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明又对张春来说到:“春来大哥,你也跟我回府去,中秋家宴要是没春来大哥亲自下厨,那还过个什么节?”
张春来笑着说到:“我最近研究了不少菜式,到时候也请小郎君试试新菜。”
葛明也笑着说到:“春来大哥的新菜肯定不会差,估计用不了多久,春来大哥就能成为大唐顶级名厨。”
张春来挠着脑袋说到:“都是小郎君当初教的好,自从会了炒菜之后确实厨艺大增。”
孙思邈在旁边听不下去了,说到:“两个混账小子,好好吃饭,相互吹捧有什么意思?”在孙思邈面前张春来自然也成了小子。
葛明和张春来这才好好吃饭,对张春来的新菜式葛明确实非常期待。
不过食不言不适合葛家,张春来又说到:“现在秋天各种蔬菜瓜果都很多,天气凉了肉食也能多保存几天,但是到了冬天酒楼就没有什么菜式可以做了。”
葛明说到:“这不是多大问题,看来现在应该抓紧时间种点菜,等到冬天的时候刚好吃。”
听了葛明的话,张春来张大了嘴巴,孙思邈也放下了筷子,说到:“又开始说胡话了,现在把菜种上能长出来,不出一个月时间天气就冷了,全都要冻死,还想冬天吃上新鲜蔬菜。”
葛明说到:“孙道长,天冷不用怕啊,生火取暖就是了,菜照样能够长得好。”
孙思邈此刻差点气死,说到:“那要生多少火?整片菜地都点上火炉子?”
葛明嘿嘿一笑,说到:“小子自然是有办法的,虽然产出不了多少蔬菜,但是总能保证本小郎君冬天也能有蔬菜吃。”
看了一眼孙思邈,葛明又接着说到:“当然,也能保证孙道长冬天有新鲜蔬菜吃。”
孙思邈笑着说到:“别看你小子经常说胡话,还好记得孝顺长辈,还算可取。”
张春来着急的问道:“小郎君,冬天也能长出菜来?”
葛明说到:“蔬菜生长无非温度和阳光,有的蔬菜还不需要阳光,达到条件不管什么季节都能长出来。”
孙思邈想了一会说到:“老道没发现葛家庄子有温泉啊,没温泉如何长出来菜来?”
张春来此时看向孙思邈,孙思邈见状说到:“朝廷有温泉监,在有温泉的地方冬天种菜,产出也很少,只能够宫里少数贵人吃的。”
此时张春来又看向葛明,葛明这才说到:“春来大哥,你先看看福伯醒了没有,问问今天能不能走,要是不能走咱们就多待上一天,把冬天种菜的事好好弄弄。”
张春来听了葛明的话之后胡乱把小米粥倒进肚子,然后起身去了福伯住的厢房。
孙思邈说到:“小子,真的有办法没有温泉冬天也能种出来蔬菜?”
葛明说到:“小子听说北方不少富贵人家,到了冬天就把珍贵的花草养在花房里,花草能活蔬菜自然也是能活的。”
孙思邈听后摇摇头,说到:“那这样种出来的菜谁吃得起?老道可是知道弄个花房需要不少铜钱。”
葛明想了想说到:“孙道长理解错了,不是花房需要很多铜钱,而是这些富贵人家为了显示富贵,专门花很多钱建了花房。”
“小子的方法就简单多了,不知道孙道长有没有去造纸坊看看?里面有火墙专门用来烤干纸张的,到时候弄大一些,房内温度就上来了。”虽然做不成大棚,但是弄几个屋子搭上火炕,陶盆里面种点菜肯定是可以的,虽然产量不高,但是物以稀为贵嘛,到时候能卖个好价钱。
孙思邈说到:“老道没去造纸坊看过,但是看过造纸坊专门给药店弄的纸。上面那两句:只愿世间人无病,不惜架上药生尘,深的老道的心。”
“要说你小子确实会做赚钱,就这两句就价值万金了。看到这两句,人家不想用你家的纸也要买了。”
