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察大队的战士,摸岗哨可是手到擒来,没过多久,两名战士就抬着俘虏回来了。
将越军放下,一名战士用匕首抵住他的脖子,另一名战士才松开捂着越军嘴的手。
“问他,这里是干啥的,里面有多少人?”苏东曦命令道。
小孙用当地语言和俘虏交流了一会儿,然后向苏东曦报告:“这是一个兵站,里面有一个班在守卫。”
显然,这只是个小型兵站,所以守卫才如此薄弱。
苏东曦当机立断地挥挥手,留下伤员负责警戒,其余人则蹑手蹑脚地摸了进去。
有了哨兵的口供,谭排长带着十名战士,不费吹灰之力就摸到了敌军的两间宿舍。
他们小心翼翼地推开门,一缕月光洒在熟睡的越军脸上。也许是光线影响了他的美梦,突然,士兵醒了过来。
他刚睁开眼,就看到有人摸了进来:“有……”
第二个字还没说出口,85 式轻型冲锋枪的子弹,就像雨点一样,射了过去。
月光下,敌人的身体上,绽放出一朵朵血花。与此同时,两间宿舍里,传来一阵阵痛苦地惨叫。
忽然,院子里传来两声清脆的枪声。一名流动哨,在开了两枪之后,像发了疯一样,朝大门外奔逃。
刚一露头,就被外面警戒的战士击倒。
苏东曦喊道:“快,带上俘虏,先找军装!”
他们本来想用微声冲锋枪干掉敌人,这样百米之外没人能听到,就可以不慌不忙地劫掠军需物资。
现在敌人的枪声响了,必须争分夺秒。不然,周围的敌人,就会赶来支援。
寂静的夜晚,两声清脆的枪声,如利箭般划破夜幕,传向了四面八方。
特工营听到苗长镇方向传来枪声,阮文远心中一紧,连忙喊道:“快,跑步前进,敌人攻击兵站了!”
他迅速拔出手枪,用力一挥,两个排的敌军和营部人员,立刻迈开脚步,向着兵站飞奔而去。
越军兵站犹如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各种物资虽然数量不多,但却十分齐全。一排六间平房里,摆放着服装、粮油、弹药,甚至还有五桶汽油……
显然,这里只是部队路过时的临时补给点,否则不可能物资少,又如此完备。
弹药与我军枪械完全匹配,毕竟越军自己也使用了大量的中国武器。粮食更无需挑选,麻袋上清晰地印着“中国”二字。
然而,军装的选择却成了难题。越南男性的身高,普遍比中国 特别北方人,矮了十多公分。更别提比苏东曦,矮了有二十公分。普通的军装,他根本穿不进去。
于是,他们只能提着马灯,在昏暗的光线下,仔细挑选最大号和特体的军装。
李连长正带领着伤员在门外警戒,一名哨兵从北面急匆匆地跑过来:
“报告连长,北面有越军跑步赶来,人数大约在七八十人左右。”
李连长心中暗叫不好,果然还是惊动了敌人。
他当机立断,说道:“去仓管通知苏参谋。”
哨兵得令后,立即跑步奔向仓库。
“大家听我指挥!”李连长手臂一挥,指向路北,“抢占有利地形,坚决堵住来犯之敌!”
这些伤员们动作还算迅速,呼啦一下提着枪,越过面前的沙土公路。有的利用百姓的院墙作为掩护,有的则爬上房顶。“哗啦啦”地拉动枪栓,准备迎接敌人的进攻。
接到报告后,苏东曦毫不犹豫地下令烧毁仓库,然后带领其余人员,迅速赶了出来。
“李连长,你派人带领重伤员,向东南方向转移!其余人员,跟我去村北堵住村口!”
随着苏东曦的一声令下,部队紧跟着他,如疾风般跑步赶往村口。
他们无法立刻撤退,因为敌人数量众多,且己方还有伤员。一旦被敌人追击,哪怕部队再坚韧,也难以避免溃败的结局。
村北有一条不到两米宽的村间道路,路两边种着旱稻、花生和大豆,都是低矮的农作物。在这里阻击敌人,可谓是绝佳之选。
他们在百姓的院墙下选择战位,机枪手将院墙用铁锹削去一截,建立机枪阵地。
来了,越军见南面火光腾空,以为我军烧毁仓库逃跑。完全没有想到我军前出防御。
他们呈两路纵队,快速朝这边奔来。待进入四百米时,苏东曦一声令下,一挺班用机枪率先开火。
“哒哒哒……哒哒哒……”
敌人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前方六七个人,如被割倒的韭菜般倒下。
遭遇迎头痛击后,越军并未慌乱,瞬间向两侧散开。然后有大约一个排的兵力,在机枪的掩护下,迅速形成散兵线,朝这边发起进攻。
苏东曦见此情形,深知遇到了作战经验丰富的对手了!
侦察排除了三支半自动步枪外,其余武器除了班用机枪,便是有效射程二百米的85 式冲锋枪。越军的三挺机枪同时开火,瞬间对我军形成了火力压制。
一位机枪手猫着腰跑过来,问道:“苏参谋,我们的机枪何时开火?”
苏东曦一边给敌人机枪手点名,一边说道:“服从命令!”
他将两挺机枪雪藏起来,只让一挺机枪与敌人对射。并且,苏东曦命令机枪手不要与敌人硬拼,注意自身安全。
他们只有这点兵力,绝不能与敌人拼消耗。他像一个守财奴,最好一个伤亡不出现,将敌人击垮。
敌人的子弹如泼水般袭来,打得面前的院墙石屑纷飞,火星闪烁。“啾啾”的子弹声,让人毛骨悚然。
敌人的一挺机枪被苏东曦打哑了,马上就有新的机枪手补上,机枪重新开火。
进攻的越军也悍不畏死,不断向前冲锋。
进入一百五十米距离时,苏东曦立即下令,另两挺机枪立刻加入战斗,冲锋枪也同时开火。
疾风暴雨暴雨般的子弹射向对方,一时间庄稼地里黄土翻滚,绿叶纷飞,有几名敌军瞬间倒了下去。
越军很快被压制了回去。
然而,敌人虽然被打退,伤亡并不大。因为对手十分狡猾,他们每位士兵,间隔六米,根本形不成集中射杀。
第一批敌人刚刚撤退,第二批越军无缝对接,接着又上来了。
苏东曦瞬间头大,这是跟他玩起了车轮战。如此消耗,不要说有没有援军,就是眼前这七八十人,他也会被拖死!
“通信员,把李连长叫过来!”
敌人战术得当,进攻稳健,若不想办法,这一仗必败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