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坠落的瞬间,高敏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
「学」从何来?
自是从「书」来。
浓郁的失重感将高敏狠狠包裹住,她却开始诵念先前听到的那些读书声,由于在岔路面前盘坐了许久,所以这声音几乎刻在了她的脑子里,此时高敏将其中部分的诵读声挨着挨着念了出来,这些诵读的内容,她其实在书院中早已经学过了许多遍,所以即便她不能完全记住这些声音,也知道后续的内容。
随着她重复诵念着先前听见的内容,云海之间忽有风吻过耳畔,猖狂又放肆,吹来了一直不存在的海浪声。
哗啦啦——
潮浪之声汹涌不绝,从高敏的身下传来,让她惊诧了一瞬
噗通!
便在这一瞬,高敏狠狠坠入了海中,预想中的可怕撞击没有出现,她倒是觉得下方有一张看不见的温柔织网将她拖住,卸去了撞击的力道,她不熟水性,狼狈地从水下冒出头后便惊惶乱抓,慌乱间抓住了什么东西,双臂猛地用力,终于艰难爬了上去。
是一叶扁舟。
高敏挽开自己的头发,快速查看了一下周围的环境,茫然惊觉自己竟来到了一片茫茫然的大海上。
可书院……哪里来的海?
高敏立于舟上,简单拧干了自己的头发,拿起了小舟上的桨,朝着不远处的那座高山划去。
观武台上,原本喧闹的众人忽地安静了许多,一些杂谈也变成了窃窃私语,他们当然知道一个事实,那便是无论是齐国王城还是书院,都不可能有海,也绝不会有一望无际的湖泊。
天人之上的修士,的确有诸多凡人没有的本事,也正因为如此,五境才会被称之为天人。
到了五境之上,或可呼风唤雨,缩地成寸,但也绝对做不到飞天遁地,搬山移海,那是连古之圣人都做不到的事,更何况书院的这些自封的圣贤?
正因为如此,当这片沧海出现的时候,震惊了观武台上几乎所有人。
不管那些参天殿内的圣贤是否真的成圣,如此手段放出来的时候,皆让众人明白了一件事,那便是齐国参天殿内的那十八人修为更进一步了,众人已无法想象那些人如今究竟站在了怎样的高度上,心中的敬畏越来越甚。
不知过去了多久,终于又有人指着巨石中的白玉阶道:
“那僧人也下去了。”
众人看去,发现先前与高敏一同的僧人也坠入了万丈云海,但他坠落之后便再无后续,会武台上在僧人身上押注的那些陈国王族紧张注目许久,最后终是在阴沉难看的面色中确定,那名僧人是在书山会试之中被淘汰了。
有些不忿的王族心中揣测着这一次书山之试,是不是书院暗中动了手脚,或是泄了题,但后来他们便发现书院参与试炼的学生也被淘汰了好几个,而随着时间推移,又有几名悟性不错的燕国与赵国修行者找到了正确的路,跌于云海后又坠于沧海,乘船行于其上。
书院中,那几名时常欺侮高敏的女学生此刻见到往日那个任由她们欺凌的高师妹竟然不知不觉已经成为了她们触之不及的、为整个书院、齐国争光的存在,一时间内心复杂无比,分不清是嫉妒居多,还是不甘居多,但在这一刻,她们都隐隐明白了一件事,会武之后,她们将被高敏远远甩在身后,无论是修为还是在书院的地位,从此她们只能遥望高敏的背影。
书山内,沧海之上, 高敏摇摇晃晃划着船,一直向着前方那座矗立于海上的高山而去,她已经划了很长的时间,但依然感觉那座山距离她遥遥无期。
有了之前的经历,又或者说能来到这里的人,心里都明白,他们这一次在书山之试中,比试的并非武力或蛮力,想要离开沧海去到下一个试炼区域,一定有比较隐晦特殊的方法。
沧海之上,一叶扁舟,高敏没见到其他人,其他人也没有见到她,但高敏心里清楚,来到这里绝对不会只有她一个人,这书山之中,纵有诸多奇异,但唯独悬于天穹之上的太阳没有被动手脚,这是专门留给参与书山之试的试炼者们的「时钟」,让他们可以有个时间参照。
划桨的高敏停了下来,静静盘坐于竹舟之上,她身上浸湿的水渍已经完全干了,沧海一望无际,周围也没见到什么特殊的地方,于是理所应当的,高敏便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向了沧海之下。
答案……会在水下么?
心中浮现出了这个疑惑的霎那,它便如幽灵一般盘桓在了高敏的心头,久久不能散去。
高敏低头,望向了沧海的水面。
水下一片漆黑,深不见底,唯有云天与她的倒影在其间。
高敏伸出一根纤细的手指,轻轻搅动着水面,涟漪远荡,冰凉的触感缭绕于指尖,她回忆方才落水时的经历,忽然想到了什么,于是掬起了一捧水,将脸埋了进去,用鼻子呼吸。
一股清冽冰凉沿着她的鼻腔进入了她的肺腑,但预想之中的窒息感并没有传来。
高敏眼神微微泛着亮光,而后站起身来,在观武台上众人惊讶的目光中,毫不犹豫地跳入了沧海。
她努力放松自己,就这样任由自己坠入了黑暗的深处,坠入了没有光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