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的秋风裹着桂花香,将章台宫前的青铜阙楼镀上一层金辉。李岩身着十二旒冕服,端坐在龙纹御座上,目光扫过台下密密麻麻的人群——除了宗室贵族、文武百官,今日的观礼席上还多了许多短褐粗衣的身影,他们攥着汗湿的袖口,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期待。
「陛下有旨,宣冶铁工匠陈柱上殿!」
赵高的声音穿透晨雾,人群中激起一阵骚动。陈柱站在丹陛之下,只觉双腿发颤,身旁的工匠们推了他一把,才踉跄着踏上石阶。这是他生平第一次离皇帝这么近,能清楚看见龙袍上的金线绣着齿轮与耒耜,那是百工署的标志。
「陈柱,」李岩的声音带着几分温和,「你改良叠铸法,使铁器产量倍增,又研制出熟铁兵器,功在社稷。今朕封你为工爵五等,授冶铁丞之职,赐青铜爵印,食邑三百户。」
话音未落,殿内响起一片倒抽冷气的声音。公子嘉脸色铁青,手指紧紧攥住玉笏,指节发白;嬴虔则猛地起身,却被身旁的蒙恬不动声色地按回座位。
陈柱扑通跪倒,额头触地:「陛下隆恩,小人……小人万死难报!」
「起来吧。」李岩抬手示意,赵高捧着漆盘上前,盘中青铜爵印在阳光下泛着幽光。爵印呈虎形,虎口衔着一卷竹简,正是「工爵」的象征。李岩亲手将爵印递到陈柱手中,忽然朗声道:「此爵可世袭,可与士爵互通,满二十等者,赐姓『公输』,列于九卿!」
「陛下不可!」
突兀的反对声如利剑出鞘,公子嘉再也按捺不住,越众而出:「工爵与士爵互通,成何体统?我嬴氏宗亲尚且不能随意封爵,何况一介工匠——」
「住口!」李岩猛地拍案,御案上的青铜镇纸跳起三寸高,「朕封爵,只论功绩,不论出身。当年卫鞅不过是魏相门客,孝公尚且封他为商君;陈柱于国有功,为何不能封爵?」
公子嘉还要争辩,却见李岩抬手示意,两名武士抬着一具青铜棺材般的器物走上殿来。陈柱见状,眼中闪过惊喜:「陛下,这是……」
「没错,」李岩嘴角扬起一抹冷笑,「这是百工署新制的『水力鼓风机』,昨日刚在骊山试炉成功。」他转向公子嘉,「你不是质疑工匠封爵么?那便让你看看,这些『贱业』能造出何等神器。」
武士们将鼓风机安置妥当,陈柱上前转动曲柄,只见器物下方的皮囊猛地鼓起,管道中传出呼啸的风声,殿内烛火竟被吹得齐齐偏向一侧。李岩命人取来一块拳头大的铁矿石,放入炉中,又命赵高点燃炭火。
「看好了。」李岩淡淡道。
随着鼓风机的轰鸣,炉中炭火由红转白,温度急剧上升。不过半柱香时间,铁矿石竟熔成了铁水,顺着炉口流入模具。陈柱趁热取出铸件,用淬火液一浇,顿时腾起一片白雾,待雾气散去,众人赫然看见一把寒光凛凛的匕首!
「这……这是生铁?」嬴虔惊呼出声,「不可能,生铁需千度高温,寻常熔炉根本达不到!」
「所以才需要鼓风机。」李岩接过匕首,随手在御案上一划,坚硬的梓木桌面竟被削出一道深痕,「此刀用『炒钢法』炼制,可与百炼钢媲美。陈工丞,你告诉诸位大人,这鼓风机的原理从何而来?」
陈柱定了定神,朗声道:「回陛下,此机仿照《墨子·备穴》中的『橐龠』所制,又改良了皮囊结构,可连续鼓风——」
「够了!」公子嘉脸色惨白,忽然扑通跪倒,「臣……臣失言,请陛下治罪。」
李岩冷冷扫过他,转向众人:「朕再说一遍:工爵与士爵同等待遇,今后无论何人,只要能为大秦铸器、治水、强兵、富民,皆可封爵。若再有敢轻视百工者,休怪朕无情!」
殿内寂静如坟,唯有鼓风机的余响还在梁柱间回荡。良久,蒙恬率先跪倒,振臂高呼:「陛下万岁!」紧接着,满朝文武、台下工匠纷纷拜倒,山呼之声震得阙楼檐角的铜铃叮当作响。
仪式结束后,李岩刚回到后宫,赵高便匆匆来报:「陛下,邯郸铁商猗顿后人求见,还带了三百工匠……」
「哦?」李岩挑眉,「让他们在百工署候着,朕稍后便去。」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案头的工爵名册上,忽然轻笑出声,「看来,这天下的能工巧匠,终于知道该往哪儿去了。」
赵高退下后,李岩独自走到窗前,望着远处正在修建的百工署新址。工地上,工匠们推着独轮车运送砖石,有人扛着水准仪测量,有人拿着图纸争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他忽然想起前世看过的《天工开物》,想起那些被历史埋没的能工巧匠,心中涌起一阵感慨。
「来人,」他忽然开口,「传旨下去,各郡县设立『工学报』,凡有新发明、新技术,均可刊刻传播,发明者赐银十两。」
「陛下,这……」赵高面露难色,「恐遭儒生非议……」
「让他们议去。」李岩冷笑,「朕要让全天下知道,在大秦,技艺就是底气,工匠就是功臣。」他转身看向案头的爵印,手指轻轻抚过虎形纹路,「总有一天,他们会明白,朕要的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而是一个百工崛起、万邦来朝的盛世。」
暮色渐浓时,李岩换上便服,带着赵高微服出巡。咸阳街头,百姓们正围在公告栏前,争相传看工爵制度的诏书。一个老工匠颤巍巍地指着诏书上的「工爵可世袭」字样,对身旁的年轻人道:「娃啊,好好学冶铁,说不定咱老陈家,也能出个爵爷!」
年轻人重重点头,眼中燃起炽热的光。李岩看着这一幕,心中忽然涌起一股暖流——这,才是他想要的大秦:没有阶层固化,没有出身歧视,只要有本事,就能出人头地。
路过一家铁器铺时,李岩忽然驻足。铺子里,一个少年正在打磨锄头,旁边的老师傅大声呵斥:「用力些!这锄头要卖给郑国渠的农户,若不好用,砸了咱们『工爵工坊』的招牌!」
少年委屈道:「师傅,我手都磨破了……」
「磨破了算什么?」老师傅瞪眼,「陈工丞当年在冶炼坊,双手烫得没一块好皮,如今可是爵爷!你想一辈子当学徒,还是想封爵光宗耀祖?」
少年猛地抬头,目光灼灼:「我要封爵!」
李岩嘴角上扬,转身离去。赵高低声道:「陛下,看来这工爵制度,真是深得民心啊。」
「民心?」李岩轻笑,「朕要的不止是民心,更是让大秦的铁器、技术、文化,像这秋风一样,吹遍天下每一个角落。」他望着漫天晚霞,忽然想起陈柱授爵时眼中的泪光,「记住,赵高,当工匠们不再为出身自卑,当百工技艺不再被视为末流,大秦就真正无敌了。」
夜风吹来,带着远处百工署的锤凿声。李岩知道,这声音,将是大秦崛起的号角,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端。而他,将亲手谱写这历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