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她!
上辈子落水之前,一直跟在自己身边的丫鬟!
也是最有嫌疑害她的丫鬟!
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苦寻无果的人,就这么出现在了自己面前,而且——还是为了找她帮忙而来!
此刻,谢思宜忽有些后悔,自己方才为何要说那番话。
她垂下眼眸,胸口因情绪激动而不停起伏。
她竭力想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但在这个极有可能是害她身亡的凶手面前,谢思宜冷静不下来!
深呼一口气后,她强撑着起身。
一甩衣袖,便要离开。
砰地一声,茶盏跌落在地,惊得梵音和琼儿都不由得看向她。
但谢思宜却是不管,只一心想要离开。
她走得匆忙,脚步还有些不稳,回到内室时,一个踉跄险些摔了下去。
好在扶到了屏风,这才没让自己跌倒。
她跌跌撞撞走到书案前,双手撑在其上,低着头久久没有动作。
直到眼泪滴答几声落在纸上,将她之前所写的字给打湿浸染。
此刻,落水的时的那股窒息感再度朝她袭来。
比之那困扰她多时的梦魇之症,还要来得可怕。
死过一次的人,好不容易重获新生,如今再见当时的旧人——便不由得会厌恶、惊恐,重而忆起那被刻意忽视的事实!
她无法保证,这辈子自己是否真的能躲过那一劫。
……
梵音看着谢思宜忽然离开,连忙同琼儿说道:“你先在此等一等,夫人许是身子不适,我前去看看。”
琼儿紧咬着唇,忽然走过去,拉住了梵音的袖子。
“梵音姐姐,我——”她说着,剩下的话,忽又有些开不了口。
方才在她朝夫人道谢之后,她便低头想着措辞,想要用尽量简洁的语言同夫人说明具体的情况。
但……就在她低头的一刹那,她瞧见夫人的脸色变了。
这突然的变化让她不由得心慌,然后没多久,夫人就突然起身离开,走时还连带着甩下了那滚烫的茶盏。
这一瞬间,她心中顿时生出一种预感——夫人,讨厌她!
可她不敢同梵音说,她怕说了之后,就真的得不到帮助了。
她是想赌一把,赌方才那一眼只是自己的错觉,赌夫人真的只是身子突感不适……
琼儿深呼吸一次,随即在梵音面露疑惑之时,缓缓松开了手。
她摇着头,道:“梵音姐姐,辛苦你了。”
梵音还以为她要说些什么,一听这句,当即便轻笑一声:“不必道谢,我也还没帮到你,你且在此等等我,我很快就回来。”
说罢,梵音便绕过琼儿往内室走去。
“姑娘!”梵音匆匆来到书案前,语气很是紧张。
彼时,谢思宜仰靠在书案上,她双眼紧紧闭着,脸上表情很是痛苦。
“姑娘,您怎么了?您不要吓奴婢啊!”
梵音走近一些。
谢思宜听到了梵音的脚步声,但却并未睁眼,只是柔声说道:“我没事。”
随即,又忍不住问了梵音一个问题:“梵音,你如果发现,有一个疑似要害你的人出现在你面前,你会如何做?”
梵音皱着眉,开口问道:“姑娘,可是有谁要害您?”
谢思宜缓缓摇着头:“没有谁要害我,我只是……想起了一个话本子,心有所感而已。”
梵音听后,暗暗叹了一声,松了口气。
“若是奴婢发现有人要害奴婢,奴婢定然是要先发制人,将那人给解决了的!可疑似要害奴婢,奴婢便有些拿不准了。若是误伤了好人,奴婢之后定难以心安。”
听后,谢思宜忽睁开眼。
复又开口,感慨道:“是啊,这可怎么办呢?”
梵音想了想,又道:
“既然不确定对方会不会害自己,又怕误伤了对方。那不如就离那人远远的,让她接触不到自己!”
谢思宜听着,忽觉梵音说得很有道理。
只是现在的问题便是——那丫鬟不仅过来了,还亲自求到了她的跟前,求她帮忙寻人!
谢思宜垂下眼眸,方才回内室后,情绪有过短暂的崩溃。
等梵音进来,她才稍稍心安。
至少现在她的身边有梵音,她不是孤身一人!
心情平静些许后,谢思宜便犯了难。
如梵音刚才所说,若对方并非是上辈子害她落水还给她一棍的人,她袖手旁观,不理会对方所求,将来若那丫鬟的妹妹真出了事,她也难以心安。
若不知情便罢了,既然知晓——就更不好做出选择了!
谢思宜犹豫时,梵音忽又提到了外面的琼儿。
她朝谢思宜说道:“姑娘,奴婢本是不会轻易带旁人过来求您的。实在是这琼儿身世过于可怜,奴婢实在有些看不下去,忍不住想帮帮她。”
听到此,谢思宜不免注目。
梵音见谢思宜听了进去,忙继续说着:“琼儿父母早逝,靠自己一个人在国公府做工才养活了四个弟妹。她想求您帮忙寻的,是她的二妹妹,还不到十岁。”
“我曾见过她这二妹妹,是很懂事的一个小姑娘。她前两日消失,也是为了减轻她阿姐的负担,这才偷偷离了家,想卖身为奴,减轻她阿姐的负担。”
“只是没想到,她人走到半路便不见了踪影,一直到今日,也再未有她的踪迹。”
谢思宜听着,手指微微蜷起。
不到十岁的小姑娘,独自在京城中走着,周遭又没有大人看护,这些个特征——正是那些拐子喜欢的!
他们一旦见到,便会极快朝着那小姑娘下手。
又因小姑娘孤身一人,他们便不会再有任何的忌惮。
而他们在京城见到那小姑娘,定不会傻傻的就将人给卖到京城的人家。
想来就是要快些离开,赶到别处再将人给卖掉。
而他们若是离开,那华嬷嬷的孙女儿——
“梵音,你速去将楼侍卫寻来!”谢思宜说着,又一把抄起自己之前写的那封信。
她拿着信,想将其装进信封。
但一触到信上的湿润处后,她便抬眼看去。
好几个字都被晕染,有些看不清了。
而且,这些痕迹很容易看得出是泪痕。
想到这封信将要送去的地方,她便犹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