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3月的一天,鹰国双航母特混舰队在关岛完成补给后,浩浩荡荡地向西太平洋进发。
舰队上至司令,下至士兵都清楚。
这次的任务,就是去秀肌肉炫耀武力的。
无数人热烈地讨论着龙国军队见到他们这支蓝星最强舰队的之后的反应。
所有人都清楚,这片区域,乃至整个蓝星,没有任何一支力量,可以威胁到他们这支舰队的安全。
训练有素的鹰国海军,依旧按部就班地放飞舰载机前出巡逻。
水面上的各类舰艇组成行军编队,水下还有四艘攻击核潜艇保驾护航。
一切都如3月的西太平洋一般,风平浪静。
他们不知道的是,早在两个月前,水下便有一只巨大如利维坦的巨兽,正对着他们虎视眈眈。
这一次要对付一整支作战姿态下的双航母舰队,李世铭十分谨慎,小白龙也不敢托大。
长达两个月的跟踪监视,小白龙对这支舰队的行动模式已经有深刻的了解。
黑掉一两架飞机,对于飞鱼号来说,并没有太大的难度。
水面舰艇想要悄无声息的干掉,就有些不太现实了。
所以,李世铭和小白龙一致决定将目标定为LA级攻击核潜艇。
这个时候,小白龙这个军事指挥AI的牛逼之处便体现出来了。
潜龙号的机载数据库里,存储着各国武器装备的数据信息。
即使是LA级这种对潜龙号来说属于古董级别的攻击核潜艇,它的噪声特征等等关键数据,小白龙了如指掌。
潜艇的噪声特征这种关键数据被敌方掌握,相当于在敌人面前,背着个大喇叭裸奔。
鹰国的潜艇性能再好,士兵操作再专业,在小白龙面前也无所遁形。
唯一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悄无声息地让潜艇消失。
这支舰队元月份那次过来,便如逛自家后花园似得,盘桓了月余之久。
这次休整补给之后,又一次卷土重来。
在心态上,龙国严阵以待,而鹰国海军难免生出轻视之心。
龙国几乎已经称得上底牌尽出,却仍然难以对舰队构成任何实质性的威胁。
唯一具有一定威胁性的岸基反舰导弹,部署的位置也被侦察机看得清清楚楚。
唯一让鹰国人动容的,也只有龙国军队拼死一战的决心与勇气。
这一次出发,鹰国双航母特混舰队接到的任务,还是同上一次一样,对龙国进行极限施压。
任务内容相同,舰队的规模却更加庞大。
从夏威夷赶来的两艘阿利伯克2型驱逐舰和一艘LA级攻击核潜艇也加入了编队。
为了照顾远道而来的友军,舰队指挥部安排两艘驱逐舰分别跟在编队的后方两侧,菲尼克斯号LA级核潜艇则跟在舰队最后方。
一个航母编队,水面舰艇之间,首尾舰船之间距离可能达到上百海里。
水下的潜艇,因为需要前出侦查或者监视后方,散布的范围可能更远,甚至前出200海里都属于正常操作。
西太平洋的上午十一点,正是鹰国西部时间的凌晨一点。
睡得正香的李世铭被手上的个人通讯终端唤醒。
李世铭轻轻抽出被卡佳枕着的手臂,慢慢起身下床。
尽管李世铭动作很轻,卡佳依旧被弄醒。
李世铭帮她盖好被子,轻声道:“港岛那边有点情况,没什么大事,你继续睡吧!我去处理一下!”
卡佳闻言一脸担忧,但还是乖乖听话,没有跟着起来。
李世铭披了件衣服,走进书房,从抽屉里拿出了平板终端。
作战地图上,整个航母编队的动态都表示的清清楚楚,包括天上的、海上的、水下的。
一般情况下,小白龙对鹰国舰队的监视,主要集中在航母的位置。
只需要出动一艘“黑龙号”无人潜艇和一组八条的海豚小组即可。
现在李世铭看到地阵仗,显然是潜龙号搭载的无人设备大规模出动才能得到的结果。
李世铭迅速查看了一遍,然后问道:“小白龙,你准备动手了?”
平板屏幕上弹出小白龙的虚拟形象,她一脸严肃道:“是的指挥官,鹰国舰队大部分舰船已通过马里亚纳海沟,最后一艘新加入的菲尼克斯号攻击核潜艇将在1小时内通过。
我的目标就是它!”
随着小白龙的话语,屏幕上航母编队最末尾的核潜艇所在区域被放大,然后又切换成它行进路线上的海底地形图。
李世铭瞬间明白小白龙意图,他询问道:“你想把它骗去装山?”
小白龙立刻答道:“对,伪造撞山事故,最容易掩盖其受到攻击的痕迹,而且潜艇坠入马里亚纳海沟,鹰国人100年以内都别想把它打捞上来,直接毁尸灭迹。
以后,我让他们在这个地方只敢绕道走!”
李世铭不假思索道:“可以,就按你的计划办。
注意,千万不要引起怀疑!这次面对的可是完整体系的航母编队,不是单独行动的孤狼潜艇!”
潜艇在编队行动时,一般会按照既定路线行进,保持静默,按约定时间与舰队通信,报告方位,接受指令。
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还会释放通讯浮标进行通信。
攻击潜艇,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准确找到潜艇位置而不暴露己方位置。
这些对小白龙说都不算事。
小白龙这次行动的难点在于如何将变成聋子和瞎子的潜艇撞到海底山脉上去,还要阻断潜艇发出的求救信息。
在菲尼克斯号距离驶出马里亚纳海沟边缘约10海里的位置。
01号黑龙无人潜艇正在其行进路线上,携带声学干扰模块,朝菲尼克斯号释放假声呐信号。
在01号黑龙无人潜艇后方0.5海里处,2组16条海豚组成的编队,正在释放干扰气泡墙,用以吸收菲尼克斯号上声呐释放的声波,让其无法产生回波。
菲尼克斯号上的声呐员,听到一片气泡干扰的噪音后,判断出需要向右修正航向。
潜艇水下行进,能见度几乎为零,全靠声呐定位。
小白龙卡在菲尼克斯号完成预定的通讯作业后再发动,将菲尼克斯号一点点引向马里亚纳海沟北侧边缘的一座巨大的海底山脉上。
跟随舰队行动的菲尼克斯号正处在全速前进的阶段,时速高达30节,潜深200米。
一声巨响,长达百米,水下排水量近7000吨的钢铁巨兽与海沟边缘的花岗岩山脉来了一个亲密接触。
这种程度的剧烈碰撞,事先没有任何先兆。
菲尼克斯号上130名艇员,没有做任何防碰撞措施,狭小的艇舱内,瞬间血流成河,九成以上的艇员不同程度受伤。
碰撞的瞬间,除了身体受伤的剧烈疼痛感之外,艇员的心也是一片死灰。
这种程度的碰撞,潜艇耐压壳百分之百破损,什么损管,什么救援都无力回天。
等待他们的只有无尽的深海。
尽管如此,值班副艇长还是第一时间释放了通讯浮标,发出求救信号。
然而,通讯浮标尚未浮到水面,导线便被等待已久的海豚切断。
菲尼克斯号靠着海底山脉的山体,一点点地向海沟深处滑落。
越来越强的水压,将耐压可破裂的潜艇一点点地压扁。
这个过程,对艇内的艇员是一种极致的折磨。
在碰撞过程中便已经被撞晕的那些艇员,也许是这艘潜艇上最幸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