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窗棂,在李处温的书房内投下斑驳的光影。
平日里幽静雅致的府邸,今日却人声鼎沸,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李处温,这位在辽国朝堂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此刻眉头紧锁,面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诸位,情况紧急,老夫不得不将各位请来。”李处温的声音低沉而沙哑,打破了书房内的寂静。
“刚刚得到确切消息,陛下……要回来了。”
屋内的几位官员闻言,脸色皆是一变。
李奭,这位平日里笑容可掬的知枢密院,此刻嘴角也僵硬得如同石头一般。
李奭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平日里保养得宜的面容,此刻也浮现出一丝慌乱。
“太尉大人,此话当真?”李奭的声音有些颤抖,显然,这个消息对他来说,如同晴天霹雳一般。
“千真万确。”李处温沉重地点了点头,目光扫过在座的众人。
“陛下不仅要回南京,还召集了五万兵马,说是要……要视察民情,顺便……秋狩。”
“秋狩?”左企弓,这位须发皆白的司徒冷笑一声,语气中带着一丝嘲讽。
“陛下离开南京多久了?三年?五年?他何时关心过民情?又何时热衷过秋狩?这不过是个借口罢了!”
此话一出,屋内众人皆是心知肚明。
谁都知道,这位天锡皇帝耶律延禧,并非是真心要回南京,而是因为在上京混不下去了,想要回来另起炉灶。
可问题是,南京现在是耶律淳的地盘,他这一回来,势必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而更让众人担忧的是,他们这些年来,可没少在背后议论耶律延禧的是非。
如今他带着五万大军回来,摆明了是要算账。
到时候,他们这些曾经的“贰臣”,恐怕都难逃一死。
想到这里,众人的脸色更加难看,仿佛吞下了一只死苍蝇一般。
李奭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猛地一拍桌子,怒声道:“不行!绝对不能让他回来!他若是回来了,咱们还有活路吗?”
李处温深吸一口气,竭力保持着冷静。
“老夫又何尝不知?可如今陛下拥兵自重,若是他执意要回,我们又能如何阻拦?”
“太尉大人,您是老成持重,可如今都火烧眉毛了,还顾忌这些做什么?”李奭有些激动地说道。
“依我看,咱们就应该先下手为强,绝不能让陛下踏入南京一步!”
“话虽如此,可具体该如何做呢?”左企弓捋了捋胡须,语气凝重地说道。
“如今秦王殿下继位已久,根基稳固,若是我们贸然阻拦陛下,恐怕会落人口实,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秦王殿下……”李处温喃喃自语,
“太尉大人,如今是非常时期,就不要再瞻前顾后了!”李爽,这位年轻气盛的进士站起身来,语气坚定地说道。
“秦王殿下宅心仁厚,爱民如子,深受百姓爱戴。若是陛下回来,势必会扰乱南京的安定,让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为了南京的百姓,为了大辽的江山社稷,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让陛下回来!”
“李爽说得对!”李奭附和道。
“如今秦王殿下膝下无子,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才不便直接拒绝陛下入境。若是秦王有子,陛下又怎么可能回来?”
左企弓闻言,沉思片刻,缓缓点了点头。
“话虽如此,可就算我们想要阻拦陛下,也需要一个合适的理由。总不能明说我们不欢迎他回来吧?”
李处温闭上眼睛,沉吟良久,终于下定了决心。
“诸位,老夫有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众人闻言,连忙竖起耳朵,等待着李处温的下文。
“依老夫看,我们不如……迎秦王回来,做太子。”李处温缓缓说道,每一个字都仿佛千斤重,重重地砸在众人的心头。
“迎秦王回来做太子?”众人闻言,皆是愣住了,一时之间无法理解李处温的意思。
“没错。”李处温点了点头,解释道。
“陛下此次回来,名义上是视察民情,实则是为了争夺皇位。若是我们迎秦王回来做太子,便可以名正言顺地拒绝陛下入境,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纷争。”
“妙啊!”李爽率先反应过来,兴奋地说道。
“此计甚妙!如此一来,我们便可以师出有名,就算陛下再怎么蛮横,也无法强行入境!”
李奭也连连点头,赞同道:“太尉大人果然是老谋深算,此计简直是天衣无缝!”
“可是……”左企弓仍然有些犹豫。
“秦王殿下真的会答应吗?他若是拒绝了,我们岂不是白忙一场?”
