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跟王麻子相谈甚欢,足足有一刻钟的时间,这才转头对葛明说到:“小子,老道也想试一试。”
这个葛明自然举双手双脚赞成,只要孙思邈不在自己身上下刀子做实验就行。小猪嘛,就算做失败了也不要紧,据说烤乳猪比较好吃,肉质极为细嫩。
猪皮一定要用钉耙穿透,烤的时候油脂会渗出来,这样猪肉会少了不少肥腻。要用麦芽糖和醋调成刷皮水,这样猪皮才会酥脆,焦糖色的猪皮产生美拉得效应,让人不自觉吞咽口水。
想到这个葛明赶紧摇摇头,奶奶的,本小郎君到底在想什么?这是研究伤口缝合之术,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再说猪也是生命,虽然最终会被吃掉,但是这么小被吃就有些残忍了。
孙思邈看到葛明半晌没说话,又问了一句,葛明这才回答到:“这自然是可以的,小子刚才有些发呆,如果传出去孙神医为了研究伤口缝合之术,亲自在猪身上下刀,不知道会怎么看。”
孙思邈笑道:“还能怎么看?老道又何必在乎他人怎么看?小子,你记住了,人生不过短短数十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足够了,前提是不伤害到旁人,不用在乎旁人怎么看。”
“如果太在乎别人怎么看,那什么事情也做不成。”孙思邈这句话说到葛明心坎里去了。
王麻子准备了一盆清水让孙思邈先把手洗洗,然后拿出来一块洗面奶,这东西还是葛明给王麻子的,为的就是把手洗干净,减少小猪出现伤口感染的现象。
孙思邈洗过手之后“咦”了一声,葛明赶紧问道:“孙道长何事?”
孙思邈说到:“这东西不错,净手十分干净。”
葛明问道:“在府里没下人给您准备这个?这东西就是小子弄出来的。”
孙思邈说到:“好像早上净面的时候看到过一块白的东西,老道不知道是什么。”
葛明笑着说到:“那个跟这个差不多,就是加了点香料。”
王麻子此时又把小刀递给孙思邈,一边比划一边讲解。王麻子别看没读过书,但是表达能力还不错,言语简单明了,连葛明都听懂了。
王麻子和王大壮帮忙拎出一头小公猪,为了方便孙思邈操作,还搬出来一张破矮几,然后死死按住这头可怜的公猪。常人或许不敢,但是孙思邈对于各种外伤见多了,这只是小儿科而已。
下刀精准,一刀就把猪皮割开,葛明看的又是双腿之间一凉,要说神医绝对不吃白叫的,第一次阉猪就获得了王麻子的好评。
孙思邈然后拿起针线开始缝合,这其实才是孙思邈最感兴趣的部分。先用细麻布沾了一点酒精,在伤口两侧稍稍擦拭,此时小猪叫声比刚才还要凄惨。
葛明赶紧解释道:“酒精碰到伤口会非常疼。”孙思邈听完之后点头,然后开始慢慢缝合伤口。其实难度不大,关键是要胆大心细,对于孙思邈这种经常躲在深山的人来说,自己会缝衣服,那缝合伤口就没有任何问题。
片刻功夫就缝合好了,葛明探头往前看看,发现针脚居然还挺细密,看来孙思邈做女红也是一把好手。
最后把小猪放掉,此时小猪飞快的跑进猪圈里,动作非常迅速,看来不会有什么大碍。
葛明这时候问到:“孙道长,感觉如何?”
孙思邈想了一下说到:“好像比想象中简单一些,或许是因为公猪好阉割也好缝合。”
葛明笑着说到:“您是神医,自然学什么都快,一般人还真不敢动手,要说小子当时给张二黑缝合完之后昏睡了一天。”
孙思邈笑着:“这就不错了,谁家孩子看到那么多血不害怕呢?”
葛明接着问到:“要不要试下阉割和缝合母猪?”
孙思邈摇摇头说到:“母猪好像有些难,老道还没把握,看来还要多跟王庄户多学学才是。”
王麻子一听满脸笑容,说到:“庄子上每隔几天就会收购几头农户人家淘汰的母猪,小的负责杀猪,如果道长不嫌弃可以看看。”
葛明心里发苦,孙神医真可怜,不但要学阉猪还要学杀猪。
孙思邈说到:“正当如此,否则不知道器官的位置,下刀就不准了。”然后孙思邈好像又想到了什么,对葛明问到:“切除身体部分器官,小猪仔还能活。如果是有病变的地方切掉,人还能不能活?”
