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大鬓等五个贼首接到喽啰禀报,立刻分头下山迎战官兵。池大鬓一马当先冲到山前,只见周湘帆持枪立马,带着官兵在山下叫骂挑衅。池大鬓顿时火冒三丈,舞动着点钢叉,像一阵黑色旋风般直取周湘帆。
周湘帆举枪相迎,大声喝问:“来者可是贼首池大鬓?”池大鬓恶狠狠地回骂:“知道爷爷名号还敢送死?”周湘帆怒喝道:“大胆逆贼!天兵降临,你本该束手就擒,我或许还能饶你性命。如今负隅顽抗,不过是自寻死路!”池大鬓暴跳如雷:“狗官少废话!报上名来,爷爷叉下不杀无名之辈!”“听好了,我乃王元帅麾下随营指挥使周湘帆!”
话音未落,池大鬓的点钢叉已当头刺下。周湘帆仓促招架,只觉对方力量惊人,叉头压得枪杆几乎变形。他咬牙将钢叉掀到一旁,立刻还刺一枪。池大鬓举叉猛磕,周湘帆见来势凶猛,急忙撤回长枪。池大鬓这一磕落了空,因用力过猛,险些从马背上栽下来。恼羞成怒的他,再次挺叉刺向周湘帆。
周湘帆不与他正面交锋,策马斜向奔逃,让钢叉刺了个空。趁池大鬓收叉的瞬间,周湘帆突然兜转马头,一枪直取对方右肋。池大鬓仓促间用叉隔开,周湘帆怕他反击,又迅速策马绕到左侧,再刺一枪。池大鬓一时难以转身,只能夹马前冲,躲过这一击。
两人你来我往,激战十多个回合。周湘帆见池大鬓越战越勇,心中暗想:“这贼寇果然勇猛,只能智取!不如先诈败,回去再商议破敌之策。”主意已定,他虚刺一枪,拨马便跑。池大鬓紧追不舍,周湘帆奔出四五里,正巧遇上同样诈败的罗季芳、狄洪道等人,众人会合后,一同回营复命。
池大鬓见追不上周湘帆,便收兵回山。此时,胡大渊、任大海等四人也得胜归来。五人聚在大寨中,得意忘形地大笑:“我还以为奉旨的官兵有多大本事,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今日且饶他们性命,明日再来,定叫他们片甲不留!”随即下令摆酒庆贺,山寨内一片喧嚣。
狄洪道等人回到大营,向王守仁详细禀报交战经过。众将纷纷说道:“池大鬓果然有勇无谋,正如王远谋先生所言,只能智取。明日我们继续诈败,彻底骄纵贼寇,再出奇计,必能一举擒获!”王守仁点头赞同:“诸位所言极是,且先回帐休息,明日依计行事。”
第二天,王守仁重新部署:命狄洪道攻打前山,罗季芳、徐庆进攻盘谷,周湘帆、李武攻打夹谷。三路大军抵达山下,守山喽啰急忙报信。池大鬓依旧派兄弟分头迎敌,自己则迎战前山的狄洪道。
池大鬓见换了新对手,恶声喝道:“报上名来,爷爷手下不杀无名之辈!”狄洪道怒目圆睁:“逆贼听着,我乃狄洪道!你也报上名来!”“睁大狗眼看看,爷爷正是池大鬓!昨日杀败一个,今日又换个无名小卒,速速受死!”
狄洪道举刀便砍,池大鬓用叉相迎。两人激战八九个回合,狄洪道故意露出破绽,虚砍一刀后拨马而逃。池大鬓见状大笑:“就这点本事也敢来剿匪?回去叫有能耐的来!”狄洪道强压怒火,牢记“小不忍则乱大谋”,头也不回地败回大营。
与此同时,周湘帆、李武在夹谷,罗季芳、徐庆在盘谷,也都与贼首短暂交锋后诈败而走。此后连续三天,王守仁不断变换将领进攻,每次都是稍作抵抗便佯装败退。
这三天的胜利让池大鬓等人愈发轻敌。他们聚在一起议论:“就这些官兵,来两万也是送菜!天天来骚扰,明日再来,定要抓几个杀了立威!”完全没意识到这是官兵的诱敌之计。
王守仁派探子打探,回报说:“贼寇以为官兵无能,已放松警惕,正在寨中杀牛宰羊,大摆筵席庆祝。”王守仁大喜:“破贼时机已到!”
次日,探子再次回报贼寨依旧疏于防备。王守仁立刻调兵遣将:命狄洪道率三千精锐,携带火种从山后羊肠谷潜入,天亮后四处放火,再从寨内杀出;令周湘帆带两千人,一千人持火种,一千人护阵,天亮后在盘谷挑战,诱出贼首后放火;徐庆率两千人进攻夹谷,依同样策略行事;罗季芳、李武各带两千人,轮流与池大鬓交战,待山火燃起,再合力反击。
正当王守仁思索着还需一支接应部队时,探马突然来报:“启禀元帅,徐鸣皋将军已攻克浰头寨,大军正在赶来的路上!”王守仁听闻此讯,顿时喜上眉梢。徐鸣皋何时能到?这场剿匪大战又将如何收场?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