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侯心里憋着一口气开始开始将所有资源往次子那倾斜,只是他总觉得不太对,他开始在暗中调查长子病逝的真相。
前前后后转了两圈愣是没找到任何老二动手的证据,汝阳侯也只能归结于老大凭空揣测,这个时候康元儿恰巧怀孕。
这众人一看就赶紧好生伺候着,毕竟是嫡孙,这现在嫡系死的就剩一个老二,多一个嫡孙也能多一份保障。
等康允儿生下一个健康的男孩后汝阳侯第二天就请封世子,康元儿终于如愿,只是她还记得母亲说的话,权力一天没到自己手上她就要装一天。
她开始在侯夫人跟前学规矩,至于说孩子被抱走她则是丝毫不在意,这是嫁进来之前她就做好准备的,抱走又怎样?按她的计划这一家子也活不了那么久。
一年后汝阳侯与世子外出时遇到匪徒,汝阳侯世子舍命断后以身救父,只是可惜汝阳侯年事已高,等他赶回京城的时候已经是强弩之末。
一天之内汝阳侯府两任继承人接连离世,汝阳侯夫人悲痛欲绝,在帮还没满周岁的嫡孙请立之后就撒手人寰了。
侯府丧事不断,皇帝看着侯府继承人一个接一个的死,不知道触动了他哪根心弦,直接下旨封康元儿为侯夫人,并言明等孩子十八岁时承袭爵位。
康元儿等到人都走了之后才抱着孩子终于笑了,她深深的吐出一口气,忍辱负重两年,她跟这一家子早就不死不休了。
就是没想到那个老太婆和皇帝配合的这样好,她摸着肚子,最后有些惆怅。
半个月后侯夫人怀有遗腹子的消息就传了出去,只是这个时候大家看王佑的眼神都多了几分探究。
都知道这侯夫人是二嫁之身,怎么之前那三年就不曾开怀?
王夫人当然不会让儿子受此侮辱,她开始督促新妇,只是督促了一年又送了不少妾室都没用,而这个时候康元儿又生下了一个儿子。
外人也只叹汝阳侯府命不该绝,老天都不忍他只剩一根独苗。
小女儿的位置坐的稳稳当当,她这才开始看康允儿的婚事,结果这人还是之前那副样子,南墙想了很久就给她三万两,并之前她自己的那些嫁妆,然后办了一家慈济堂。
圣母有圣母该待的地方,南墙为康允儿立了女户然后将她分出去了,主打一个眼不见心不烦,有康晋和康元儿做靠山反正也没人会欺负她就是了。
好不容易将一大家子都安顿好了,她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安享晚年了,结果京城里盛家的乐子又起来了。
皇帝无子最先受苦的永远不是皇帝,而是他周边那些最坚定的追随者,所有人都想着将这些人打下去让皇帝孤立无援,然后他们扶持新帝把控朝政。
最先遭殃的是张家,没人明着对国舅府下手,但张家嘛,盘根错节的总有些仗势欺人之辈,那些官员见缝插针不断的试探皇帝的态度。
直到真的开始拉张家下水,这里面盛如兰的夫婿首当其冲,实在是证据太多了,每一项都是实打实的。
但是盛如兰不去和张家和离反倒是去顾府找盛明兰闹,因为她的婚事是盛明兰撮合的,现在出了事当然要找盛明兰。
“五姐姐,你嫁的那个张家又不是英国公府的张家,不过是个远亲旁支,可你看看你这通身的富贵,哪个是你的嫁妆?”
“婚事是我做媒不假,但你这进府后早点发现什么去揭发不也是立功?如今这样怪不得谁。”盛明兰现在最怕见到盛家人。
当初若非王若弗拿命威胁她要给盛如兰找个好婚事,她也不至于去舍了脸求张桂芬,现在这人还好意思上门?
“若非你和老太太算计我母亲的嫁妆,今日怎么会有你的富贵,若非是你和老太太不懂规矩怎么会伤了我姨母让整个盛家败落?”
“都是你,你个丧门星...”盛如兰说着已经动手过去打了,盛长柏过来就是见到他两个妹妹在互殴,最后他没说一句话,只是带走了盛如兰。
很快盛如兰就又和离了,只是这人和离后不好好避风头,每天不是去王家求见就是来康家求见,南墙见此也是有些想笑。
平日里不见得想起他们,只有过的不好和需要帮助的时候才能想起她们。
说不见就不见,反正康家在京城的名声也是毁誉参半,不差这点污名。
盛长柏眼见那两家确实不管盛如兰之后就火速将人送回宥扬老家,他则是接着靠海氏帮衬在朝中为官。
虽说打上顾廷烨的标签这辈子估计是难以走上高位,但是努努力,能到哪一步是哪一步,直到康元儿的孩子袭爵,盛长柏依旧在六品官的位置上努力。
而王家的那三胞胎也在慢慢长成中彻底替代了王佑的位置,毕竟一个不能生养且才实不足的嫡长子,还真就没三个天资聪颖的庶子有用。
别扯什么嫡庶之争,王佑自己在确定他此生都不会有孩子之后直接当起了三个弟弟的爹,不就是养老送终吗?谁说弟弟不能给他养老送终的?
而且别人家兄弟几个有一个出息剩下的人都会不留余力的去托举,何况他还有三个厉害的弟弟。
王夫人从那三个孩子降生就没再笑过,她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努力生下来认真教养多年的孩子会变得一无是处,但她不得不说自己输了。
原想着盛家的那个给她当媳妇最好,现在才发现康家那个才是最好的,只不过你要是一开始就陪嫁四十万两她说什么都不会去苛责儿媳。
康允儿则是每天在慈济院当她的圣母,等到她的孩子长大后进京考武试时,她只草草安排了亲儿子的吃住后就重新埋身于慈济院。
当孩子想跟她亲近的时候她脱口而出,“你虽然失去了母亲但还有父亲陪伴,你看看这些小朋友,他们什么都没有,你一定要这个时候跟他们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