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堡城下的败绩,如同一盆裹挟着高原冰雪的冷水,狠狠浇在了逻些城炽热的扩张野心之上。消息传回,吐蕃朝野震动,主战派的喧嚣暂时被压制,主和的声音开始抬头。然而,高原枭雄禄东赞的抉择,关系着西南边陲是战火绵延,还是迎来短暂的和平。与此同时,帝国的其他脉络,也在悄然搏动,暗流汹涌。
赞普的宫殿内,气氛凝重。伦钦陵败退的消息,让之前力主出兵掠劫的贵族们面色难看。损失数千精锐固然肉痛,但更让他们心惊的是唐军展现出的强悍战斗力与果断反击的决心。
“大相,”一位年老持重的贵族出列,“唐人兵锋正盛,其器械精良,非我骑兵所能硬撼。石堡城小挫,无伤大局,然若继续纠缠,恐引来唐军更大规模的报复。不若……暂退一步,遣使申明前次乃边将妄为,并非赞普本意。”
主战派将领立即反驳:“荒谬!我吐蕃勇士岂能畏战?此次不过小挫,乃伦钦陵轻敌所致!当集结大军,再战唐军,雪此耻辱!”
禄东赞端坐其上,面无表情地听着双方的争吵。他心中同样愤怒与不甘,但更多的,是身为政治家的冷静权衡。他深知,与大唐全面开战,绝非吐蕃之福。唐军虽主力西顾,但其国力雄厚,边疆防御体系完善,尤其是那恐怖的陌刀阵和守城能力,在高原边缘作战,吐蕃占不到太多便宜。更重要的是,他得到密报,大唐皇帝已下决心惩戒,陇右、河西、剑南三道唐军正在集结,规模远超以往。
“够了。”禄东赞低沉的声音让大殿安静下来,“唐人之强,确非虚言。然,我吐蕃亦非任人宰割之辈。”
他目光扫过众人,做出了决断:“即刻遣使前往长安,向唐皇呈递赞普国书,言明石堡城之事乃误会,乃边将贪功冒进,已予惩处。愿重修旧好,开放边市。”这是以退为进,试图缓和关系。
但紧接着,他话锋一转,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然,我吐蕃勇士的鲜血不能白流!传令各部,加强戒备,整军经武。另,派人秘密联络南诏,许以重利,使其在南线牵制唐军!”
禄东赞的选择,是典型的吐蕃式策略:表面服软,暗中积蓄力量,并寻找新的突破口。一场外交斡旋与地下博弈,就此展开。
南瞻洲,“望金港”基地。周允的病情在随船医师的精心调理下逐渐好转。他并未等待探索分队的全部消息,而是决定利用这段时间,巩固基地,并亲自带队,沿着海岸线进行更广泛的勘测。
他们发现了更多奇异的动植物,记录了独特的风向与洋流,并与数个新的沿海部落建立了初步联系,用玻璃珠、小件铁器换取了食物、淡水和一些本地特有的植物种子。
终于,在一个月后,沿河而上的探索分队派回了信使。他们带回了令人振奋又困惑的消息:他们确实接触到了一个更为先进的部落联盟,其社会结构复杂,拥有初步的历法和宏伟的巨石建筑雏形。从这个联盟的长老口中,他们再次确认了内陆存在一个“太阳帝国”的传说,并得到了一幅简陋的、描绘着如何穿越丛林、翻越雪山才能抵达那里的路线图。然而,信使也报告,沿途环境极其恶劣,毒虫猛兽遍布,更有一些充满敌意的食人部落,探险分队损失了数人,才勉强抵达并返回。
“高山……黄金之城……”周允看着那幅充满抽象符号的路线图,眉头紧锁。这无疑增加了探索的难度和风险,但也让“黄金之国”的存在显得更加真实。他写下详细的奏报,将路线图临摹下来,连同新绘制的海岸线图,派遣一艘“海鲨级”快船先行返回大唐。他知道,是否投入巨大资源进行内陆探索,需要皇帝和朝廷来决断。
长安后宫,因皇帝对阿黛拉那次不经意的特殊关注,而泛起了微妙的涟漪。
上官婉儿一如既往地大气雍容,主持宫务,抚慰各方,仿佛一切如常。但她在与李琰独处时,偶尔会带着一丝狡黠的笑意提及:“阿黛拉妹妹近来气色好了许多,译书也更有精神了,想必是陛下那日开导之功。”
阿史那云性格直爽,对此倒不甚在意,她更关心前方的战事和新的骑射技巧,反而觉得后宫多一个知书达理的姐妹并非坏事,有时还会拉着阿黛拉一起去骑马。
变化最明显的则是伊兹公主。她心思单纯,敏感地察觉到皇帝哥哥对阿黛拉姐姐似乎有些不同,那日之后,阿黛拉姐姐眼中时常会闪过一种她无法理解的光彩。一种朦胧的危机感让她更加努力地学习唐语和礼仪,甚至偷偷向上官婉儿请教如何梳更复杂的中原发髻,那笨拙又认真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阿黛拉自己,则陷入了一种甜蜜又惶恐的矛盾中。李琰那日的理解和承诺,如同阳光照进了她冰封的心湖。她一方面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波斯典籍的翻译工作,希望能证明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每次听闻皇帝驾临后宫,心中都会忍不住升起一丝难以言喻的期待。这种情感,与她亡国公主的身份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复杂。
就在帝国注意力集中于西南和南方时,黑海之滨的切尔松尼斯,迎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
一个深夜,一艘不起眼的小船靠岸,船上下来几名风尘仆仆、裹着黑色斗篷的人。他们被秘密地带到了总督赵文渊的面前。为首者摘下兜帽,露出一张饱经风霜却目光锐利的脸,他用流利的波斯语说道:
“尊贵的总督阁下,我代表我的主人——阿卜杜拉·伊本·祖拜尔,向伟大的大唐皇帝陛下,致以最崇高的问候,并献上我们最诚挚的礼物:哈里发穆阿维叶病重的消息,以及……耶路撒冷和埃及部分不满倭马亚王朝统治的贵族名单。”
赵文渊心中剧震!阿卜杜拉·伊本·祖拜尔,这是大食帝国内部与倭马亚家族争夺哈里发大位的强大竞争者之一!他的使者此刻秘密前来,其意不言自明——寻求外援!
“你们的‘礼物’很重。”赵文渊不动声色,“但大唐,为何要卷入你们内部的纷争?”
使者微微一笑,露出森白的牙齿:“因为一个分裂的、内部消耗的大食,符合大唐的利益。我们不需要大唐直接出兵,只需要……适当的物资支持,以及在外交上承认我们事业的正义性。作为回报,一旦成功,新的哈里发将承认大唐在中亚和波斯的既得利益,并确保丝路南道的绝对畅通。”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若能促成大食内乱,帝国西线的压力将大大减轻,甚至能兵不血刃地扩大影响力。赵文渊不敢怠慢,立即以八百里加急的最快速度,将此惊天消息密报长安。
高原的战云未散,南方的诱惑加深,后宫的微妙持续,而西方,又投下了一枚足以改变地缘格局的重磅石子。帝国的棋盘之上,风云再起,暗流已然汇聚成足以改变河流方向的旋涡。李琰和他的大唐,将如何应对这接踵而来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