“事到如今,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李处温叹了口气,说道。
“老夫会派人去萧干府上,与他商议此事。若是他能够同意,此事便有成功的希望。”
“萧干……”众人闻言,眼中皆是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
萧干是奚六部大王,兼总知东路兵马事,手握重兵,在辽国朝堂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若是他能够支持迎秦王为太子,此事成功的可能性将会大大增加。
“事不宜迟,老夫这就去安排。”李处温站起身来,语气坚定地说道。
“诸位,成败在此一举,我们一定要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众人也纷纷起身,拱手应道:“谨遵太尉大人之命!”
一夜无眠。
次日,天刚蒙蒙亮,李处温便匆匆赶往皇宫。
今日的皇宫,气氛格外紧张。
往日里熙熙攘攘的宫道上,此刻空空荡荡,只有几个身穿盔甲的士兵来回巡逻,显得格外冷清。
李处温一路来到皇后的寝宫,发现萧干、耶律大石、张琳等人早已等候在此。
众人互相点头示意,谁也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等待着皇后的召见。
没过多久,一个宫女走了出来,尖着嗓子说道:“皇后娘娘有旨,宣李处温、萧干、耶律大石、张琳觐见!”
众人闻言,连忙整理了一下衣冠,跟随宫女走进了寝宫。
寝宫内,皇后萧氏端坐在凤椅之上,面色平静,看不出喜怒。
“臣等参见皇后娘娘。”众人跪倒在地,齐声说道。
“都起来吧。”萧氏的声音平静而威严,让人不敢直视。
“今日召集诸位前来,是为了商议一件事。”
“娘娘请讲。”李处温恭敬地说道。
“陛下即将回京一事,想必诸位都已经知道了。”萧氏缓缓说道。
“对于此事,诸位有何看法?”
李处温深吸一口气,知道关键时刻到了。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萧氏,说道:“娘娘,臣以为,陛下不宜回京。”
“哦?”萧氏挑了挑眉,似乎有些意外。“为何?”
“陛下离开南京多年,对南京的情况并不了解。”李处温解释道。
“若是他贸然回京,恐怕会扰乱南京的安定,让百姓人心惶惶。更何况,如今秦王殿下继位已久,根基稳固,若是陛下执意回京,势必会引起一场纷争。”
“你的意思是……”萧氏的语气有些冷淡。
“让本宫拒绝陛下入境?”
“臣不敢。”李处温连忙说道。
“臣只是觉得,为了南京的百姓,为了大辽的江山社稷,我们应该慎重考虑此事。”
“那依你之见,应该如何是好?”萧氏问道。
李处温定了定神,说道:“臣以为,我们不如迎秦王回来,做太子。”
“迎秦王回来做太子?”萧氏闻言,脸色微微一变,“此话何意?”
“如今秦王殿下尚未立后,膝下也无子嗣。”李处温解释道。
“若是我们迎秦王回来做太子,便可以名正言顺地稳定朝局,凝聚人心。如此一来,就算陛下想要回京,也找不到任何理由。”
萧氏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权衡着利弊。
“可是……”她犹豫着说道。
“若是我们真的这么做了,岂不是……岂不是置陛下于不顾?”
“娘娘!”李处温提高了声音,语气有些激动。
“如今是非常时期,我们不能再顾及陛下的感受了。为了南京的百姓,为了大辽的江山社稷,我们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
萧氏看着李处温坚定的眼神,内心开始动摇。
她知道,李处温所说的话,并非没有道理。
如今的局势,确实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若是她再不做出决断,恐怕整个南京都会陷入混乱之中。
可是,她毕竟是耶律延禧的皇后,若是真的做出对不起他的事情,她又该如何面对他呢?
“此事……容本宫再想想。”萧氏叹了口气,语气有些疲惫。
“你们先退下吧。”
众人闻言,连忙起身告退。
李处温走出寝宫,回头看了一眼紧闭的宫门,心中充满了担忧。
他不知道,萧氏最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太尉大人。”身后的萧干走了上来,低声问道。“娘娘怎么说?”
