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邺满脸羞愧:“是我不好,我不该如此鲁莽。可是你……你能不能先上岸再说,这在水中也不是办法。”
南韶仪冷哼一声:“你还知道啊?若不是你,我怎么会如此狼狈。”但她也知道在这里僵持不是个事儿,于是便朝着池边走去。
张邺跟着南韶仪上了岸,两人浑身湿透,模样十分狼狈。
南韶仪也是心中羞愤,今天算是彻底被张邺看了个精光。
张邺看着南韶仪,压着心中的邪火,小心翼翼地说道:“韶仪,你真的生气了?我再次向你赔不是,刚才真的只是个意外。”
南韶仪瞪了张邺一眼:“你说呢?这要是传出去,我还有何颜面?”
张邺为了缓解尴尬的气氛,连忙将带来的西瓜递了过去:“这西瓜清甜爽口,用以消暑再合适不过。
我特意拿来与你分享,虽方才有得罪之处,但还望你尝尝这西瓜,消消气。”
说着,也不顾礼仪,直接徒手砸开了西瓜。
南韶仪已经披起了一件外衣,光滑的肌肤依然若隐若现。
张邺咽了咽口水,邪火更加旺盛。
南韶仪接过西瓜,轻轻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液在口中散开。她的脸色稍稍缓和了一些。
张邺心中一喜,说道:“韶仪,你今天好美啊!我以后定会好好对待你,不再让你受到半点委屈。”
而此时,在永和殿的浴池边,气氛却渐渐变得微妙起来。
张邺虽然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但心中的那股邪火却怎么也压不住。
他看着南韶仪那娇柔的身影,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之前相拥相吻的画面,理智的防线在这一刻彻底崩塌。
“韶仪……”张邺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欲望。
南韶仪听到张邺的声音,心中一惊,她转过身来,看到张邺那炽热的眼神,顿时明白了他的想法。
她的脸颊瞬间红透了,从之前的羞愤转为了彻底的害羞。“你……你不要过来。”南韶仪轻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
张邺却没有理会她的抗拒,一步步地走向南韶仪。“韶仪,我……我控制不住了。”
南韶仪往后退了几步,直到后背抵住了墙壁,退无可退。“张邺,你清醒一点,我们不能这样。”
张邺看着南韶仪那楚楚可怜的模样,心中的渴望愈发强烈。他一把抱住了南韶仪,将她紧紧地搂在怀里。
“韶仪,我爱你,从很久以前就爱了。”张邺在南韶仪的耳边轻声说道。
南韶仪闭上眼睛,泪水夺眶而出。她知道,自己已经要彻底交代在这里了。
眼前这个男人,是她的情郎,也是她的冤家。
曾经的山盟海誓,如今却在这样的情境下面临着考验。
“张邺,你若是真心爱我,为何让我如此难堪?”南韶仪哽咽着说道。
张邺捧起南韶仪的脸,看着她那满是泪痕的脸庞,心中一阵刺痛。“对不起,韶仪。可是我真的很爱你,我不想错过你。”
南韶仪看着张邺的眼睛,看到了他眼中的深情和渴望。
她知道,自己已经无法拒绝这个男人了。
“张邺,希望你以后不要辜负我。”南韶仪轻声说道。
张邺激动地点点头:“我发誓,永远不会辜负你。”
就这样,二人水到渠成,在这浴池边陷入了一场热烈的爱恋之中。
春宵一梦,他们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情感,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当夏丽婉来到永和殿外时,听到了里面传来的暧昧声音。
夏丽婉微微一怔,随后会意一笑。
“看来是我打扰了他们的好事。”夏丽婉轻声自语道。
她知道,此刻进去只会让局面更加尴尬。
于是,她悄悄地离开,不想打破这份属于他们的美好时光。
然而,夏丽婉的心中也难免泛起一丝酸涩。
她深爱着张邺,可如今却要面对这样的场景。但她也明白,张邺作为一国之君,有些事情是无法避免的。
她只能默默地祝福他们,希望张邺能够处理好这一切,不要让更多的人受到伤害。
次日朝会,张邺将杨灵汇报的情况告知群臣。
张邺说道:“诸位爱卿,昨日青衣卫指挥使杨灵汇报了各地情况。
荆国十九州七十六郡,自实行郡县制以来,多数郡守尚可,但有少部分郡守鱼肉乡里,此事该如何处理,还望诸位爱卿商议对策。”
青衣卫的存在已经是官面上的事情了,朝堂上下人人皆知。
青衣卫指挥使和两个副指挥使,百官都知道是谁。
丞相白驹异说道:“君上,此事的确不容忽视。对于那些鱼肉乡里的郡守,应予以严惩,以儆效尤。
可派御史前往巡查,核实情况后,严惩不贷。”
御史大夫崔钰也说道:“君上,臣同意丞相的意见。同时,可加强对郡守的考核制度,定期考察其政绩,若发现有不称职者,及时撤换。”
兵部尚书李轩说道:“君上,对于那些情节严重的郡守,可考虑动用武力,将其拿下,以免其继续为害一方。”
张邺说道:“诸位爱卿所言皆有道理。如今我大荆初定,百废待兴。然官场之中,诸多积弊已现端倪。孤近日思虑良久,有一想法,欲与诸位共议。”
其实也是前世的一些认知罢了。
群臣皆拱手,齐声道:“君上请讲,臣等恭听。”
张邺站起身来,走到朝堂中央,目光炯炯地说道:“孤以为,当下官员任用制度,存在诸多弊端。
本地官员易因乡土情谊、宗族关系等因素,滋生贪腐、结党营私之风,且长期居于一地,容易形成固定势力,不利于朝廷的有效治理。”
丞相白驹异微微皱眉,上前一步问道:“君上,那依您之意,该当如何改良?”
张邺深吸一口气,郑重地说道:“孤提议实行流官制与异地就职制。
所谓流官制,即官员由朝廷统一任命,不再局限于本地任职,而是根据其才能、政绩,调配到各地为官。
而异地就职制,则是每五年进行一次平级轮换,让官员在不同地区积累经验,避免其在一处扎根过深,形成尾大不掉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