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没有再调,直接关闭了收音机。回到餐桌旁坐下,然后说道:“听到了吧!安州战场,仿佛是一场别国的战争,特区当局没有任何反应,为什么,显然是他们有信心打赢安州战场,此时的危局,不过是此时罢了。”
孙再芝抬腕看了一眼手表,朝阳牌腕表,蓝海喷红日的标识醒目地映入眼帘,然后说道:“现在才7:46,还不到8点,特区当局可能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或者还没想好如何反应,你觉得呢?禁卫军不是天下无敌,这次又是劳师远征,孤军深入,出现这样的危局,不是很正常吗?”
“照你这么说,我们很快就会接到总督办公室的电话,取消今天的见面。”黄兴说道。
孙再芝点头:“很有可能,毕竟,安州战场更重要。”
宋教仁淡淡一笑,轻轻摇头,不置可否。
铃铃铃……持续的电话铃声响起。
孙再芝和黄兴对视了一眼,露出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
“我去接”黄兴说着,起身走到电话机旁,拿起电话听筒:“您好,请问找谁。”
这时的电话虽然没有免提功能,但听筒的声音很大,几步外的孙再芝和宋教仁刚好能听到微弱的说话声:“这里是总督办公室,我是总督的副官兰方舟,我找孙先生。”
黄兴指着听筒,做出“总督”的口形,孙再芝抬手示意黄兴,你继续接吧!
黄兴心领神会,立即说道:“兰副官您好,我是黄兴,孙先生这会儿不方便接电话,您可以跟我说,我帮您转达。”说到这里,他已经大概猜到兰方舟要说什么了。
只听电话里兰方舟说道:“8:20有专车来接孙先生,总督大人9:00接见孙先生。”
听到电话里说“专车和接见”,黄兴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难道不是取消吗?安州战场危如累卵,还见什么面啊?
“黄先生您好,您听到我说话了吗?”见电话里没有反应,兰方舟立即询问确认。
看到孙再芝点头,黄兴连忙说道:“好的,我们会准时在楼下等待。”
放下电话,黄兴摊开手,一脸诧异地说道:“没有取消,8:20有专车来接我们,9:00见总督。”
宋教仁淡淡一笑,说道:“怎么样?不是我有多相信他们,而是他们一直在赢,比这更危险的局面他们都挺过来了,何况现在。”
“现在说赢,还为时尚早。”孙再芝说道:“但我确实想见见那位总督大人。”
“我也是,仅仅用了几年时间,由十四个人变成五十多万人,不得不说,他创造了奇迹。”黄兴感慨道。
宋教仁轻轻摇头,说道:“我大清人口四万万,你说的并不神奇,他真正神奇之处在于,把一穷二白的朝锦地区,变成初具工业规模的现在,这比变魔术还要神奇,关键欧美列强还买他的账。”
“是啊!德国人为什么相信他,而且还一次再次的加码,不能说德国人对他的支持是全方位的,但他全方位的借势德国,稳住了最初的局势,然后才有现在。”孙再芝感慨道:“我真的很佩服他。”
“这一点,我也同样不理解,德国人为什么相信他,他和德国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样的让步,想不通。”宋教仁也十分感慨。
孙再芝自嘲一笑,说道:“我曾经还幻想过将他收为己用,真是讽刺啊!现在居然要在他手底下做事了。”
黄兴的肩头耸动,忍不住笑了,说道:“谁会想到他会发展成今天的庞然大物。”
“我们还是快点吃饭吧!收拾一下差不多专车就来了。”孙再芝说道。
8:20,三辆龙旗荣耀轿车准时停在了开发区大酒店正门的雨搭下面,孙再芝、黄兴、宋教仁已经在门口等候了。
8:41,三辆载着孙再芝、黄兴、宋教仁的龙旗荣耀轿车,停在了外事局大楼正门的雨搭下面。
9:00,孙再芝、黄兴、宋教仁,在外事局六楼的贵宾接待室里见到了戈辉。
听兰方舟介绍完三人的名字,能在这个时代见到伟大的先行者孙先生,确实与有荣焉,戈辉向孙再芝伸出了右手:“孙先生,欢迎来特区,以后这里就是你治国理政的试验田。”
额?孙再芝没想到戈辉第一句话居然是这个,柔和的面孔上,先是惊讶,然后绽放出柔和的笑容:“总督大人折煞孙某了。”
三名摄影记者在戈辉与孙再芝、黄兴、宋教仁握手时,不断的按下快门,电子闪光灯一阵爆闪,拍完走人。孙再芝、黄兴、宋教仁,十分惊讶,为什么没看到闪光灯冒烟呢?因为电子闪光灯完美替代了镁粉闪光灯,这是特区制造的照相机,最新的技术进步,相比镁粉闪光灯要轻便许多。
“明人不说暗话,我就不绕弯了。”戈辉开门见山,不想废话:“在大清国南方,孙先生已经组织过多次起义了,目的不用我说了吧!”戈辉抬手示意:“请坐。”然后自己坐回身后的沙发上。
兰方舟为三人送上热茶,然后悄无声息地退出接待室,轻轻地关上门。
