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江宁在江南杀得血流成河之际,远在京师的朱由校也收到了他关于整顿南京京营兵马、长江水师及南直隶的奏疏。
随即,朱由校立刻召集内阁、八部及五军都督府等一众大佬到御书房议事。
看着江宁等人提出的整顿方案,身为勋贵领军人物的英国公张维贤率先明确表态,支持江宁对南京兵马的整顿提议。
陈策、沈有容、邓文明、秦良玉也纷纷表示支持,毕竟兵在精不在多,与其养着二十多万冗兵,不如精简为精锐,这样一来朝廷的军费压力,也能有所缓解缓解。
朱由校当即拍板:恢复南京五军都督府,亲自点将派遣英国公世子张世泽、五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李若琏、靖武伯何可纲三人,以右都督身份坐镇南京,由何可纲为首,张世泽、李若琏为辅,掌管南京兵马。
对此安排,五军都督府的大佬们皆无异议。
何可刚是新晋伯爵,久经沙场,师从沈有容,精通水战。
张世泽身为英国公世子,根正苗红,是妥妥的保皇党。
李若琏是江宁的心腹左膀右臂,出身锦衣卫,干情报是把好手。
这样的组合十分理想。
同时,朱由校也考虑到,如今京师五军都督府的张维贤、陈策、沈有容三人年事已高,眼瞅着也干不了几天了。
如今赵率教已攻下暹罗,正在处理后续事宜。
曹变蛟与李邦华也即将整顿完九边军镇返回京师。
他打算让曹文诏、赵率教二人接替陈策、沈有容的左都督之职,张维贤的前军左都督之位则由中军右都督、定远侯邓文明接任。
邓文明虽军事才能一般,却政治天赋出众,还是个“基建狂魔”,坐镇京师再合适不过。
至于张世泽,虽挂着都督佥事之职在五军都督府处理军务,却无军功在身,别说将来接任左都督,便是右都督都显得十分勉强,此次外放也算镀一层金。
李若琏同样也无军功在身,成就受限,放到南京锻炼几年,将来便能再进一步。
安排好坐镇南京五军都督府的人选,便轮到南直隶的整顿。
看着奏疏中“将南直隶直接砍去一半划归凤阳,请求升凤阳为行省,巡抚驻地设庐州”的提议,朱由校与众臣商议后一致同意。
毕竟南直隶下辖地域太大,洪武、永乐年间天子坐镇南京尚可压制江南势力,永乐朝之后江南渐趋脱离朝廷掌控,说到底还是下辖州府太多,给了地方势力坐大的空间。
朱由校将新建的行省定名为“安徽省”,钦点户部主事傅宗龙为安徽巡抚。
对此任命,在场大佬皆无异议。
如今朝堂之上,朱由校除保留大部分真心做事、有能力的老臣,同时也大力启用年轻少壮派官员。
就拿新任陕西巡抚陈奇瑜来说,堪称火箭式提拔,年仅三十四岁便成为一省封疆大吏。
如今的傅宗龙比陈奇瑜还年轻一岁,能力却毫不逊色,入朝以来政绩出众,早已进入朱由校与保皇党大佬的视野。
一时间,众臣纷纷猜测,傅宗龙只要干得好,将来十有八九能入内阁。
毕竟他可是为数不多由朱由校亲自钦点的封疆大吏。
此外,对于“大力建设松江府,设松江巡抚及松江水师,号召各地富商开发松江,以此削弱江南地方势力”的提议,朱由校与众臣讨论后也一致通过。
只是这松江巡抚的人选,却让众人犯了难。
松江府即将被打造成东南沿海最大的港口与贸易枢纽,同时还需与江南本土势力周旋,选少壮派官员前去任职,恐怕斗不过江南的地头蛇,若选老成持重者一时之间也没有太过合适的人选。
一众大佬全都低头苦思,就连朱由校都皱起了眉头。
就在这时,吏部尚书杨鹤突然开口:“启禀陛下,臣举荐一人。”
听闻杨鹤主动举荐松江巡抚人选,在场众人全来了兴趣。
要知道,这位杨大人平日除了参与“大明无限制格斗大赛”,极少主动开口,要么就是在找人的路上,要么在绑人的路上,今日竟难得主动开口,就连朱由校都来了精神:“杨爱卿请讲。”
杨鹤一脸正色:“启禀陛下,臣举荐亓诗教。”
众人闻言皆愣,连素来少言的官应震都开口问道:“杨大人,你说的可是亓静初?”
