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川小跑过来,宁枫这次没有特意刁难。
随后张川赶紧双手举过头顶,将册子递交给了太和帝。
太和帝打开一眼,顿时被册子里方大儒那漂亮的书法给吸引住了。
随后,他仔细阅读,脸上时不时地变幻神色,最终竟是放声大笑起来:
“好,好,方大儒不愧是当世圣贤!”
“此制度,实乃上上之策,大善啊!”
太和帝笑得畅快,可跪在地上的宁淮却是如坠冰窖。
至于张骇之和那些大臣们,此刻也一个个都意识到了情况不对,纷纷低声议论,这册子中到底写的是什么。
“诸位爱卿,你们自己看吧!”
太和帝也不打算卖关子,而是让张川将方大儒所写的册子依次交给了群臣,让他们自行浏览。
“以陛下之名,设立学院,由朝廷出资三成,享有监督之权。”
“天下书坊出资七成,享有全部的学院管理权,包括聘请先生、制定课程以及考核学生等等。”
“凡在天子学院获得优异成绩者,可免一家赋税……”
“方大儒竟然愿意当任天子学院第一届院长之职?”
“凡家境富裕或家中有人当官者,概不入取……”
“……”
大臣们一边看,一边忍不住念了起来。
里面种种制度,竟皆是为了鼓励和督促学生学习。
至于朝廷虽然出资,却只享有监督权,很显然方大儒是不想让朝堂的那套污染了学堂。
“诸位爱卿,方大儒之提议,你们以为如何?”
太和帝笑着问道。
方大儒的计划,直接解决了太和帝之前的一些顾虑。
比如,朝廷一分未出,他这个皇帝难免会有沽名钓誉之嫌。
其次,方大儒将作为天子学院第一届的院长,光光就是这个消息,便足以让天子学院一炮而红了。
而且,方大儒的出任也彻底堵死了群臣们想要插手天子书院的路子。
之前宁淮假意担心宁枫没能力管理天子书院,现在好了,当世圣贤出马,你再质疑一个试试?
“陛下圣明!方大儒此举,实乃振国兴邦之上上之策啊!”
张骇之心里无奈地叹了口气,只能高声应和道。
至于其他大臣,眼看首辅大人都屈服了,他们哪里还敢造次?
再说,有方大儒之名在,此刻若是在反驳,那可就是等于和天下读书人为敌了。
“好,既然如此,那朕便正式册封宁枫为天子书院总教习,官职二品,全权负责天子书院一切事务。”
太和帝高声宣布,接着道:
“册封内阁大学士曾行知为天子书院总祭酒,协助方大儒统管天子学院。”
“册封大儒方怀恩为天子书院总院长,凡有关天子书院一切事务皆可直达天听,官居一品!”
三道册封如同三道惊雷,震得整个金銮殿鸦雀无声。
方怀恩便是方大儒,其一直淡泊名利,从不为官,但这次为了教化天下,甘愿配合宁枫。
至于曾行知,本就是内阁大学士,一品大员,自然无需再说官职。
倒是宁枫,先前被册封为天策上将,已是二品武将,现在又多了一个总教习的新职位,是个文官,可谓是文武双全了。
“该死的!该死的!”
“为什么?为什么所有人都要帮这个憨子?就连方大儒这样的当世圣贤,居然也甘愿为他入仕!”
宁淮半跪在地,两眼血红宛如要吃人一般。
他死死地盯着宁枫,恨不能现在就能上去生死活吞了他。
他忽然有些害怕和绝望地发现,自己和宁枫之间的差距正在慢慢无限拉大。
这种越来越大的差距感,令宁淮升起了一股杀心。
“这个老六,真不能再留着了!”
杀念一起,宁淮反倒冷静了下来,再不吭声。
随后,早朝散去,宁枫喊笑着第一个离开了金銮殿。
至于群臣们,虽然一个个看宁枫不顺眼,可这次却是无人再敢造次。
毕竟方大儒都出面了,自己要还敢在这上面做文章,那不用方大儒出面,就有一大群儒生能将自己喷死。
祁山皇庄,天子书院第一家蒙学院正式开课那日,整个京都为之震动。
次日,天子书院获得朝廷认证,且太和帝即将出任天子书院荣誉院长的消息立刻惊爆了整个京都。
那些已经先一步报名加入天子书院的百姓们,一个个高兴得跟过年似的,逢人便会忍不住炫耀。
随后,伴随着完整的学院制度出台后,百姓们更是疯狂了。
“读书读得好,哪怕没有功名,也能免去一家赋税?”
“我滴个乖乖!这六殿下创办的天子书院还真是厉害啊!”
“快!快!当家的,你还傻看什么,还不赶紧把我们家虎子送去天子书院啊!”
“……”
皇榜前,无数百姓相互庆贺,随后便又忍不住奔走相告。
一时间,天子书院成了整个大康人人向往的唯一学府!
“殿下,得亏您深谋远虑,一早算到二皇子会拿学院做文章,提前联络了方大儒,这才让天下书院,不,天子书院没有夭折。”
天策府书坊内,文子渊由衷地赞叹道。
当日,宁淮派人第一次来天策府捣乱的时候,宁枫就已经有了打算。
等到三日后在祁山皇庄,其实宁枫已经布局好了一切。
包括后来金銮殿上的那一幕,宁枫也是早有安排。
不然那金帛和方大儒的册子,又怎么可能凭空变出来。
“行了,马屁就别拍了,这段时间青龙坊即将收尾,你务必盯好。”
“还有赵先生和沈先生,工坊的研发和皇庄那儿的良田开垦、农作物的杂交种植等等,你们也要上心。”
“咱们这艘大船从这一刻算是真正扬帆起航了!这是好事,但也是难事,毕竟船大难调头,所以凡事都多考虑、多布局吧!”
宁枫对着三位幕僚,正色道。
三人顿时点头,不敢有丝毫大意。
两日后,清晨,薄雾还未散尽,祁山皇庄已经人头攒动。
方大儒一袭素袍,银须飘飘,在众弟子的搀扶下缓步而来。
他身后,京都各大书院院长、各地闻名而来的大儒们鱼贯而入,引得围观百姓啧啧称奇。
\"看啊,那是逐鹿书院的院长!\"
\"嚯!竟然连隐居多年的顾大儒都来了!\"
\"天呐,那是曾大人,当今的内阁大学士啊!六皇子真是好大的面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