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老祖宗的观念里,人走了不是一了百了,而是去了另一个世界生活。那个世界和咱们阳间一样,有四季更替,有寒暑冷暖。这可不是我凭空说的,前面说了《礼记·祭义》里早就记载: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可见古人认为,人死后只是换了一种形态存在。
既然在另一个世界生活,那自然也需要穿衣吃饭。咱们阳间天冷了都知道添衣裳,地下的先人难道就不怕冷吗?他们住的四面透风,有的甚至都没有房子,因为没人给烧。我给人看事这些年,见过太多在下面受苦的先人,也不知道谁家的,裤衩子都一条条的,那样子看着就让人心疼。
入行久了,让我明白,这事情是血脉相连,割不断的牵挂,这阴阳两界看似相隔,实则通过血脉紧紧相连。先人在下面过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阳间子孙的运势。
去年有个做工程的老板来找我,说他这半年特别不顺,工程接二连三出事。我一看,是他父亲在下面穷的脏兮兮的,他现在有钱了,但是他很少去烧纸上坟,别说祖先了,他父亲的都一年平均不上一次。后来按我说的,给祖先烧了钱,每个祭祀节日不管多与少,他都会送一些,但是自己依旧是不去,工程上的麻烦,虽说没有彻底解决,但是顺当了一些,就只能慢慢解决了。
这就是老话说的阴安阳乐先人在下面安稳了,阳间的子孙才能顺遂。血脉就像一根看不见的线,把阴阳两界的人紧紧连在一起。这也是前面所讲的承负
《孝经》里说: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可见在古人看来,孝道不仅仅是在父母生前尽孝,还包括在他们离世后的祭祀。
送寒衣,就是这种孝道观念的延续。咱们中国人讲究事死如事生,就像父母在世时要关心他们的冷暖一样,他们走后,这份关心也不能断。
我认识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每年十月初一雷打不动地要给父母送寒衣。她说:小时候家里穷,冬天爹娘总是把厚衣裳让给我们穿。现在日子好了,可不能让他们在下面还挨冻。这份孝心,穿越了生死,感动了不知多少人。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下面也能买到衣服,为什么非要阳间的子孙送呢?
这里头有个讲究。在下面的世界里,阳间子孙送的寒衣带着亲人的念想和祝福,这种温暖是买来的衣服比不了的。就像咱们阳间,母亲亲手织的毛衣,总是比店里买的更暖和。
而且,送寒衣要送全套,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要置办齐了。内衣、外衣、鞋袜、帽子,一样都不能少。这不仅是让先人穿得暖和,更是希望他们在下面过得体面。
说到最后,送寒衣这件事,既是对先人的关怀,也是对生者心灵的慰藉。
每当我在寒衣节前后,看到香客们的心意,就知道他们不仅仅是在完成一个仪式,更是在表达对亲人的思念。那一件一物,都承载着说不尽的情意。
所以,这天冷了,别忘了给地下的亲人送几件厚衣裳。这既是一份孝心,也是对自家运势的一份保障。送对了,先人暖和,咱们活人也安心。这份传承了千年的习俗,蕴含着中国人对生死、对亲情最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