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远见得火侯已至,大袖一挥:“募捐不限多寡,一文是心意,百两是情意,请大家踊跃捐献。”
“我捐一千两!”
姜远话音刚落,便有一个商贾站了出来,拿着银票就往坐在台下的户部官员手里一塞。
“好!这位乡绅捐银一千两,大善!”
姜远很有主持人天赋,嘶声咆哮着:“请这位乡绅上得前来,由三公之一的伍老大人颁发匾牌!”
声乐适时响起,这首位捐赠的商贾朝四下拱了拱手,整了整衣袍,激动的浑身轻颤,上高台时都差点摔倒。
待得这商贾上得高台,两个貌美的宫女,立即给他胸前挂上一朵用红丝绸制成的大红花,像个新郎官一般。
随后有太监唱礼:“李员外乐善好施,行善积德,特赐御制牌匾一块,跪下谢恩……”
李员外砰的一下跪倒,两个高大的金吾抬着一块用梨花木制成的木匾来,高举过头向台下众人展示。
李员外偷偷抬头一看,激动得差点晕过去。
只见得木匾上写有‘乐善好施,大善之家’八个大字,这八个大字的右上方,皇帝的玺印清清楚楚,果然是御赐的。
李员外对着那牌匾磕了三个头,伍禹铭亲自上来勉励几句,随后太监又唱一声:“礼成。”
此时激动的李员外几乎瘫倒在地,又有两个金吾上前,将他架扶着送下台来,那块大匾,也被一同送了下来。
众人见得这情形,顿时激动了,宋百万却是愤怒不已,他原本想做上台第一人,却不料被李员外抢了先。
“穷鬼!单是一块匾就走不动道了,也就这点出息了。”
宋百万暗骂了一声,此时也不敢怠慢,没捞着第一,第二也行。
而且,他不仅要牌匾,更在意的是那些宝镜。
“我捐一万两!”
宋百万豪气的拿出一叠银票,高声喊道。
姜远闻言,立即提了喇叭吼道:“这位乡绅捐银一万两,可获御赐牌匾一面,昭宁公主亲赐宝镜一面!”
宋百万昂首挺胸,洋洋得意的朝四方拱了拱手,大步上得高台来。
小茹一甩袍袖起了身,亲自取过一个楠木盒子交于宋百万,也温言细语的勉励了一番。
宋百万行了叩拜大礼后,这才接了装有宝镜的盒子,又看向那牌匾。
他可不似李员外那等土财主,连字都识不得几个。
宋百万也是附庸风雅之人,见得牌匾上不仅有玉玺印,那题字居然是出自伍禹铭之手,更是激动不已。
不说手中的宝镜价值连城,就是这个牌匾都不得了。
宋百万咧着嘴抱着盒子下得台来,一众人纷纷围过来,要看看那宝镜。
宋百万死死抱着盒子,叫道:“此等宝物,岂是你们这帮穷鬼可看的!”
能站在前排的哪个不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见得宋百万这副德行,都面露不屑。
姜远真的感谢宋百万,这人不是托,但把托儿的事干完了。
也正因为宋百万不是托,此时的表现才更令人信服。
有了宋百万的开头,其他人为争剩余的那九面宝镜,差点将募捐的桌子给掀了。
宝镜只有十面,到得最后一面时,更是发生了争抢。
“我出一万五千两!”
“滚!老子出二万两!”
姜远目瞪口呆,暗道失算了,早知道是这般,拿什么十面镜子出来,拿一面不就行了。
募捐瞬间变成了拍卖会,一众吃瓜的百姓也燃起了巨大的热情。
当一个姓王的商贾将价格抬到三万两时,就再无人敢出价了。
姜远提着喇叭涨红了脸,放声嘶吼:“三万两!还有没有人出价!三万两第一次!三万两第二次…”
王老板见没人再与他相争,便要拱手上台了。
却不料,一声大吼传来:“四万两!”
这一声吼将所有人都震住了,四万两是个什么概念,普通百姓想都不敢想。
王老板脸上的笑僵住了,回头看向叫价之人,怒道:“沈有三!你想干什么!”
沈有三抱着胳膊笑道:“王老板,公主的宝物,有德者居之,我不能叫价么?”
王老板胸膛剧烈起伏,咬牙道:“四万五千两!”
姜远又提起了喇叭,做嘶声状狂吼,好好的一个侯爷,变成拍卖报价小厮了。
沈有三儒雅一笑:“五万两。”
王老板眼欲喷火:“五万五!”
沈有三依旧不慌不忙:“六万!”
“沈有三!你非得和我争么!”王老板气急败坏的叫道。
沈有三冷哼一声:“你个狗日的,敢去我的作坊挖织娘!还让各大染坊不接我的生意!今日这宝镜,你是别想了!沈某必得之!”
王老板差点将牙咬碎,此时就不是竞价这么简单了,必要压住沈有三才行。
王老板也是干织布坊的,是行业老大,岂容沈有三虎口夺食,两人以往已斗了数回合了,都打了个平手。
此时,万不能输。
王老板吼道:“八万两!”
沈有三也加大了声音:“九万!”
“十万两!!!!!”
王老板几乎用尽全身气力喊了出来,若是还拿不下,就真的不敢再出价了,同时这面子也就掉完了。
沈有三闻言,叹息一声,又朝王老板拱手:“王老板,算你狠!”
上官沅芷拉了拉姜远:“你安排的?”
姜远低声道:“天地良心,我绝没有让沈有三这么干!”
随着十万两的天价,王老板如愿以偿的得了那最后一面宝镜。
到得此时,百姓们除了震惊还是震惊,很多人的嘴巴半天都没合拢,只以为王老板疯了。
没了宝镜还有牌匾,那些身家不怎么多的纷纷打牌匾的主意。
有了珠玉在前,牌匾也开始竞价,最高一块牌匾被竟成了八千两,最少的也要三千两。
李员外与宋百万见得此情此景,又是庆幸又是激动。
他们以最低的价格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不激动才怪。
尤其是宋百万,他以一万两得了一面宝镜,若是此时出手,转手就能挣九万两。
不少没抢到的富商,纷纷问宋百万有没有出售的意向。
宋百万死死抱住盒子,唤过护卫,一溜烟的进城去了。
开玩笑,这等宝物得传家的哩。
一上午下来,三十六块牌匾尽数发放了出去,姜远的嗓子也喊哑了。
其他百姓也纷纷捐钱,牌匾、宝镜什么的,他们有自知之明,捐不起那个钱,但捐点钱在碑上刻个名也是好的。
姜远曾说多寡不限,一文也可捐。
有些人还真是捐一文的,户部的官员早被交待过,不以多寡而论英雄。
对于这种捐一文钱的,也规规矩矩的问了名姓,写在册子上。
众多百姓见得这情形,纷纷掏口袋摸个大子儿出来。
一文钱也就一个包子钱,能得了刻碑的名声,又积了德,这种好事上哪找去。
募捐一直弄至下午才结束,姜远看着一大把银票与堆成山的铜钱,直想跳进钱堆里打个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