葛明先是吃惊,然后挠挠头说到:“大致应该能活下去吧,人跟猪估计也没多大差别。”孙思邈居然能够想到这个问题,名医果然是名医。孙思邈在医学史上地位极高,开创了无数个“第一”,看来可能要把外科手术也放进去。
孙思邈想了想说到:“人跟猪也没多大差别,细想之后确实如此。”
葛明又接着说到:“要不这样,反正庄子上经常会杀猪,以后买来的猪先给几刀,然后道长做缝合如何?养上几日看伤口愈合情况也好。”
孙思邈眼中一亮,说到:“如此甚好,那真要好好谢谢葛家小郎君了。”
葛明说到:“孙道长,千万不要跟小子客气。小子觉得可以先给道长一块猪肉,没事切着玩,切完了再缝合。这样可以知道什么样的刀适合,小子估计应该会有很多不同的刀具才对。”
孙思邈又是眼前一亮,笑着说道:“不错不错,说的非常有道理。”当然不错,后世手术室有各种刀,还有各种钳子等等,非常复杂。不过打造不出不锈钢,只能注意每天都要保养刀具才行,不然病患开刀没事,破伤风挂了。
葛明接着说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庄子上就有铁匠,等到孙道长琢磨出用什么刀具合适,到时候给个图样让铁匠打造就是了。”
孙思邈说到:“老道本来最想看看伤口缝合之术,但是看到阉猪,让老道想到了切除病变器官的方法。虽然未必可行,但是老道认为这是医学医道以后的方向。”
葛明微微一笑,对此表示完全认可。
其实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开刀也不能输血,怕是只能做简单的小手术而已,不过方向总归是对的。据说后世西医的起源是剃头的,好像还不如杀猪的专业一些。
葛明让王麻子继续把剩下的小公猪阉掉,照看几天之后照样分到庄户人家养起来。小母猪先留几天,说不定需要孙思邈亲手操作呢,然后才跟孙思邈还有几个小跟班一起回到了家里。
到了家里,孙思邈就进了给他收拾的房间,应该是有所思有所得,需要静静思考一下。葛明赶紧吩咐众人,千万不要吵闹,这可是影响后世医学发展的大事情。
让若云留下来照顾袁老道,葛明带着丁香几人拿着鱼竿、鱼篓去了河边,好些天没钓鱼了,手是真的痒,再说番茄还等着吃鱼呢。
众人走后院子里安静了很多,孙思邈独自一人跪坐在矮塌旁边,心里如同浪涛汹涌。好像抓到了什么东西,但是又有些虚无缥缈。
伤口通过缝合可以更好愈合,酒精可以杀灭葛家小子说的小虫子,那么就能减少伤口红肿导致病患出现高烧不退的现象。
单单一个伤口缝合之术,如果在大唐流传开,那会有很多人都不会因为伤口过大出现死亡的现象,这是多大的功德。葛家小子的确天资聪慧,聪慧的让人琢磨不透,虽然只有十岁,但是很难让老道把他当成小孩子看待。
病变的器官可以切除,然后在缝合伤口,以前用药根本就无法治疗的病患,说不定还能有救。对对对,这个就是以后医术的发展。
这需要有好的刀具,针线,酒精,更需要对人身体构造极为了解,后面这条老道就无能为力了,总不能把人刨开看吧?想到这里孙思邈不停的摇头。
孙思邈想得越多,越是有更多的疑惑。
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是如此,一定是很多学科知识组合的结果,事情的发展也是如此,解决一个问题还有另外一个问题,需要永远解决下去。
孙思邈不是袁老道,不会走火入魔,医学大家跟痴迷天象的人是不同的,一个是科学家,一个是神棍。
接下来的日子孙思邈过上了苦日子,跟着王麻子一起杀猪,研究器官构造和位置。
买回来的肥猪先割上几刀,然后进行缝合。原本仙风道骨,现在满身脏兮兮,还全身猪屎、血腥味。但是孙思邈好像并没察觉有什么不妥。
孙思邈惨,葛明更惨,因为这些日子葛明经常陪在孙思邈身边,同样全身脏兮兮。这么看来还是跟着袁老道好一点,读书识字怎么都比做这些轻松惬意很多?
