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悄无声息地染上窗棂,殿内掌起了灯。
常禄轻步上前,低声提醒:“陛下,酉时三刻了,该传晚膳了。”
贾琮这才搁下笔,长舒一口气。肩颈处的酸乏感已消散大半,胸中的郁气也仿佛被方才那奇异的和谐抚平。
他侧过头,目光掠过身后宝琴额角沁出的细密汗珠和那双因专注而更显明亮的眸子,眼中暖意一闪。
“嗯。”
他应了一声,目光又转向依旧静静侍立在砚台旁的邢岫烟,她手中墨锭已停,砚池中墨色乌亮浓稠,水光恰到好处。
“今日辛苦你们了。”
贾琮的声音温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点心爽口,羹汤温润,手法也甚好。”
他最后三个字,目光是落在宝琴身上的。
宝琴的脸颊瞬间又飞起红霞,慌忙收回手,屈膝道。
“能……能为陛下稍解疲乏,是臣女的福分。”
声音里是压不住的欢喜。
邢岫烟也微微屈膝,声音依旧清越平静:“奴婢分内之事。”
“都起来吧。”
贾琮摆摆手,目光在两人身上停留一瞬,“晚膳朕在凤藻宫用。你们也早些回去歇息。”
“是,臣女\/奴婢告退。”
宝琴和邢岫烟齐声应道,再次行礼,这才随着引路的宫人,悄然退出了御书房。
殿门在身后合拢,隔绝了那片庄严肃穆。
宝琴长长地舒了口气,这才发觉后背竟出了一层薄汗,心却像浸在温热的蜜水里,甜得发胀。
她忍不住偷偷侧目去看身旁的邢岫烟。
邢岫烟步履依旧从容,只是眼神似乎也有些飘忽。
......
暮色四合,凤藻宫正殿内灯火通明,鎏金瑞兽香炉吐着清甜舒缓的安息香,驱散着白日里最后一丝浮躁。
宝钗端坐在黛玉下首的紫檀木嵌螺钿绣墩上,身上是家常的藕荷色软缎常服,发髻简单挽起,只簪了一支素雅的羊脂白玉簪,通身透着一种沉静温婉的气息。
她手中捧着一盏温热的牛乳茶,指腹无意识地摩挲着细腻的瓷壁。
“……说来也是巧了,”
宝钗的声音清越平稳,带着恰到好处的笑意,目光温和地看向斜倚在贵妃榻上的黛玉,
“臣妾想着陛下连日操劳,便让琴丫头送碗羹汤过去,略尽心意。谁承想,刚吩咐下去没多会儿,莺儿那丫头就来回话,说是远远瞧见紫鹃姐姐也提着食盒往御书房方向去了。臣妾这才知道,娘娘竟也惦记着,遣了岫烟姐姐去送点心。”
她顿了顿,唇边笑意更深了些。
“臣妾当时便想,这可不正是‘姐妹同心’了?连这份体贴都想到了一处。只是……又怕娘娘误会了臣妾,以为臣妾是故意挑了这当口让琴丫头过去,倒显得臣妾心思不纯似的。”
黛玉倚着杏子红云锦引枕,小腹的隆起在薄毯下显出温柔的弧度。
她脸上带着孕中特有的温润光泽,听了宝钗的话,唇边漾开一个了然又带着几分戏谑的浅笑。
“宝丫头,”
黛玉的声音温软,带着一种洞悉世事的慵懒,
“你呀,就是心思太重。你我之间,何至于此?”
她轻轻抬手,指尖点了点宝钗的方向,语气亲昵。
“琴丫头活泼可爱,陛下也喜欢她那份鲜活气儿。她送羹汤去,是她的孝心,也是你的心意。岫烟姐姐心思细腻,做事妥帖,本宫让她送些清爽的点心过去,不过是想着陛下批折子时换换口味,省得积食。”
“这本就是各尽心意的事,哪里就扯得上‘误会’、‘心思’这些了?”
黛玉说着,微微直起身子,端起旁边小几上的温水抿了一口,眼神清澈地看着宝钗。
“况且,琴丫头和岫烟姐姐都是极好的。她们能同时得陛下青眼,留在御前片刻,那也是她们的造化。本宫只有替她们高兴的份儿,怎会多想?”
