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重胤浑身一颤,吓得醉意全无,一迭声道:“朕没想杀你,是这阉人假传口谕。”
“你要索命,尽管去找他,与朕无关。”
“快,快回去。”
嘭!宫门猛然关闭,程朝恩笑吟吟道:“陛下想去哪?”
“你想造反?”石重胤喝道,“你不想活了?”
程朝恩懒得和他多说,只道:“动手。”
“是!”两个宦官手起刀落,血溅了一地。
看一眼尸首,程朝恩淡笑:“我的事完成了,接下来,该由大王出马了。”
“奉劝大王一句,我大秦七万精兵合围朔方,莫要自误!”
“不敢!”石敬渊神色一凛。
翌日,城头赤旗飘扬,夏州百姓箪食壶浆,迎接天军入城。
李元崇笑赞:“此次顺利拿下朔方,程校尉功不可没。”
张建兆附和:“若无程校尉襄助,不知多费多少功夫,才能斩杀石重胤。”
“李节帅、张将军谬赞了。”程朝恩谦逊道,“为陛下效力,这是奴婢该做的。”
李元崇忽问:“始罗可汗到哪里了?”
“不出意外,他已进入夏州境内,在德静城附近。”
“离朔方不远了。”李元崇眸光一闪,“得想个计策,把他击败。”
“怕什么?”张建兆满不在乎,“我军以逸待劳,以七万对三万,必能一网打尽,让他有来无回。”
李元崇颔首:“传我军令,在城外列阵,和东突厥一决胜负。”
“另外,派斥候侦查敌情,若有异动,随时来报。”
“遵令!”
一刻钟后,朔方城外三十里,三万骑兵呼啸而来。
始罗可汗一马当先,喝道:“魏国都城近在眼前,再加把劲,务必先秦军一步,把它拿下。”
“是……”
空尘和尚劝道:“这天寒地冻之时,大军昼夜疾驰,已是强弩之末,不可再急行军了。”
“你懂什么?”奈特勤冷哼,“兵贵神速,迟一步,让秦军占据朔方,那就……”
话未说完,一名探马匆匆而来,急切道:“可汗,大事不妙!”
“朔方城已然失守,落入秦军手中了。”
“怎么可能?”始罗可汗张口结舌。
探马一五一十道:“卑职看得一清二楚,城楼上皆是秦国赤旗,城外,亦有数万大军严阵以待。”
奈特勤面色大变:“秦军夺取朔方,怎会如此之快?”
“石重胤呢?”
“他死了。”
始罗可汗攥紧手掌:“汉人最擅长阴谋诡计,定是里应外合所致。”
奈特勤不知所措:“可汗,怎么办?”
夏州易主,他们这一行人,也就陷入被动了。
始罗可汗思忖片刻,喝道:“来都来了,怎能空手而归?”
“和秦军决一死战……”
“报!”蓦然,一名突厥骑兵策马飞奔,满脸惶恐,“可汗,祸事了。”
“薛延陀、回纥聚众反叛,正攻打占襄城,形势危急,请您定夺。”
“什么?”始罗可汗身子一晃,一头栽倒在地。
“可汗!”众人慌忙扶起。
空尘和尚急忙道:“占襄城不容有失,必须立即平叛。”
奈特勤拧眉:“朔方城近在咫尺,怎能一箭不发,便匆匆撤兵?”
“攘外必先安内!”空尘和尚喝道,“丢了占襄城,纵然夺取朔方,又有何用?”
奈特勤张了张嘴,却无话可说。
始罗可汗咬牙道:“快,快回去,平叛!”
“遵令!”
三万骑兵打道回府,跑得无影无踪。
朔方城。
张建兆听闻,大笑一声:“没想到,突厥狼崽子,也有窝里斗的时候。”
李元崇讶然:“薛延陀、回纥一向臣服突厥,为何突然反叛?”
程朝恩笑道:“节帅有所不知,这两大部族日益强盛,引得始罗可汗不安,出手打压,让他们上缴兵马粮草,供养突厥骑兵。”
“物不平则鸣!”李元崇恍然,“草原部族一向尊崇强者,可不忌讳反叛。”
“正是!”
哥舒浩神色复杂,没想到,区区数年,昔日如日中天的突厥,竟变成这样,不光一分为二,更众叛亲离,陷入内斗之中不可自拔。
如此看来,他早早投靠陛下,着实明智之举。
东突厥撤兵,夏州诸县传檄而定,宥、胜、丰、威四州,亦望风而降。
至此,魏国覆灭,十二州纳入大秦版图,又添一道。
……
长安,鹅毛大雪纷纷扬扬。
“瑞雪兆丰年。”高楷笑道,“再过几日,便是武德三年了。”
王寅虎附和:“武德三年,必能四海升平、天下安康。”
说话间,小黄门匆匆来禀,笑得见牙不见眼:“陛下,喜事登门!”
“朔方传来捷报,石重胤死了,魏国覆灭,十二州尽在掌控。”
“好!”高楷大笑,“太好了!”
“果然喜事登门!”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一众宦官、宫娥齐声道贺,喜笑颜开。
这一战得胜,可不光新得一道那么简单,更意味着,神州大地终于一统了。
高楷笑容满面:“快,把这好消息,告诉满朝文武、后宫、所有长安百姓。”
“遵旨!”
不多时,两仪殿中,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一片喜气。
群臣济济一堂,免不了一番道贺。
裴季感慨万千:“神州重归一统,可喜可贺!”
萧宇颔首:“从天佑初年算起,到如今武德二年,天下已经乱了整整十八年。”
“终于恢复太平,不容易啊!”
“是啊!”群臣纷纷附和。
不光前朝,后宫张太后、杨皎、薛采薇、敖鸾,亦然欢欣鼓舞。
高楷笑问:“始罗可汗为何来去匆匆?”
唐检回言:“奉宸司上禀,今岁大雪封山,霜冻不止,东突厥牛羊骏马冻死、饿死无数,已然酿成灾祸。”
“始罗可汗不思赈灾,反倒盘剥薛延陀、回纥、同罗诸部,引来同仇敌忾,叛军正袭击牙帐所在占襄城。”
崔皓讽刺道:“始罗可汗老迈昏庸,可见一斑。”
封长卿附和:“东突厥内乱,我大秦边境,可以安稳一段时日了。”
高楷颔首,这段时日,正可好生治理关内道,纳入朝廷统治。
王景略面露忧色:“东突厥与我大秦毗邻,也不知这场雪灾,会否牵连边境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