孙再芝、黄兴、宋教仁,注意到接待室的三个角落里,架着三台电影机,镜头对着他们和戈辉。
戈辉坐定后,继续说道:“治理一个国家,光有新想法是不够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把外国的东西直接拿过来用,我敢说,百分之一百水土不服,所以需要本土化改造。”
孙再芝、黄兴、宋教仁,同时点头,因为戈辉说的确实有道理。
“所以需要你们在国内有执政经验,丰富的执政经验,深刻认识国情。”戈辉继续道:“我,给你们提供这样的机会。”
“为什么?你自己来做不是更好?我觉得你更加合适,毕竟,这里是你一手打造出来的。这里的百姓更加信任你,到目前为止,你做的无可挑剔,整个大清国,没有人比你做的更好。”孙再芝说道。
戈辉直接摇头,然后说道:“我没这个想法,也没这个精力,我的理想是恢复大清昔日的领土,那是我大清亿兆百姓的生存空间,我能做到这些,就对得起自己来人间趟了,这是我的执念。”
戈辉停顿了一下,见面前的三人没有接话的意思,于是继续说道:“我大清是有能人的,比我优秀的人很多,我取得今天的成就,不过是恰逢其时,刚好站在了时代的风口上罢了,并不是我有多优秀。”
孙再芝、黄兴、宋教仁,认真地听着,也在快速地思考着。
戈辉继续讲:“特区的发展,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我的决定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今天正确的决定,不等于几年或者十几年后也是正确的。只有群策群立,集思广益才能管理好特区,才能长远。我想要的不是现在,不是几年后,而是一个甲子之后,一个世纪之后,光靠我一个人行吗?显然不行,所以我需要更多的优秀的人加入进来,比如说你们。”
孙再芝、黄兴、宋教仁,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戈辉,不理解,真的不理解,握在手心里的东西,居然要让给别人。扪心自问,换作自己会吗?不会,决不会,但是,戈辉为什么要这样?
戈辉继续道:“今年8月份,特区成立两周年大会上,成立常设特区议会,成立特区行政院,届时会有20人组成的最高管理委员会,我确定三位是委员之一,孙先生能不能是行政长官,我不确定,需要您自己努力。”
“那你是什么?”宋教仁问道。
“我是总督,掌握着绝对的军权,高于行政长官,高于行政院,高于特区议会。我有一票否决权,特区必须在我制定的框架内运行。”戈辉肯定地说道。
“你制定的框架?”孙再芝问道:“什么样的框架?”
“我有五个坚持”戈辉直接说道:“坚持发展工业化不动摇,坚持抓好军队建设不动摇,坚持发展农业生产不动摇,坚持发展教育事业不动摇,坚持修公路修铁路不动摇。”
“还有三个契合”戈辉继续讲:“契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契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契合全特区百姓的根本利益。”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戈辉总结道:“只要是在这个框架内的任何政令,我都支持,否则一票否决。”
孙再芝、黄兴、宋教仁,陷入沉思之中。不得不说,戈辉想的非常全面,可以大胆的想象,在这个框架内发展的特区,一定是越来越好,未来不可限量。
戈辉强调:“我必须保持特区的绝对稳定,保证特区这条大船向我希望的方向前进,不允许有任何意外发生。”
“如果你真的言行合一,这条大船真的很让人向往啊!”宋教仁感慨道。
“我不是大独裁者,也不想做那样的人,独裁的时代过去了,即便是皇帝,也做不到真正的独裁,而我的一票否决,也只是不想大船偏航。”戈辉认真地说道。
“不得不说,我真的想上船了。”孙再芝微笑着说道。
“你们在这条大船上,学习如何治国理政,不断丰富自己的执政经验,实现除了军权以外的一切梦想,包括成立自己的团体或者组织,比如你们的中国同盟会,我还保证你们去留自由。”戈辉说道。
“你是说,我们可以在这里发展中国同盟会?”孙再芝惊讶地问道。
戈辉重重地点头:“是的,没错,我的特区允许成立有执政诉求的团体或组织,这也是特区未来的发展方向,欧美的制度不是最好的,但有很多可取之处,师夷长技,也包括制度。”
孙再芝、黄兴、宋教仁,内心狂喜,没想到戈辉的思想居然如此开放、激进。
“除了我们,别人还有谁?”黄兴问道:“我相信你不光邀请了我们。”
戈辉点头:“岳王会的陈怀宁会长,以及房志武、吴首依两位副会长,都已经在朝阳安家了。”
“岳王会?那个安徽芜湖的反清组织?”黄兴惊讶道:“我在日本的时候,就听说过这个组织,回国后还想着联系一下呢!”
