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陈朔也没打算揪着不放。
他知道拍戏不是流水线,刮风下雨、演员生病、设备故障,哪天不出点状况?
进度偏差在所难免,只要别太离谱就行。
可翻着翻着,他发现了问题:预算表里压根没虚拟预演技术的开支!
他“啪”地合上文件夹,抬头盯着郭繁和龚文宇:“老郭,龚制片,你们咋不用虚拟预演技术?”
虚拟预演技术(称previs),是好莱坞科幻片标配,简单说就是在拍摄前用3d建模和动画软件模拟场景、镜头、动作,提前规划拍摄方案,优化时间和成本。
《黑客帝国》的子弹时间、《阿凡达》的潘多拉星球、《指环王》的战争场面,都靠这技术省时省力,确保质量。
它能让导演在电脑里“预演”整场戏,演员、摄影机、特效怎么动,一清二楚,现场拍摄效率翻倍。
郭繁一听这话,愣了:“陈总,您连这都懂?其实……我们不是没用,受预算限制,只在几场特复杂的高空戏和爆炸戏用了点,其他场景就……就先靠传统方法拍了。”
陈朔没等他说完,摆手打断:“老郭,你们拍戏的精神头我欣赏,但该花的钱得花!还指望拿算盘造原子弹?那是没计算机,逼不得已!虚拟预演花不了多少,顶多加一千万投资,可它能省30%的拍摄时间!赶上春节档,票房不得多几个亿?账是这么算的,明白不?”
听说陈朔愿意投钱,郭繁和龚文宇眼睛一亮,他们早馋这技术好久,恨不得每场戏都预演一遍,可为了省钱一直没敢多用。
现在金主爸爸主动开口,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郭繁忙不迭点头:“陈总说得太对了!我们马上调整预算,尽快把虚拟预演加进来!”龚文宇也附和:“有这技术,特效镜头质量还能再上一档,春节档稳了!”
陈朔靠回椅子,淡淡一笑:“行,那就这么定。钱我批了,但得给我盯紧了,别浪费。”他顿了顿,话锋一转:“对了,童蓝在哪儿?带我去看看她。”
郭繁赶紧起身:“童蓝在休息区,我这就带您过去!”
三人走出办公室,片场的喧嚣再度扑面而来。
片场的事儿理顺了,接下来,该处理林悦交代的“私事”了。
...
童蓝作为金主悦星塞进来的演员,在剧组不是啥秘密。
娱乐圈司空见惯,这种带资进组的演员非但没人鄙视,反而挺受欢迎——有钱谁不爱?
一个项目资金充裕,演员片酬准时,设备道具顶配,伙食都比隔壁剧组香。
大家最烦的是那种空降的关系户,没带一分钱投资,靠人脉硬占角色,卡位抢戏。
这种人大家碍于人情世故,表面客客气气,背地里谁不反感?
可童蓝不同,她带了悦星的亿级投资,剧组上下当她吉祥物,宠得不行。
但陈朔作为投资人,深谙分寸。
明知童蓝是自家艺人,来了片场也没急着见她,先跟郭繁、龚文宇谈正事,摆足金主架势。直到片场视察结束,预算、技术问题敲定,他才说到童蓝。
郭繁和龚文宇领着陈朔来到片场休息区,悦星的保姆车停在这里。
“陈董,童蓝在车里等着,您慢慢聊,我们就不掺和了。”两人很懂分寸,一溜烟走了,留下陈朔独自上车。
车门滑开,童蓝坐在靠窗的座椅上,见到陈朔,心里有些感动。
但她的表情姿态就像个犯错的小学生,低着头,双脚内八,手指绞着衣角,忐忑得大气不敢出。
她昨晚一腔热血给林悦打电话,压根没想过才十二小时不到,公司董事长就亲自飞到琴岛!
这会儿她满脑子都是“闯大祸了”的恐慌,心里怦怦直跳。
陈朔坐到对面,摘下墨镜,似笑非笑:“童蓝,昨晚半夜三更给林总打电话,你不是挺猛的?咋现在跟鹌鹑似的?”
童蓝头垂得更低,小声嘀咕:“我……对不起,陈总。”她觉得自己这回肯定给公司添乱了。
陈朔靠着座椅,说:“你不是建议公司签你师姐?那你师姐的简历、个人资料呢?拿来我看看吧。”
童蓝抬头,傻眼了:“呃……我……”她哪准备了啥简历?昨晚光顾着哭,根本没想这么细!
“没准备?”陈朔笑着问。
“我都记脑子里了!”童蓝急忙辩解。
陈朔失笑,摆摆手:“行,那就说说吧。”
童蓝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开始介绍:“我师姐叫李婉丽,跟我一个学校,大我两届。在学校时就挺厉害的,拍过短剧、广告,还组了个校园乐队,她是贝斯手,算得上风云人物。毕业后机会不多,演了些小配角,大多没台词,或者就几句话。可她演技特别好!而且她自己还拍过短片,在厦市短片周和京城大学生电影节短片大赛拿过奖······”
陈朔本来只是随口一问,打算了解下基本情况,签个配角了事。
可一听“京城大学生电影节”,他来了兴趣,坐直了点:“哦?拿奖了?不少大导都从这比赛出道,含金量不低。你师姐拍的短片叫啥?哪儿能看?”
难道这次过来还有意外之喜?
京城大学生电影节短篇大赛,这个赛道可是出了不少名导,《我不是药神》的导演最早就是从这个电影节脱颖而出的。
童蓝赶紧掏出手机,翻出云盘“叫《夜归人》,我这儿有!”她把手机递过去,紧张地盯着陈朔。
陈朔接过手机,点开视频,靠在座椅上看。
短片《夜归人》只有15分钟,讲的是老张每天深夜拖着疲惫身体回家,为妻子和三个孩子带回油纸包的“食物”。
孩子们在漏雨的棚屋里等到睡着,听到父亲的“钥匙声”才会跳起来迎接。
这个夏天格外难熬,老张回家越来越晚,“食物”越来越少。
某暴雨夜,老张没回来。
大儿子顺着父亲常走的“小路”寻找,在便利店后墙发现真相:所谓“钥匙声”是父亲翅膀振动,“油纸包”是落叶碎片,父亲粘在一张崭新的灭虫胶板上。
镜头拉远,这“家庭”竟是墙缝里的蟑螂一家。
陈朔看完,真的有点被惊艳了。
短片全程用人类家庭视角叙事,将昆虫行为人性化转译,最后10秒揭开真相,前面的细节——“钥匙声”“油纸包”“小路”——全对应昆虫特征,构思巧妙,反转震撼。
能拍出这水平的短片,说明李婉丽感觉细腻,脑子里有点真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