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议会议结束之后,张建华开始查看垂钓系统遗留的南天门计划里面的各项技术。
如今国家的材料、机床等方面已经领先世界,目前需要加强的就是芯片等方面的技术了。
南天门计划不止有武器,光刻机、芯片等技术均有,只不过多数都是终极技术形态,与如今的技术差距非常大。
他需要以此为方向,慢慢研究。
不过一旦研究成功,就能直接超越其他国家,达到国际领先。
将技术找出来之后,张建华自个先开始学习。
时间过得非常快,转眼间又过了三年,到了1983年。
经过这三年的学习研发,夏国彻底掌握了第四代战斗机技术,包括无人机等技术也日渐成熟。
同时在张建华的领导下,已初步完成一号系统的建立,发射了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建成系统并投入使用。
预计可以在90年之前,赶在鹰酱之前完成三个阶段的导航系统建立。
另外,利用业余时间,张建华彻底掌握了光刻机以及芯片技术。
不得不说,垂钓系统不愧是灵宝,在它的改造下,张建华的智商大增,学习速度、反应速度非常快。
这天周末,张建华难得的休息一天,带着孩子们回南锣鼓巷看母亲和妹妹。
他早在三年前就搬离了南锣鼓巷,住进了航空研究院自建住房,都是为科学家们准备的独栋建筑。
他一直认为要提高科学家的待遇,以吸引苏熊解体后的科学家来夏工作生活。
“奶奶、姑姑我们来看你了。”女儿张宁一进大门就喊道。
“宁宁来了。”听到孙女的喊声,王小莲急忙从屋内走了出来。
她早就退休了,张建华让她和自己住,说什么也不去,
说她一个人也不认识,她不习惯,最后还在95号院住着。
妹妹一家则住进了张建华的独院,就近帮忙照顾母亲王小莲。
“哥,待会秦淮茹可能要来找你,你可千万不能答应。”刚坐下,妹妹张晓兰就说道。
“怎么了?秦淮茹找我帮什么忙?”张建华诧异的问道。
张晓兰解释道:“这段时间不是严打吗,棒梗回城之后一直不好好工作,和一伙人在外面混。
前段时间调戏京城大学的一个女学生,被几个学生看到后就打了起来,导致其中两个学生骨折,听说要枪打了。”
“原来如此,这小子到底还是走上犯罪道路,不过他没让傻柱帮忙吗?”张建华好奇的问道。
“傻柱?自从秦淮茹嫁给他爹何大清之后就再也不搭理对方了,再者傻柱也学他爹拉帮套,离开95号院了。”张晓兰鄙视的说道。
“柱子这孩子本性并没有那么坏,都是易中海作孽,把他给教坏了。”王小莲在边上摇摇头道。
“不说他们了,妈,四合院住户素质参差不齐,您还是和我们住吧?”张建华趁机邀请道。
“不去,你们那里我实在住不惯,还是住在老房子自在。”王小莲想也不想的就拒绝了。
张晓兰也说道:“哥,妈住老院子也挺好的,有我和刘洋照顾呢!”
几人正说话间,秦淮茹和贾张氏来了,后面还跟着何大清。
“打住,有话就说,别来这一套。”看秦淮茹想要跪下,张建华直接拦住对方。
接着,没等她说话,便开口道:“若是为了棒梗脱罪,那就免开尊口,这次严打是全国层面的,我可没那么大的本事把人给放了。”
“建华,我求求您了,东旭就这么一根独苗,棒梗若是走了,你让我们怎么活。”秦淮茹带着哭腔说道。
“你这话说的,没了棒梗不是还有小当和槐花么,怎么就一根独苗了。”张建华反驳道。
“我……”
“你这种思想要不得,俗话说得好,生男生女都一样。”张建华打断秦淮茹的话。
见她还想说什么,张建华摆手制止她道:“秦淮茹,真不是我不帮忙,法院既然已经判了,别说是我,就是比我更牛的人也不能改判。”
“我的棒梗呀,你怎么就这么命苦。”
一看贾张氏准备招魂,张建华打断她道:“贾家婶子,您别来这套,我说的已经很清楚了,不是我不帮忙,实在是我也没办法。”
“建华,那你能不能让我们和棒梗见上一面?”何大清早就知道张建华不会帮忙,因此退而求其次,想让他帮忙让自己等人见一见棒梗。
“这个倒是可以,虽然有些难,但求求人还是能办到的。”事实上,张建华若是开口,救下棒梗还是可以的。
说到底,他也没犯下死罪。
只不过是因为严打,又因为他们打的人是京大的学生,法院采取从严从重的判罚。
当然,张建华是不会帮忙的。
最终,秦淮茹等人带着失望离开了。
事实上,要不是妹妹和母亲还住在这里,他是不想回来的。
这些年他一直以工作为主,和这些小时候的邻居伙伴感情早就淡了,也没有什么共同语言。
再者,如今的95号院已经不同于往日了。
年轻一点的都出去了,和他关系比较近的许大茂和刘光齐也不在院里住了。
不同于原剧,许大茂并没有和娄晓娥离婚。
娄家几年前回来后,靠着港岛积攒的一些资产在大陆进行了投资,许大茂这个女婿,如今水涨船高,混的自然不会很差。
没了这几个关系稍近一些的人,他更不想回来了。
“宁宁,再过一个月就要高考了,怎么样,有没有信心?”张晓兰开口问张宁道。
“当然没问题了,若不是爸爸不让我继续跳级,我去年就参加高考了。”或许是因为张建华基因的影响,他这三个孩子都非常聪明。
“那你准备去什么学校?”张晓兰问道。
“我要去国防科技大学,学习计算机。”受张建华的影响,三个孩子的三观都很正,老大想要从事计算机研究。
老二现年15岁,刚上高一,学习也非常好,理想是从政,当然也有张建华灌输的理念有关。
因为自己没能从政,他一直想让儿子从政,将自己的一些思想灌输下去。
老三13岁,目前上初二,继承了张建华的体魄和聪明才智,理想是从军。
对三个孩子的人生选择他并不准备干涉,言传身教之后,怎么选择就看他们自己了。
所幸三个孩子非常争气,对他们的选择他还是非常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