“没错,就是这个。”戈辉点头承认:“我不在乎他们之前是干什么的,我看重的是陈怀宁的才华,还有他敢于抗争的勇气。”
“你有没有想过,引火烧身呢?”黄兴笑问:“敢对抗朝廷的人,都天生反骨,这样的人你敢用吗?”
“军队,警察,情报机构,全在我的掌握之中,360度无死角,7x24小时全时监控。”戈辉自信地说道:“虽然不敢说绝对,但不会有太大的意外,就是有意外,我也能一巴掌拍死。”
“听你的意思,未来的特区行政院,管不了军队、警察、情报机构。”孙再芝说道。
“没错,军队、警察、情报机构与行政院是合作关系,各司其职。”戈辉解释道,接着又特别强调:“提醒你们不要窥视我的军权,不要触犯特区法律。”
“北京的朝廷,会允许你这样乱来吗?”宋教仁问道。
“我说的由20人组成的最高管理委员会,包括由朝廷指派的3名委员。后天光绪皇帝到朝阳,我会和他谈这个事情。”戈辉说道。
“那这20人,都包括什么人?”宋教仁又问。
“除了我特意邀请的,还有朝廷指派的,剩下的都是特区工商业和教育界的人。”戈辉解释到:“目前只是尝试,还无法涵盖各行各业。”
孙再芝、黄兴、宋教仁,都表示理解,毕竟是探索阶段。
三个小时后,孙再芝、黄兴、宋教仁,心事重重地离开了外事局大楼。
回到开发区大酒店,三人相对而坐,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最后孙再芝打破了沉默:“我先表个态吧!”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我决定留下,正如戈辉所说,我们需要学习如何治国理政,需要丰富自己的执政经验,需要深刻理解国情,既然他给我机会,那我不妨试试。”
“我也留下”宋教仁肯定地说道:“我想试试,如何把外国的制度,本土化改造之后,在这里落地生根。”
“你们都留下了,那我也留下吧!”黄兴说道:“既然戈辉许我以高位,我想看看,坐在这个位置上,我能做什么。”
三人短暂对视,然后爽朗地笑了,当他们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就代表他们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
“我们还是听听战况吧!”孙再芝起身,走到收音机旁,旋动开关,短暂的电流声之后,听到了《战场特别报道》滕冲的声音。
喊了几个小时的滕冲,声音已经沙哑:“……情况不妙啊!日军差不多占领了三分之二的安州,还在不断的扩大优势,我大胆的估计,禁卫2师被完全挤出安州只是时间问题了。”
守在收音机旁的无数听众,心情越来越沉重,心脏不好的直接关掉了收音机。
表面上看,禁卫2师的确只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安州了,而且还在不断的缩小。事实上,禁卫2师与日军在每一间房子,每一处院子,每一条街道上的激烈争夺,都是在演戏,目的只有一个,把更多的日军吸引到安州城里。经过半日的鏖战,有超过三个师团的日军加入了安州巷战。
连罡举着望远镜观察了许久,禁卫2师大部分已经撤出安州了,剩下一个团还在北门附近坚持着,转回身说道:“我觉得可以了,至少有三个师团进入了安州,我们该反攻了。”
此时,禁卫军的指挥部里,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季明威身上。
“那就开始吧!”季明威直接说道:“我从大连赶过来,就是为了这一刻。”
“早就等不及了。”1师白起说道。
“我也同意。”3师长白起说道。
“我没意见。”7师长管临风说道。
瞿城和刘振海对视一眼,一起表态:“我们也没意见。”
白起、连罡、项羽,几乎同时抓起电话,下达了同样的命令:“炮团,目标安州城,打光所有燃烧弹。”
禁卫1、2、3师的炮团重复了同样的命令:“是,目标安州城,打光所有燃烧弹。”
此时的滕冲,沙哑的声音里满是遗憾:“禁卫2师的兄弟大部分撤出了安州,只有少部分还在北门附近坚持着,越来越多的日军进入安州,大约五分之四的安州已经在日军控制之下了。”
滕冲突然发出灵魂之问:“难道我们要饮恨安州了吗?”
听到滕冲的提问,收音机前的无数听众,一起骂滕冲这个乌鸦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