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妖?”
陈轩踢开压着青蛇浮雕的钢筋混凝土桩。
那尊汉白玉浮雕栩栩如生,青蛇昂首吐信,鳞片采用浮雕工艺,边缘还留着工匠打磨的痕迹。
历经千年,玉石的洁白中透着淡淡的米黄。
“当年钱俶造塔藏经,藏的是对百姓的祈福,而非镇妖。”
“如今世事变迁,人心浮躁,又该谁镇谁?”
白芷指尖轻拂经卷,霉变的部分渐渐恢复完好,经文上的字迹愈发清晰,墨色浓淡相间,能看出当年刻工的力道。
朝暮刀鞘轻叩地宫地面,沉闷的声响与湖水的涟漪交织,竟似在诉说着千年往事。
地宫中还藏着鎏金铜佛、玉质佛像和舍利子,在白芷的微光映照下,隐隐透出圣洁的光晕。
游客们在地宫入口徘徊。
望着紧闭的石门,却不知他们苦苦寻觅的神迹,就在脚下的深处。
在经文的墨香与湖水的涟漪中静静流淌。
……
布达拉宫,金顶
那壮丽的鎏金金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13座金顶由铜胎鎏金打造,每片瓦都鎏金三遍,耗费千斤黄金,历经百年仍光泽如新。
远远望去,如千万片金箔铺展,耀眼夺目。
这里常年禁止游览,游客们只能在下方的广场远眺,举起相机记录这神圣的景象。
而陈轩四人已坐在金顶的鎏金幢幡旁,感受着高原阳光的温暖。
鎏金瓦的温度透过衣料传来。
带着淡淡的檀香与金属气息,指尖抚过,能感受到瓦面细腻的纹理,那是岁月沉淀的质感。
白芷支着一口紫铜锅煮酥油茶,铜锅在阳光下泛着微光。
茶汤沸腾时,青稞的焦香与酥油的醇厚混合在一起,香气在金顶弥漫,与经幡的风混合,让人身心安宁。
下方的信徒们虔诚朝拜,双手合十,五体投地,口中默念着藏文《六字真言》。
经幡在风中猎猎作响。
五色幡面蓝、白、红、绿、黄分别代表天空、云朵、火焰、绿水、大地,与金顶的鎏金瓦相映成趣。
莉莉薇玩转着手中的木质转经筒,转经筒上刻着精美的莲花纹。
内部藏着经文,转动时发出“咕噜咕噜”的轻微声响。
与远处雪山的风声交织。
朝暮靠在金顶的汉白玉栏杆上,身上映着远处的念青唐古拉山,雪山之巅的积雪在阳光下泛着银光。
与金顶的金色形成鲜明对比,他的眼神平静无波,仿佛与这高原的天地融为一体。
“这金顶的工艺,倒是罕见。”
陈轩抚摸着鎏金瓦,指尖传来温热光滑的触感。
“铜胎鎏金,三遍上金,千年不褪,比世间任何珍宝都珍贵。”
白芷递过一杯酥油茶,茶汤呈乳黄色,表面浮着一层薄薄的酥油。
喝一口,醇厚的滋味在舌尖化开,带着淡淡的盐味,驱散了高原的微凉。
“布达拉宫的金顶,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藏族信仰的象征,每一片瓦都承载着虔诚的祈愿。”
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金顶上,鎏金瓦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下方的游客们纷纷按下快门。
却不知金顶之上,正有四人俯瞰着拉萨城——红墙白瓦的民居错落有致。
八廓街的转经人群如流动的溪流,拉萨河如一条碧绿的丝带环绕着城市,在高原的阳光下,呈现出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
……
千岛湖,水下古城
在这千岛湖的湖面上,游船载着游客穿梭,湖水湛蓝如宝石,倒映着两岸的青山绿树。
游客们举着相机拍摄湖光山色,却不知水下30米深处,藏着一座沉睡了64年的千年古城——狮城。
1959年,新安江水库建成,狮城连同周边的村庄被湖水淹没,成为水下秘境。
陈轩掌心下压,湛蓝的湖水自动分涌,化作一条晶莹剔透的水晶甬道。
在这甬道的两侧的湖水如凝固的蓝宝石,偶尔有银鱼穿梭而过,留下一道银色的轨迹。
