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头冷冷地哼了一声,说道:“我不知道虎头山有什么匪不匪的,我就知道山外有鬼子和那些为虎作伥的二鬼子。你们不去打他们,反而在这儿说什么剿匪不剿匪的。你们说人八路军是共匪,那你们呢?八路军没来之前,我们这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吃不饱,穿不暖,鬼子一进村,见人就杀,简直就是人间地狱。”
老头稍稍停顿了一下,情绪有些激动,接着说道:“可自从八路军来了以后,一切都不一样了。我们有地种,生病了也有人给看,孩子们都能上学识字,就连我们做的手工,也能拿去换钱补贴家用。
这才是我们老百姓真正需要的队伍啊!现在只要鬼子敢进山,就没有能活着回去的,都是八路军的功劳。我不知道你们嘴里说的虎头山匪不匪的,我就知道是八路军让我们过上了吃饱穿暖的好日子。
可你们呢?鬼子在山里烧杀抢掠,你们倒好,还说是进山剿匪来了。”说完,老头又是一声冷哼,护着小孩转身就走。
刘志辉看着老头和小孩远去的背影,心中一阵刺痛。他知道,村民们对八路军的认可和对他们国军的不满,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次所谓的“剿匪”行动,在村民们眼中,或许更像是一场无理的侵扰。而他自己,也开始对这次行动的正义性产生了怀疑。
郭玉忠在一旁小声嘀咕道:“营长,这老头和小孩也太不识好歹了,咱们好心来剿匪,他们还……”
刘志辉打断他的话,说道:“别说了,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得好好想想,这次行动到底合不合适,别到时候伤了老百姓的心,还破坏了抗日的大局。”
刘志辉看着老头和小孩离去的背影,又环视了一圈周围默默关注着这边动静的村民,心中暗暗做出决定。他转过身,面向身后整齐列队的一营士兵,大声说道:“传我的命令,全体在村外扎营,不得扰民,不得进入民房,违者军法处置!”
声音在村子上空回荡,一连连长毫不犹豫地回应道:“是!”随后迅速转身,向各连传达刘志辉的命令。
士兵们立刻行动起来,有序地朝着村外走去。他们熟练地扛着行军装备,步伐整齐,很快就在村外选定了一片开阔地,开始搭建营帐。虽然大家都很疲惫,但军令如山,每个人都不敢有丝毫懈怠。
刘志辉站在一旁,看着士兵们忙碌的身影,心中思绪万千。
村民们对八路军的拥护让他意识到,这次“剿匪”行动可能会面临诸多阻碍。如果不能妥善处理与村民以及八路军的关系,不仅任务难以完成,还可能引发更大的矛盾。
营帐搭建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不一会儿,一顶顶营帐便在村外矗立起来。士兵们按照安排,各自进入营帐休息,只留下负责警戒的士兵在周围巡逻。
刘志辉走进自己的营帐,坐在行军椅上,再次展开地图,仔细研究着虎头山的地形以及周边的环境。
他试图寻找一种既能完成上级任务,又能避免与八路军发生激烈冲突的方法。然而,地图上复杂的线条和标记,似乎正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行动充满了不确定性。
就在这时,郭玉忠走进营帐,敬了个礼,说道:“营长,士兵们都安顿好了。只是……咱们真的要按照村民说的做吗?就这么放过八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