她顿了顿,目光在宝钗脸上流转一圈,笑意加深,带着一丝促狭。
“莫不是……宝丫头你自个儿心里,反倒有些‘做贼心虚’了?”
宝钗被黛玉这直白的打趣弄得微微一怔,随即脸颊飞起薄薄红晕,嗔怪地看了黛玉一眼,放下茶盏,作势要起身。
“娘娘惯会取笑臣妾!臣妾一片诚心来告罪,倒被娘娘说成是‘做贼心虚’了!既如此,臣妾还是告退,免得扰了娘娘清净!”
“好了好了,”
黛玉连忙笑着抬手虚按,“快坐着,本宫不过一句顽笑话,还值当你恼了?”
她看着宝钗重新坐稳,脸上笑意未减,语气却多了几分语重心长。
“宝丫头,你我姐妹在这深宫之中,互相扶持,心意相通,才是最紧要的。旁的那些枝枝叶叶,不必时时挂在心上,徒增烦扰。陛下待我们如何,我们心中自有分寸。只要姐妹们和睦,陛下安心朝政,便是大善。”
宝钗迎上黛玉真诚坦荡的目光,心中最后一丝因“撞车”而起的忐忑也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暖融的熨帖。
她轻轻颔首,声音温顺而释然:“娘娘教诲的是,是臣妾想左了。”
殿内气氛重新变得温馨而融洽。
两人又闲话了几句家常,宝钗见黛玉眉宇间隐有倦色,便体贴地起身告辞。
“时辰不早,娘娘也该歇息了,臣妾……”
“陛下驾到——!”
殿外太监的通传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打断了宝钗告退的话语,也让殿内温馨的气氛为之一凝。
宝钗的动作僵在原地,脸上闪过一丝猝不及防的愕然。
黛玉眼中也掠过一丝讶异,但随即化为温婉的笑意,扶着紫鹃的手便要起身相迎。
厚重的锦帘已被掀起,贾琮高大的身影裹挟着一身暮霭的微寒踏入殿内。
他已换了常穿的玄色常服,步履沉稳,眉宇间带着批阅奏章后的淡淡倦意,却在目光触及殿内倩影时,染上了一丝温和。
他第一眼便落在正欲起身的黛玉身上,几步上前,自然而然地伸手扶住了她的手臂,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关切。
“快坐着,不必起身。”
随即,他的目光才转向一旁屈膝行礼、姿态恭谨的宝钗。
“臣妾恭迎陛下圣安。”
宝钗的声音清越依旧,只是垂下的眼睫微微颤动,泄露了方才那一瞬间的慌乱。
贾琮虚扶了一下:“端妃也在?平身吧。”
他的目光在宝钗身上停留了一瞬,带着一丝询问的意味,随即又落回黛玉脸上,温声道。
“朕批完折子,想着你这边的晚膳,便过来了。”
他顿了顿,仿佛才注意到宝钗告退的姿态,目光再次转向她,语气随意而自然,
“宝丫头这是要回去?正好,晚膳既已备下,你便留下,一同用些。”
这突如其来的留膳,让宝钗心头又是一跳。
她下意识地抬眼看向黛玉。
黛玉脸上依旧是温煦的笑意,非但没有丝毫不悦,反而带着一种了然,她轻轻推了推贾琮的手臂,嗔道。
“陛下说的是。宝姐姐方才还与本宫说体己话呢,哪有说走就走的道理?紫鹃,快去吩咐小厨房,晚膳多添两样宝姐姐爱吃的清淡小菜来。”
她说着,又看向宝钗,眼神温暖而带着鼓励。
“姐姐快坐吧,正好陪本宫和陛下说说话。”
贾琮也微微颔首,目光温和地看着宝钗,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意味。
宝钗看着眼前二人一唱一和的默契,她压下心头的悸动,重新在绣墩上端坐下,脸上浮现出得体的温婉笑意,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沉稳。
“是,臣妾遵旨,谢陛下、娘娘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