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主的鲁莽行为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不说江北太平军经此一役元气大伤,萧有和一手经营的大好局面一发葬送。如历史上一般,祜王蓝成春被俘死难,马融和等数万人在英山、霍山的墨石渡或投降、或逃散,殿后的启王梁成富见势不妙,掉头向西,一直退到甘肃阶州(今武都)。
九江城,萧有和的营帐内。
看着阵亡人员名单,萧有和欲哭无泪。
“赵云”,这个与三国时名将常山赵子龙,同名同姓的大将,“为救幼主星落庐州府”。
萧有和想起了妙西镇石山村王部院与赵云的初见,那时的赵云还只是庄主的儿子,他通过与萧铁头的比斗,在自己面前展示了其高强的武艺。
接着他又想起在元明庵再见赵云的场景。
“我自是不怕的,你敢说吗?”是啊,我敢说吗?其实他在与萧铁头比武时就猜出了自己的身份。
“小王爷有所不知,自那日为您带路,我便处处留意。途中见您对待部下,亲和友善,毫无架子。面对艰难险阻,您的部下不仅毫无怨言,还愿为您拼死效力,这般凝聚力,我从未见过。”
这就让萧有和认识了赵云的胆大心细,
要让老板重用你,你就要让老板看到你的本领过人之处。
随后奇袭刘明传部老营,渡江战役,夺取清军水师炮船。
赵云这些惊才绝艳的表现给了萧有和无数惊喜。
“哎!”萧有和将阵亡名单放在桌上,他知道现在不是悲痛的时候,恶劣的形势还需要面对。
他再次将注意力投向地图,
那上面的血渍已经干涸。
略过庐州,向下看到了池州,受幼主战败影响,为了稳固江北的安庆局势,也是为免困守孤城的局面,黄文金被迫放弃了池州。太平军余部被清军压缩在安庆至九江这条狭窄的走廊里。如历史上一样,清廷在大别山方圆几百里内,部署了僧格林沁、官文、曾国藩三路钦差,和湖北、安徽、河南、陕西四省地方部队,合力围堵。至此晚清三杰齐聚江北,一时间军容鼎盛,湘军战旗蔽日,号角震天,水陆并进,如大山般挤压着穷途末路的太平军。
与清军士气高昂,“晚清三杰”振奋精神,欲尽全功不同的是,九江城内,太平军众人的焦虑不安。
原因无他,在最需要幼主出面稳定军心,提振士气的时候,幼主却一病不起,去见天父了。
在这样的危局下,萧有和那是是着急又上火。
他拉着赖汉英去拜访退回安庆的黄文金,
拖着曾水源去见杨辅清和赖文鸿。
带着贺静安去会见洪天娇和傅宣祥。
又在杨辅清的牵线下见了赖文光。
见这么多人,核心就是要商议出一个办法,解决太平军面临的困境。
就这样,在萧有和的努力下,一场决定太平军余部未来命运的会议在九江召开了。
九江城内将军府大堂,
幼西王萧有和神色疲惫却强打精神环视着堂上众人。这次的会场与以往大为不同。
会场是赖汉英按照萧有和地意思布置的,撤去了将军府内中式家具,在中堂挂上了拜上帝画像,在会客厅摆上了一张圆桌。
赖汉英曾问萧有和“为什么要摆放不分主次的圆桌?”
萧有和笑着回答:“幼主驾崩后,你觉得这太平军余部谁为主谁为次?谁又甘愿为次?”
虽然没有主次,但还是有主持,因为萧有和是这次会议的组织者,所以他当仁不让地坐在了面门一侧的居中偏右的位置。
众人初时不解为何要这么做,但听萧有和一番诸如:“各位均是有功于天国,理应平等议事共商复国良策 。”的说辞下欣然入座。
会议讨论激烈,由卯时开始,直至下午酉时还没有结束的迹象。
将军府中的侍卫为大家点起了牛油蜡烛。
烛火摇曳间,光影在众人脸上跳动,映出与会众人或凝重、或焦虑的神情。
此时堵王黄文金眉头紧锁,粗壮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辅王杨辅清目光深邃,不时扫视着周围;匡王赖文鸿面色冷峻,双手抱胸;尊王赖文光身姿笔挺,眼神透着坚毅;干王洪仁玕则老神在在,夜鸢统领洪天娇一身劲装,英姿飒爽却难掩忧虑;女官傅宣祥则安静地站在一旁,眼神中满是期待。
萧有和率先打破沉默,声音略带沙哑却透着坚定:“庐州一战后,幼主御天,群龙失首,清妖妖氛熏天,反观如今,我军危在旦夕,值此危难之际,我们必须找到一条出路。“萧有和停下话头,等待众人消化这个话头。
干王洪仁玕环视左右,心里揣测着萧有和话里的意思。却是开口说道:“萧军师所言极是,当下我太平军急需找到天王血脉……“
黄文金闷声说道:“可是天王最后的血脉已经断绝了啊。“他说罢还无奈摇头。
匡王赖文鸿沉吟半晌,开口道:“说起血脉,倒也没有完全断绝“说到这里他打住了话头,抬眼去看自己左侧坐着的洪天娇。
洪天娇见匡王拿眼睛看自己,立刻想到了一种可能,连忙双手摇的像拨浪鼓,一叠连声说道:“匡王不要这样,天骄一届女流,未曾听说女子能为王的。“
尊王赖文光也摇头道:“匡王儿戏了。“
辅王杨辅清受了启发,拍着手道:“有了,让天骄姑娘选个王爷嫁不就解决了血脉问题!“
洪天娇听他们越说越离谱,害羞带忿道:“请各位王爷自重!要天骄嫁人绝无可能!“
洪仁玕也道:“再议,再议。“