葛明笑着说到:“让道长见笑了,纸卖出去之后全都换成了小猪仔,小猪仔养肥了有肉吃,庄户家还能多点肥料,来年庄家能多收三五斗。”
孙思邈笑着说到:“别人做生意好像就是低买高卖,你小子做生意好像多人都能得利。看看庄子上经常来进货的小贩,一个个眉开眼笑的,怕是生意不错。”
“老道看到过几家的猪圈,肥料可是不少,不得不得你小子有点本事。”说完孙思邈还赞许的笑了笑,葛明对于夸奖最好的应答就是傻笑,你继续说,还就爱听这个。
正在葛明接受赞许的时候,张春来总算出来了,对葛明说到:“福伯不愿意起来,说是头昏脑涨的,看来今天是不能回城了。”
葛明擦擦嘴站起身,说到:“那就明天再回去,现在先弄蔬菜的事。”
说完叫来了旁边也刚吃完饭的小猴子,要弄火炕需要用到黏土做土坯,这个小猴子自然非常精通。坯样子跟砖头一样,可以理解为没烧过的砖头,强度虽然不太够,但是导热效果不错,北方农村经常用来搭火炕。
葛明说到:“小猴子,庄子周围哪里有黏土?只要有粘性就可以,能够弄成土坯就成。”
小猴子对于玩泥巴绝对是专业水平,想了下就说到:“小的记得在北山脚下全是黏土,不过里面石头比较多,但是黏土的品质最好。庄子西边也有,就是长了不少丁香树的地方,品质不如北山但是没什么石头,比较好采。”
葛明回答道:“那就取那边的土好了,反正做成土坯而已,又不是烧制陶器。”回头对丁香说到:“丁香姐,把笔墨纸砚拿过来,拿鹅毛笔。”丁香听后小跑着去了葛明住的房间。
孙老道在旁边不言不语,似乎是在看着葛明做表演。
等到丁香拿来了笔墨纸砚,葛明拿起鹅毛笔在纸上写写画画,做砖头也好,做土坯也好,都需要用到模具。后世农村的土坯主要有两种,一种跟砖头大小没区别,是长方形,另外一种是方形的。长方形的用来垒火炕,方形的用来铺炕面。
别看小小的土坯,需要的模具也是不同的。长方形的跟抽屉差不多,把黏土弄进去压实,倒出来晒干就可以了。但是方形的倒出来就容易裂开,所以需要4片木板做成一个框框放在地上,在里面加黏土压实抹平,然后把木框提起来,等到晒干就可以使用了。
至今农村还喜欢使用这东西搭炕,而不是使用砖头,因为这东西导热比砖头更好。
葛明写写画画,然后标注好了尺寸,递给了丁香,说到:“把这东西给老戴送过去,让他做多几个,这东西做起来很简单,估计很快就能做出来。”
然后葛明对张春来说到:“福伯身体不适起不来,禄伯又不在,这事只能你牵头来做了。”
张春来点头,等着葛明继续说话。
葛明接着说到:“安排一波人跟这小猴子去取黏土,就放在晾晒场好了。再安排几个人到河边挖点沙子回来,顺便在弄点麦草剁成三寸的小段,赶紧去吧。”张春来听完吩咐,带着小猴子风风火火的出了门。
孙思邈在旁边看了半天,打趣的说到:“小子,没想到你还有点大将之风,有点运筹帷幄的意思。”
葛明笑着说到:“孙道长不要取笑小子,小子就只能动动嘴,要是动手就不行了。”
孙思邈笑道:“你怎么说也是明府家的公子,本就不用自己亲自动手。”葛明听完挠挠头,其实还是不太习惯什么事都吩咐别人做,好歹自己要做点什么事才是。
葛明突然想到福伯还没起床,于是对小丫说到:“小丫,你去弄点酒来,只要一点就行,给福伯灌进去,让他醒醒酒。”小丫虽然不懂为何醒酒要用酒,但是执行力从来不打折扣,转身去房间找酒去了。
孙思邈甚是不解,说到:“小子,刘福宿醉未醒,老道开上一副醒酒汤药就是了,喝完了就好了。用酒来醒醒酒,老道从医多年,从未听说过,这是什么道理?”