四人走入甬道。
脚下是完好无损的青石板路。
只见石板的中间微微凹陷,那是千年车马碾压的痕迹。
两侧的店铺门楣上,还留着当年的商号。
“汪裕泰茶号”“胡开文墨庄”“庆元堂药铺”,字迹清晰可辨,门楣上的蝙蝠纹、如意纹雕刻精美。
纵然历经水下岁月的侵蚀,仍保留着当年的神韵。
古城的墙壁由青砖砌成,砖刻的花纹繁复精美。
白芷指尖划过砖壁,指尖的微光让花纹愈发清晰。
有的是缠枝莲纹,有的是云雷纹,都是明清时期常见的装饰纹样。
莉莉薇弯腰捡起一块水下的古瓷片。
瓷片是龙泉窑的青瓷,釉色温润如玉,边缘仿佛还留着工匠的指痕。
在这瓷片的背面刻着一个小小的“福”字。
她把玩着瓷片,忽然发现不远处的墙角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狮城”二字。
字体苍劲有力,是楷书。
碑身两侧刻着双龙戏珠纹,只是部分被淤泥覆盖。
朝暮刀气轻轻一挥,水下的淤泥瞬间散开,石碑全貌显露出来。
碑座是赑屃造型,虽已被水侵蚀得有些模糊,却仍能看出其威武的姿态。
“这古城沉睡了千年。”
陈轩看着远处的城楼,城楼的飞檐翘角完好无损,屋脊上的吻兽依稀可见。
“当年的市井繁华、人声鼎沸,都被这湖水悄悄收藏。”
白芷取出纸笔,将古城的景致一一勾勒,笔尖落下之处,竟有细小的水珠从纸间渗出。
画纸上的青石板路、店铺门楣、砖刻花纹都栩栩如生。
仿佛将水下的灵气都吸进了画中。
远处的游船上,游客们透过玻璃看着水下,只能看到模糊的影子。
却不知他们眼中的水下奇观,正有四人漫步其间,感受着千年古城的静谧与沧桑。
夜幕降临。
陈轩四人回到岸边上,白芷煮着从千岛湖采摘的明前茶。
茶汤清澈透亮,带着淡淡的兰花香。
莉莉薇靠在陈轩肩头,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星空。
朝暮擦拭着佩刀,刀身映着星光。飞舟缓缓驶离千岛湖,朝着南方飞去。
“接下来去哪?”朝暮收起佩刀,目光落在陈轩身上。
陈轩饮了一口茶。
眼神望向南方渐暗的星河。
嘴角勾起一抹浅笑:“还早着呢,不必着急,现在时间站在我们的这一边。”
……
悬空寺顶层。
闭馆后的月光云海
陈轩四人踏上三教殿的木质楼板时,脚下传来的并非预想中的朽坏吱声,而是千年铁杉木特有的沉厚共鸣。
这种产自晋北深山的硬木,经桐油反复浸泡,再经数百年山风干燥,质地坚硬如铁。
木纹中还嵌着明清时期修缮时残留的麻丝与灰浆。
殿阁总面积不足二十平米,却以“一殿容三教”的奇绝布局闻名。
正中释迦牟尼佛跏趺坐于莲花座上。
它螺髻分明,袈裟衣纹采用唐代“吴带当风”技法。
虽蒙着薄尘,仍能看出青金石研磨的蓝色颜料与赤铁矿勾勒的金边。
左侧孔子塑像峨冠博带。
手持《论语》残卷,面部线条温润,是北宋木雕的典型风格。
右侧老子倚坐青牛,须发皆白,衣袍褶皱自然垂落,竟与殿外山风的流向隐隐相合。
莉莉薇探身的栏杆是明代铁梨木所制。
表面被岁月磨得黝黑发亮,扶手处有一道深约半寸的凹槽。
那是历代修行者凭栏远眺时,手掌反复摩挲留下的痕迹。
栏杆外,云海已从夕阳下的金红转为绛紫,云涛翻滚间,能清晰看见下方数百米处的恒山峡谷。
这谷底的浑河如一条银色丝带,蜿蜒穿过黛色山峦。
山风裹挟着松针的清香与远处寺庙残留的檀香,扑在脸上带着几分清冽。
莉莉薇的金发被风吹得狂舞,发梢偶尔扫过栏杆,竟带起细微的木屑。
那是千年木材风化后的肌理,脆弱却坚韧。
朝暮指尖拂过的木柱直径足有三尺。
柱身布满深浅不一的裂纹。
每一道裂纹中嵌着细小的苔藓,看上去绿意盎然。
她指尖停留处,恰好是一块被岁月磨平的刻痕。
其上隐约能辨认出“万历二十三年重修”的字样。
墨迹是用松烟墨混合动物胶制成,历经四百年仍未完全褪色。
殿内光线渐暗,唯有神像后方的藻井透出微光。
藻井采用“斗八”结构,层层叠叠的木构如绽放的莲花。
中心嵌着一块圆形琉璃。
