜味。
最后加入干贝、海带、虾皮、小鱼干,让鲜味物质渗透其中,一锅清亮鲜美的底汤便熬煮完成。
关东煮内必备的白萝卜要先去皮削出棱角,切成宽约三厘米的厚块,两面划上约一厘米深的十字刀,用冷水加米煮上四十分钟。
其他所有放入底汤中炖煮的食材,都要提前煮熟过水。
食材准备完毕后,要分层下锅,先放白萝卜和鸡蛋,再放魔芋和油炸豆制品,最后放入绿叶菜。
煨煮的时候,需要严格把控好火候,让汤面保持在仅冒细泡的程度。
等煮好后浸渍一个时辰让菜品更加入味,也可以准备些蘸料。
桑榆觉得关东煮吃的就是汤底和食材的本味,加上蘸料未免喧宾夺主,索性便不做蘸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