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国,罗阁凤虽然倾向吐蕃,但他并未自断退路,反倒暗中与大秦往来,互派商贾,各取所需。
除却大秦周边列国,另有诸多国家,不远万里来朝。
譬如室利佛逝,诃陵、天竺、狮子国、大食、波斯,纷纷遣使,拜见高楷。
一时间,长安城使者络绎不绝、万商云集、纷至沓来、驼铃声不绝于耳,颇有盛世之兆。
此战过后,高楷于宣政殿论功行赏,六路大军主将、副将,皆有赏赐。
其中,郭恪以生擒始罗可汗之功,获封渝国公,食邑一千户。
当夜,高楷设宴,款待有功将士。不知多少人头一次进入皇宫,面见天子,一个个激动得浑身发抖。
……
白驹过隙,进入武德四年、七月。
紫宸殿,龙涎香袅袅升起,如梦似幻。
高楷正批阅奏书,忽见王寅虎一路小跑,满脸急切。
“陛下,方刺史派人三百里加急。”
“出了何事?”
“洛州大雨不断,连绵三个月,以致酿成洪灾。”
“什么?”高楷吃了一惊,“情况如何?”
王寅虎忙道:“方刺史说,此次洪灾牵连甚广。”
“谷水漫灌,侵入紫微宫,深达三尺。毁坏左掖门,冲垮宫寺九所。”
“此外,洛水大涨,淹没四百余户人家。”
高楷神色肃然,洪水无情,必须立即赈灾。
“传朕旨意,洛州诸县百姓,但凡损坏房屋、缺乏粮食、丢失钱财、无以为继者,皆由县令统计,登记在册。”
“让方善行开回洛仓,赈济灾民。”
“遵旨!”
所幸,自从大秦建国以来,算得上风调雨顺,都畿道连续丰收,回洛仓中积累不少粮食,正可拿来一用。
“另外,遭受水患,无家可归者,好生安顿。让方善行开府库,每一户赠布帛三十匹。”
“半毁者,赠十六匹。”
“是!”王寅虎连忙应下,赞道,“陛下仁德!”
高楷微微叹息:“这只是亡羊补牢罢了。”
“洛州灾情如何,若非亲眼所见,难以全知。对家破人亡者,这点粮食、布帛,更只是杯水车薪。”
闻言,封长卿神色一动:“陛下既然忧心洛州灾情,何不巡幸洛阳?”
“说起来,从天佑十五年至今,陛下已有六年,未曾驾临洛阳城了。”
大秦虽和前朝一样,奉行两都制,但高楷常年待在西都长安,东都洛阳空有一个名头,都快被人遗忘了。
毕竟,有无天子坐镇,完全不一样。
长安百姓,和天子同处一城,腰杆子也更硬。
崔皓不赞同道:“陛下忧心洛州灾情,派一人去巡抚即可,何必舟车劳顿,赶去洛阳?”
他是京畿道人,天然拥护长安为都城,可不想陛下去洛阳。
万一陛下动了迁都之念,那该如何是好。
封长卿恳切道:“陛下,都畿道也是大秦疆土,洛阳更是东都。”
“洛州百姓翘首企盼,巴望着陛下驾临,一睹天颜。”
“长安、洛阳两都并重,可不能厚此薄彼。”
见他说得可怜兮兮,高楷哑然失笑:“朕确实数年未去洛阳了,便去东都巡视一番,察看灾情。”
“陛下圣明!”封长卿欢欣鼓舞。
高楷交代道:“此去洛阳,一切从简。”
“诸州刺史、县令一如往常,勿要扰民,更不能搜刮珍宝、献什么祥瑞。”
“如若不然,朕严惩不贷!”
“是!”众人神色凛然。
三日后,高楷率领文武百官、禁军,从长安出发。
途径同州蒲坂津时,见铁牛耸立、桥梁新固,稳稳当当,再无从前摇摇晃晃、随时倒塌之感,不由称赞。
“蒲津桥建得不错!”
宇文凯笑道:“这座新桥,按照陛下旨意所造,毫不打折扣,一丝不苟完成。”
“如今,其连通黄河两岸,京畿道、河东道、都畿道,乃至河北道、河南道百姓往来长安,皆从此桥经过。”
高楷颔首,修桥铺路,自是利国利民。这蒲津桥一经修成,立刻成了交通枢纽,南来北往之人络绎不绝。
一行人过桥,来到对岸,河东道蒲州境内。
虽然高楷严令,不许扰民,闹得鸡飞狗跳,但蒲州刺史哪敢不闻不问。
御驾一靠岸,便见他大礼参拜,模样谦恭。
“拜见陛下!”
“微臣斗胆,请陛下驻跸河东城,让臣等聊表心意。”
“不必了!”高楷摇头,“朕去洛阳,是为巡视灾情,抚慰民众,并非游山玩水,也非考察政绩。”
“你回去吧,莫要擅离职守。”
“微臣遵旨!”蒲州刺史忙不迭地应下。
御驾经蒲州,进入都畿道陕州,一路马不停蹄,赶到洛阳。
时隔六年,高楷再度驾临,消息传出,顿时引发轰动。
严格来说,洛阳上一次有大一统皇帝坐镇,还得追溯到天佑初年,炀帝在位之时。
然而,炀帝在洛阳,也不过待了七年,便头也不回地南下金陵。
从此,十多年过去,洛阳再无真龙天子驾临,着实让人遗憾——正如妙龄少妇独守空房,怎不落寞?
正因此,高楷这位天子驾临,不知多少人奔走相告,欢欣鼓舞。
更何况,这是大秦开国皇帝,横扫群雄、一统天下,如今巡幸洛阳,人人与有荣焉。
甚至,连洪灾带来的萧索,也不翼而飞,反倒欣欣向荣。
方善行这位洛州刺史,忍不住感叹,有无真龙天子坐镇,果然天壤之别。
说来凑巧,高楷一到洛阳,连绵不绝的大雨,竟顷刻停歇。乌云散去,现出万里晴空,更有彩虹悬挂天际。
洛阳城官吏、百姓,乃至游人、胡商,皆又惊又喜,夹道欢迎,山呼海啸之声不绝。
“拜见圣人!”
“起来吧!”高楷挥手请起,惹得人越发欢呼雀跃,甚至有人两眼一翻,晕了过去。
待御驾走过定鼎门大街,过天津桥,进入紫微宫,满城民众议论纷然。
“圣天子在位,所到之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话果然不假!”
“是啊!圣人一来,大雨马上就停了,这定是天意!”
“雷公电母、司雨龙神,哪敢不敬天子!”
“这正是天命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