虽已蒙尘,却仍能折射出月光的清辉。
白芷的平板屏幕上,悬空寺的建筑力学模型正在缓缓转动。
“殿阁采用‘半插飞梁’‘挑梁为基’工艺,木梁深入岩体部分达三米,与山岩形成榫卯咬合,再辅以铁扁担加固,抗震系数远超同期建筑。”
她抬头看向头顶的木梁。
那些纵横交错的梁架上,还留着当年工匠用墨斗弹下的墨线。
墨线笔直如尺,与现代工程测量的精度不相上下。
当第一缕月光洒入殿阁时,云海瞬间被染成银白。
云浪翻滚间,偶尔露出下方的恒山主峰天峰岭,峰顶的积雪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与云海的温柔形成鲜明对比。
陈轩转身时,月光恰好落在他眼底,映出云涛的流动,仿佛他的眼眸中也藏着一片浩瀚星海。
……
元阳梯田。
这是一片倒映星空的镜面世界
踏上封锁的木栈道时,脚下的木板发出“吱呀”的呻吟。
木板缝隙中嵌着干枯的稻草。
这是哈尼族先民铺设栈道时的传统工艺。
用稻草混合红壤填充缝隙,既能防潮,又能增强木板的稳定性。
栈道外侧是垂直向下的梯田,层级分明。
从脚下一直延伸到山谷深处,宛如大地的指纹。
每块梯田的田埂都由红壤混合糯米浆夯实而成,高约半米,线条蜿蜒曲折,如一条条红色的丝带缠绕在山间。
“这是哈尼族千年开垦的成果。”
白芷的手电光束扫过梯田,照亮田埂上生长的蕨类植物。
“元阳梯田总面积达19万亩,最多处有3000级层级,从海拔144米的河谷一直延伸到 2000多米的山顶,是全球最大的梯田系统。”
光束落在梯田水面上。
激起一圈圈细微的涟漪,水面如墨玉般温润,倒映着夜空的点点繁星。
四人沿着栈道前行。
湿冷的雾气在身边弥漫,触在皮肤上带着刺骨的凉意。
莉莉薇轻轻挥了挥手,掌心泛起淡淡的焰流,将周身的雾气驱散。
为众人露出更广阔的梯田夜景。
此刻,所有梯田都蓄满了水,水面平静无波,如同一面巨大的镜面,将漫天繁星完整倒映,连银河的轮廓都清晰可见。
银河北起天鹰座,南至天蝎座,繁星密集如碎钻,倒映在水面上,形成“天地双银河”的奇观。
仿佛一脚就能踏入星海。
朝暮停下脚步,俯身凝视着脚下的梯田水面。
水面下,隐约可见水草的影子,随着水流轻轻摇曳。
水草间有细小的鱼苗穿梭,鱼尾划过水面,激起的涟漪让星空倒影微微晃动,如碎金般闪烁。
她指尖轻触水面,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蔓延。
水面的星空倒影被指尖打散,又迅速聚拢,恢复成完整的模样。
“土壤是典型的红壤,富含铁、铝氧化物,所以田埂呈红色。”
白芷蹲下身,用手指捻起一点泥土,泥土粘腻湿润,在手电光下泛着红褐色的光泽。
“哈尼族采用‘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灌溉系统,利用山泉和雨水,让每一级梯田都能得到均匀灌溉。”
“这种生态农业模式已经延续了1300多年。”
陈轩走到栈道尽头,这里是一处突出的观景平台,比周围的栈道高出半米。
前方的视野毫无遮挡。
他抬头望向夜空,繁星密布,没有城市灯光的污染。
银河的光芒清晰得能照亮地面的草叶。
低下头时,脚下的梯田水面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将星空完整复刻,天地融为一体,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
莉莉薇也安静下来,琥珀色的瞳孔中映着双重星空,脸上的躁动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震撼与失神。
远处的山村里,偶尔传来几声犬吠。
却很快被山风吞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