杨鹤点头应是。
朱由校与众臣顿时陷入沉思。
亓诗教此人,众人并不陌生。
他是万历朝齐党党魁,万历末年与官应震领导的楚党、东林党分庭抗礼,就连浙党都曾跟在他身后冲锋陷阵,打压东林党。
更重要的是,他还是前任首辅方从哲的门生,方从哲能登上首辅之位,亓诗教功不可没。
为了让方从哲上位,他先斗倒东林大佬李三才,再扳倒首辅叶向高,其能力手段可见一斑。
然而万历皇帝驾崩、泰昌帝朱常洛即位后,东林党开始了全面反扑,亓诗教见势不妙,直接上书辞官还乡。
因为时间隔的太久,要不是杨鹤今日提及,在场大佬险些忘了这位“猛人”。
朱由校这时也想起了亓诗教,越想越觉得合适,论背景,他是前任首辅门生。
论身份,曾是齐党党魁。
论手段,能击败李三才、扳倒叶向高,还联合楚党、浙党打压东林党,对付江南势力再合适不过。
于是,朱由校当即拍板:“准奏!
即命亓诗教为新任松江府巡抚。”
处理完这些事,便轮到商议江宁等人与江南士绅的对峙局面。
在场众人神情凝重,如今江南乱成一锅粥,人脑子都快打成狗脑子了,江宁已经直接动用武力镇压了。
众人都清楚,如今已经是决胜时刻,必须全力以赴,若不能趁机拿下江南士绅、富商与读书人,朝廷威信将大受打击,将来恐怕还得面临江南势力的疯狂反扑。
朱由校明确表示道:“如今已经到了最后时候,各部衙门务必全力支持忠义侯等人。
另命靖武伯何可刚率领三万兵马,与张世泽、李若琏沿运河南下,协助忠义侯镇压江南士绅。”
同时,他又方正化说道:“将江南官员弹劾忠义侯的奏疏全部打包送往南京,交予忠义侯。
让他好好查查这些上奏弹劾的官员,该抓的抓,该杀的杀!”
在场一众大佬齐声应道:“陛下放心,臣等必定竭尽全力,协助忠义侯!”
朱由校闻言,满意地点了点头。
自他登基以来,始终不认为辽东建奴、塞外蒙古、西南土司是大明的根本威胁,反倒对东林党等江南势力十分忌惮。
如今东林党已被彻底铲除,西南土司也已平定,仅剩的辽东建奴与塞外蒙古,在他看来已不足为虑。
只要江宁能摆平江南士绅,到时整个大明便可全面推行新政,同时也能腾出手收拾辽东的建奴和塞外蒙古。
朱由校有信心,只需短短十年,大明便能焕然一新,重现中兴盛世。
因此,他时刻关注着江宁等人的动向。
会议结束后,朱由校又传令方正化,让潜伏在江南的西厂人员全部协助江宁。
方正化赶忙领命。
几日后,朱由校又收到了江宁的密报。
拿起密报一看,他整个人都麻了,自己这江兄好端端的,为何要让自己追封舒尔哈齐,还要赐谥号?
满心疑惑间,他将密信从头至尾细读一遍,当即惊得站起身来。
他万万没想到,辽东竟还有一位流落在外、时刻盼着返回大明怀抱的英烈之后,建奴镶蓝旗主、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
至此,朱由校总算彻底理清了,当年努尔哈赤下令处死舒尔哈齐,除了内部权力争斗,更因舒尔哈齐准备向大明举报努尔哈赤谋反,事情泄露后才遭到灭口。
想到这里,朱由校沉思片刻,很快有了主意。
他亲自提笔,追封舒尔哈齐为“建州侯”,赐谥号“忠烈”,并在诏书中明确表示,舒尔哈齐至死忠于大明,大明不会遗忘这个忠臣的功劳与忠心,待将来出兵剿灭建奴,必昭告天下,为其正名追封。
写完后,朱由校又觉得缺了点什么,舒尔哈齐已经是死人了,可阿敏还活着,而且在建奴中颇有地位,必须得大力拉拢。
于是朱由校再次施展老朱家祖传的忽悠大法和画大饼之术,赐其“世袭罔替”,也算给阿敏画下一张大饼。
想到这里,朱由校顿时笑得合不拢嘴了,也不知道老奴努尔哈赤晚上睡觉,会不会想到自己的四大贝勒中,竟藏着一位“大明侯爵”?
写罢,朱由校立即将密旨交给田尔耕,命其通过锦衣卫渠道秘密送往辽东。
田尔耕虽不知密旨内容,但见朱由校态度郑重,知道事关重大,当即安排得力人手,火速将密旨送去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