难怪都说读书的时候要好好珍惜,这是人生中最美的一段时光,等出来做事就有无数不得已了。
葛明觉得孙思邈的这种态度绝对值得人学习,凡是能不在乎别人眼光,能够沉浸下来做自己想做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几乎没有不成功了。其实人跟人的智商相差不大,很多人缺的就是执着和执行力,否则白白浪费了一副好头脑。
孙思邈每当有所得,必定会跟葛明讨论。虽然葛明很多东西都不懂,但是见识还是有的,总能给出让孙思邈满意的答案。
孙思邈果然是天生的神医,先在猪肉上做练习,然后根据自己的感受画出了不少图样,有小刀子、小剪子、小钳子等等,葛明都让禄伯送到庄子上的铁匠家里抓紧时间打造。
工钱给的高高的,送过去一个图样,第二天早上就能见到东西。
葛明又重新做了鲜酵母,告诉孙思邈这东西就是发面的关键。虽然我们看不到里面的东西,但是可以看到其中的变化。
做了红曲,整个过程孙思邈都有参与。这时候孙思邈对于葛明所说的小虫子,表示深信不疑。
袁老道最近在庄子上过得比较舒坦,因为葛明这些天都跟着孙思邈,他暂时不用教葛明读书识字,居然也学着葛明玩起了钓鱼。
钓鱼这种事尽量不要尝试,因为非常容易上瘾。如果刚开始学习钓鱼,经常钓不到鱼还好,那么上瘾的可能性会比较低,受打击多了自己就放弃了。就怕刚开始学就连连上鱼,那么以后必定会沉溺在其中。
袁老道就属于后者,这才几天钓鱼瘾就出现了。早上一早出去,晚上很晚才才回来。在葛明看来完全是因为这个时代钓鱼人少,要是在后世就袁老道这新手水平,只能钓钓斤塘,里面全是饿了多少天的鱼,不但要自己钓上来,称重付钱还死贵死贵的。
葛明倒是比较希望孙思邈学学钓鱼,因为钓鱼宜静不宜动,可以很好的磨磨性子。除了这点之外,葛明后世有几个钓友都是医生,经常说工作压力太大,如果每月不出来钓几次鱼怕是要崩溃。
袁老道痴迷钓鱼之后,晚上闲聊的时候还经常跟葛明聊聊关于钓鱼的技巧,葛明说调四钓二,大跑铅,飞铅钓,无铅钓,道长都懂吗?问得袁老道哑口无言,葛明心中暗暗得意。
番茄的伙食问题得到了解决,还有庄子上的食堂每天还能喝上鱼汤,也算是袁老道为了庄子做了不小的贡献。
葛明打算做的工坊都已经筹备好了,因为这不是后世,这时候的工坊无非搭个棚子,有个遮阳挡雨的地方而已。再说以禄伯省钱的性子,一定会先做起来,看到钱之后才会慢慢改善。
庄子上的人变得多了起来,自己庄子上的人开始不够用了,所以按照前期的思路先请庄子上有亲戚的人来作坊做工,还需要庄子上的人作保,这样禄伯就不用专门考察人品了,因为出了事情庄子上的人就没脸见人,要是品行不端的根本进不了作坊。
所有作坊的小头头都是葛家庄子的人,至于其他庄子的工钱只有葛家庄子的一半,不过同样中午管饭。就这依然让其他庄子的人差点挤破头,用禄伯的话来说,他每天都不用干活了,全是庄子里的人跑过来说情的,什么娘家弟弟,侄子,外甥全都要推荐进来。
不过作坊用不了那么多人,所以决定每家先推荐一个,自己家里定去。这也导致庄子里最近风波不小,因为庄子里都是几个老婆的,哪个娘家没有合适的小伙子的?像王麻子这种十个老婆的,娘家亲戚就更多了,推荐谁不推荐谁,好多家都吵翻了天。
不过最后不管怎么解决,禄伯都能落得清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