什么道理?应该算是偏方吧,而且后世人还解释的非常有科学性。
葛明笑着说道:“这是小子从书上看来的。”
一听书上看来的,孙思邈不由得撇撇嘴,要是医书孙思邈不可能没看过,就知道葛明又要胡说八道。于是等着葛明说下文。
葛明看到孙思邈不屑的眼神,自然知道孙思邈怎么想的,但是看破不说破嘛。葛明这才接着说到:“据说人是通过肝脏来解酒的,不能喝酒的人说明肝脏解酒能力比较差,还容易脸红。要是人饮酒过量,肝脏干脆就不工作了,人也就醉了。”
“如果人宿醉未醒,只需要再喝上一口酒,肝脏就又开始解酒了,人也就不醉了。”
孙思邈听后说到:“根据老道的经验,肝脏确实跟酒有很大的关系。而且老道还遇上过天天喝酒,肝脏位置疼痛的人,用了很多办法都治不好,通常用不了多久人就去世了。”孙思邈应该说的是喝酒过量导致的肝硬化之类的病,后世都治不好更不要说这个时代了。
小丫端着一点碗酒去了福伯房间,葛明见状说到:“小丫,只给他喝一口就行了,不要多了。然后你守着福伯,不然他身边也没个人照顾。”小丫点头同意。
葛明和孙思邈又开始闲聊了一会,因为丰收节的缘故,庄子上的人手多。正是人多力量大,这对于古代来说一点不差,半个时辰之后,张春来就过来让葛明过去瞎指挥了,不对,应该是运筹帷幄。
对于土坯的之后葛明自己确实会,农村长大的孩子看到大人玩泥巴,哪里有忍得住的道理。
孙思邈虽然对做土坯没什么兴趣,但是对冬天种菜还是非常好奇的,所以也跟着葛明带着小道童去了晾晒场。
等到了晾晒场,葛明才发现今天人确实多,庄子上的人都出来看热闹了。
葛明小声的问张春来:“你把冬天种菜的事跟他们说了没?”
张春来说到:“我又不傻,冬天种菜是家里的秘方,怎么可能对别人说,我只说要弄跟火墙差不多叫火炕的东西,冬天就不冷了。夫人一直都有交代,小郎君让办的事一定要办好,但是不能对外人说。”
葛明吧嗒着嘴,体会这这句话含义,是不是母亲大人的觉得本小郎君什么都往外说,也不管在场的有没有外人?摇摇头苦笑了一下,然后开始指挥制作土坯。
加水和泥而已,小孩子都能干,但是这活非常需要力气,不然庄子里的娃子肯定抢着干。泥需要做成两种,制作长方形土坯就是普通的黏土和泥。但是制作方形的土坯需要在里面加点麦草或者稻草段,农村俗称菜泥,可以很好的防止大块的方形土坯断裂。
等到泥巴弄好了,把长方形模具里面放上沙子,摇晃一下然后再倒出去。然后拿起好大一块泥巴,摔到模具里面,不然不容易填满。最后压实刮平,在铺了不少沙子的地方把土坯倒出来。沙子的好处是不粘,不然泥巴不容易倒出来。等到晒干之后就可以了。方块的更简单一些,也不那么费力气了。
一个时辰之后,葛明就看到了地上好多土坯出现了,密密麻麻好大一片。秋天风大干燥,这些土坯会干的比较快,不过怎么都需要好几天之后才能用。
今天也就只能先干这么多,庄户看到主家已经没什么活了,一群刚才参与制作土坯的人相约去北河洗澡。
葛明等人这才往家里走,孙思邈问道:“这些土坯看来需要不少日子才能完全干透,你所说的火炕怕是短时间内弄不出来。”
葛明说到:“的确如此,小子回去就把火炕的图纸画出来,等干透之后把厢房都弄成火炕。其实不光能用来种菜,人在里面也很暖和,这可比什么炭盆、炉子之类的好太多了。可以把烧火的炉子放在院子里,房间内暖和还没味道。”
孙思邈点头说到:“每年冬天都会穷人家被冻死,还会有富裕人家中了炭毒而死,要是不在房间内生活,那就不会中炭毒。”孙思邈真是句句不离老本行,所谓炭毒就是后世的一氧化碳中毒,发现的晚了必死无疑。
葛明随后说到:“炭毒而已,只要窗子上面留一个小洞,就能避免中毒的事出现。”
孙思邈诧异的问道:“炭毒你也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