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好。”
话是这么说,可是等儿媳妇离开后,自己一个人待着的时候,不是想这就是想那,说不想哪会那么容易呀?
唉,有时候,不仅想起曾经在京城的种种,就连上一世所发生的事,基本上都能清晰地记住。也不知道是因为活了两世,还是因为什么,只知道这一世记忆力特别好。如果没有被打扰的话,又独自一个人在的话,脑子就像过电影一般。
以往再不怎么起眼的小事,都能清晰地记住。
而且每当走神的时候,不被身边的人发现还好,一旦被发现就容易被误会,特别是自家孩子爹,这眼瞅着都是要当爷爷的人了,有时候还再那里开玩笑的说:
“也不知道从何日起,你竟然变得多愁善感,也喜欢回忆往事,是不是觉着往日的日子似在梦里?又或者是说,现如今的日子让你后悔了?”
“后悔什么呀?要是后悔的话,何必等到现在?至于我是否生活在梦里,说实话,我倒是真想一直继续生活在梦里,可惜没有那个机会。不过说心里话,你不觉着目前的生活更真实,更让人踏实吗?也不是以往在京城过得不好,而是觉着眼前的生活,从心底里让人舒坦。”
“是有这种感觉,可是要让子孙后代如同现在这般过日子,恐怕不行。”
“这还用你说,你就是不说,我也没少督促他们兄弟俩,可惜他们兄弟俩即便再有才华,恐怕也没有用,谁让咱们一家现在见翻身的机会都没有?”
“是没有,可是并不表他们哥俩就得入朝为官,难道就不能体现在其他地方吗?只要他们哥俩有能力,我们也不是不能支持。”
“不入朝为官,难道你想让他们哥俩或者是后代从商?”
“话说,他们兄弟二人,或者是我们的后代当中的谁,真要是有那个天赋未必不可。可惜先不说后代怎么样,就说他们兄弟二人还真没有那个本事!”
“还真是,这么说来,除了入朝为官以外,也没有别的选择了。”
“怎么说呢,如果不想考取功名以后入朝为官,那就选择一个地方,办个私塾收几个学生为生也不是不行。”
“那也别在咱们这个地方,特别是房州城,实在是穷人太多,收的学生未必就能够养活家小,还是赶紧回京城,那里不光富人多,就连学问也最高,即便不入朝为官,仅凭学识也能养活一家老小。”
“是不假,可是要是只有功名,没有才学,谁又愿意把孩子交给一个没有名声的人,跟着对方去读书。别以为京城是好地方,真要论起来,那里的条条框框比其他地方都多。”
“也是,可是,也不是谁都有能力把孩子交给那些大儒教导。没有能力的人还是占绝大多数,平民百姓又能知道多少?能把孩子送进私塾那都已经省吃俭用,何必想那些不切实际的呢?
话说,那些大儒教出来的学生,就一定能考取功名,就一定满腹才华吗?我看未必吧!不说别人,就说当初,顾家那个顾英华可就是跟着大儒身后读书,可是后来呢?不说他是什么时候考取的功名,就说他那个才华,也是被人给吹嘘出来,真论才学,他别说在京城了,就是在整个大虞朝也排不上好。
更别说,在顾氏家族出事以后,他又是做何表现。难道这些你都忘了吗?要我说,不光要会读书,还要学会其他的本领,不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吗?要是可以的话,我还是觉着孩子们将来要是有机会的话能到处走走。”
“你这个说法我也赞同,可惜以咱们家的情况来看恐怕不行。”
“唉!谁说不是呢?只能求以后了,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可不就得等以后再说,现在说这些都为时尚早。”
“早什么呀,再早也得做准备,不准备好,万一机会来临了,又该怎么办?”
“你这话说的竟然让我无言以对!”
“是吗?”
“可不就是!”
“既然如此,那你还是按照我说的来吧!”
“好,没问题,一切都遵从夫人的决定。”
“这还差不多,对了,我一直有一个疑问,不知道,你能不能解答?”
“什么疑问,夫人不妨说来听听,要是为夫知道的话,定会如实的告诉夫人。”
“那就太好了,你说,要是有一天,一旦发生变故,或者出现新帝登基的话,他是否会大赦天下?”
“你呀,我还当什么事呢?你看看你,以往读的史书都读到哪里去了,这么简单的事都想不明白,也是,关心则乱,可以理解!”
“行了,你就说说会不会吧?不用在这个时候点评我,我是读了不少史书,可是也没有在朝为官过,更是不了解京城那几位,我要是了解的话也就不会问你这个问题了。”
“也是,你就是不了解也没有问题,按照惯例推测,不管将来是谁坐上那个位置,一旦坐上,定会大赦天下。不过这大赦天下里面具体包括哪些人,实在是不太好说。不过话又说回来,仔细想想以咱们家的情况来看,到那个时候未必就不是一个转机。
不过此事也说不准,毕竟每一位上位者考虑的事情都不一样。对了,你怎么突然问起这个话题来,不对,该不会你是想着等着有朝一日,让承安考取功名以后再娶妻?
这恐怕不太现实吧?别看京城那位,可是说到底,说不定还能再多活几年,让承安等他,恐怕不是什么好的选择。”
“想什么呢?我虽说对他的婚事是不怎么着急,但也没打算让他等下去。我之所以问你刚才的事,就是想知道,在大赦天下后,咱们能不能搬家?”
“怎么,夫人是觉着住在这里不舒服?还是想着尽早回京城去看望岳父大人?
不对呀,夫人何时有这样的想法了,为夫怎么没发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