听着这些人的建议,萧有和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古人重血统,哪怕是号称反儒家思想的太平天国也没有逃脱这个思想的禁锢。
不能让他们这样下去,要不然这会议会开成马拉松。
他咳嗽一声,吸引了众人的注意,道:“我有一想法,不知诸位可曾听闻罗马执政官制度。“
看着一桌子人面面相觑,萧有和想起清朝闭关锁国,在座的又都是底层出身,不知道也是情有可原,便又捡紧要处解释了一番什么是执政官制度。
”我们不妨设立反清盟主,由其统筹全局,带领我们对抗清军。” 此话一出,营帐内顿时炸开了锅。
黄文金猛地一拍桌子,大声道:“这是何制度?我们向来听天王号令,如今要搞个什么盟主,莫不是要乱了规矩!” 众人纷纷附和,面露不解与疑惑。
萧有和大感上头,这帮人怎么就死脑筋呢?天王都没了还在固守成规,难怪历史上天王一死太平军余部会各自为战,最后被清军爆锤。
萧有和不慌不忙,起身指着地图说道:“诸位请看,如今我们被清军四面围困,各自为战只会被逐一击破。罗马执政官制度下,执政官拥有极大权力,能迅速整合资源,统一调配兵力,应对危机。这与我们现在所需何其相似!我们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在这生死关头带领大家突出重围。”
众人渐渐安静下来,陷入沉思。
赖文光微微点头,开口道:“幼西王所言不无道理,当下局势,确实需要有人站出来统一指挥。只是这盟主之位,责任重大,该由谁来担当?” 一时间,营帐内又陷入了紧张的沉默,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目光在黄文金、赖文光和萧有和三人身上来回游走。
黄文金战功赫赫,作战经验丰富,在军中威望颇高;赖文光谋略过人,且与捻军合作后,对战术运用有独到见解;萧有和虽年轻,但此前也展现出了不凡的领导才能,且身份特殊,是幼西王。这三人各有优势,实在难以抉择。
这时,杨辅清站起身来,目光诚恳地说道:“诸位,我看幼西王萧有和可担此重任。他虽年轻,却在过往战事中屡出奇招,经营江北时也颇有建树。如今这般危局,更需他这股子冲劲与谋略。而且,他身份特殊,能在一定程度上凝聚军心。”
赖文鸿也站起身附和:“辅王所言极是。萧有和对局势分析透彻,提出这反清盟主制度,足见其有远见。我们当下需要的,正是这样能破旧局、谋出路之人。”
但是干王洪仁玕却又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萧有和虽然思维敏捷,战绩卓着,但堵王黄文金作风老辣,守湖州清军不得寸进。
堂上有人觉得萧有和太过年轻,怕其难以服众。一时又议论纷纷,难以决断。
男人们自顾自的高谈阔论,却忽略了堂上最不该被忽略的两个女人。
洪天娇心中满是矛盾与挣扎,她身为太平天国的重要人物,现在太平军夜鸢的统领,深知自己肩负着为天国奋斗的使命,但面对匡王提出的荒谬建议,她内心满是抵触。她深知自己若嫁人,虽能延续血脉,但于情于理自己都难以接受,可是不接受的话,这又与她一直以来为天国冲锋陷阵、抛头颅洒热血的形象相悖,她甚至在心中暗骂这种提议是对她的不尊重,是对天国女性地位的亵渎。
而傅宣祥则在一旁暗自叹息,她曾为太平天国的女权平等政策欢欣鼓舞,并为之奔走呼号,直到被东王牵连都没有动摇过。如今看到匡王等人的提议,心中满是悲哀。她深知太平天国虽提倡男女平等,但在实际操作中,女性的地位依然受到诸多限制。此时,她只能无奈地看着洪天娇陷入困境,心中默默祈祷萧有和能有更好的办法解决眼前的危机,实际上她也觉得萧有和的执政官方案可行,她听乔治说过那个罗马帝国的故事,如果萧有和是执政官会是怎样的一番局面呢?
作为主持人的萧有和,见场面又会陷入无限讨论的死循环,便再次咳嗽,打断了众人的无谓内耗。
他看看黄文金、赖文光两人道:“我这里还有一个办法,可以由堵王,尊王,辅王,天娇姑娘和我组成领导小组。遇事由我们五人像今天这样开会讨论商量着办,以少数服从多数做为议事原则。如何?”
众人听后,纷纷交头接耳,一番商议后,最终纷纷点头,认可了萧有和的提议。对于萧有和提名的五位成员一致通过。
于是太平军余部有了第一个五人小组,第一次完成了形式上的指挥权的统一,避免了历史上天王一死,太平天国众人分崩离析的局面,也为萧有和正式走向领导地位做了铺垫。萧有和望着众人,心中满是感动与责任,他握紧拳头,大声道:“承蒙诸位信任,有和定当竭尽全力,和其他四位一起带领大家冲破清军围困,复兴我太平天国!”
将军府内此时最高兴地是傅宣祥,她在为洪天娇高兴的同时也对萧有和的上位感到振奋。洪天娇也如释重负,她感激地看向萧有和,觉得这小子也不是那么讨厌了。五人领导小组成立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军,众人齐声响应,呼声震得烛火晃动,仿佛在这黑暗中燃起了一丝希望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