李处温摇了摇头,叹了口气。“娘娘还在犹豫。”
萧干闻言,眉头紧锁,脸上露出了担忧的神色。
“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萧干低声问道。
李处温抬起头,看着远方,目光深邃而坚定。
“接下来,就看萧大王的了……”
李处温意味深长地看了萧干一眼,欲言又止,随后便转身离去。
留下萧干独自一人站在原地,眼神复杂,似有千斤重担压在肩上……
阳光有些刺眼,李处温眯了眯眼睛,老脸上沟壑纵横,像饱经风霜的树皮。
空气中弥漫着皇宫特有的香料气息,但此刻,他闻到的却是阴谋的味道,刺鼻,呛人。
寝宫内,萧干魁梧的身躯像一尊铁塔般矗立着,花白的胡须在阳光下闪着银光,他瓮声瓮气地说道:“娘娘,太尉大人所言极是!陛下久离南京,人心思定。若此时贸然回京,恐生祸端!老臣愿以项上人头担保,迎秦王殿下为太子,乃是万全之策!” 声音洪亮,震得屋内的空气都嗡嗡作响。
张琳那张 ?????????笑呵呵的脸上,此刻也满是严肃,他捋了捋山羊胡,慢条斯理地说道:“娘娘,老臣附议。秦王殿下仁德爱民,深得民心,由他继承大统,乃是众望所归。陛下那边……唉,老臣不敢妄议,但眼下,稳定大局才是重中之重啊!” 说罢,还意味深长地叹了口气,仿佛真是为了国家大事操碎了心。
耶律大石面色冷峻,像一块千年寒冰,他抱拳躬身,声音低沉而有力:“娘娘,臣以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如今局势危急,若再犹豫不决,恐怕会铸成大错。臣愿领兵,护卫南京,确保万无一失!” 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听得人心里发寒。
萧氏听着几人的表态,心中百感交集。
她当然知道,这些人并非真的为了她和耶律延禧着想,他们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为了在这场权力斗争中站稳脚跟。
但是,她也明白,他们说的都是事实。
如今的耶律延禧,已经众叛亲离,大势已去。
如果她还执迷不悟,恐怕只会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秦王那边……你们觉得如何?”萧氏的声音有些颤抖,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盼。
“娘娘放心,秦王殿下宅心仁厚,定会以大局为重。”张琳笑眯眯地说道,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萧氏深吸一口气,缓缓闭上了眼睛,纤细的手指紧紧地攥着凤椅的扶手。
片刻后,她猛地睁开眼睛,目光坚定地看向一旁的侍女:“去,宣秦王殿下觐见!”
侍女领命而去,寝宫内再次陷入了沉默。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压得人喘不过气。
没过多久,耶律淳便匆匆赶来。
他身穿一袭月白色长袍,面容俊朗,气度不凡。
只是,那双眼睛里,却闪烁着让人难以捉摸的光芒。
“母后,不知您召儿臣前来,有何要事?”耶律淳恭敬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试探。
萧氏看着自己的这个儿子,心中五味杂陈。
她知道,耶律淳一直对皇位虎视眈眈,只是碍于她和耶律延禧的存在,才不敢轻举妄动。
而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淳儿,陛下即将回京一事,你可知道了?”萧氏开门见山地问道。
耶律淳点了点头,”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看法?”萧氏继续问道,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威严。
耶律淳沉吟片刻,缓缓说道:“父皇回京,乃是天经地义之事。儿臣理应率领百官,恭迎圣驾。”
“只是恭迎圣驾吗?”萧氏的语气陡然转冷,目光如刀般射向耶律淳。
耶律淳心中一凛,连忙跪倒在地:“母后明鉴,儿臣绝无觊觎皇位之心!只是,如今南京百废待兴,人心不稳。父皇若此时回京,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动荡。”
“你的意思是?”萧氏眯起了眼睛,语气危险。
“儿臣以为,此事应该召集百官,共同商议,集思广益,方能做出最明智的决定。”耶律淳小心翼翼地说道,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萧氏闻言,沉默了片刻,缓缓点了点头:“也好,就依你所言。传本宫懿旨,召集城中所有三品以上官员,明日午时,于太和殿议事!”
侍女领命而去,耶律淳长舒了一口气,如释重负。
他抬起头,感激地看了萧氏一眼:“母后英明!”
萧氏摆了摆手,疲惫地说道:“你先退下吧。”
耶律淳恭敬地告退,转身离开了寝宫。
寝宫内,只剩下萧氏和几位心腹大臣。
“娘娘,您真的要召集百官议事?”张琳有些担忧地问道。
萧氏点了点头,语气坚定:“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了。本宫倒要看看,这些墙头草,到底会倒向哪一边!”
“娘娘圣明!”众人齐声说道,只是,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不同的表情。
夕阳西下,将整个皇宫染成一片血红色。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仿佛暴风雨即将来临。
“传旨下去,封锁皇宫所有宫门,没有本宫的允许,任何人不得进出!” 萧氏的声音在空旷的寝宫内回荡,带着一丝决绝。
宫女太监们噤若寒蝉,飞快地奔走着,传递着皇后的懿旨。
李处温站在窗前,看着远方,眼神深邃而复杂。
他知道,明日的太和殿,将会是一场腥风血雨。
“太尉大人,你说,娘娘会怎么做?” 李爽站在李处温身后,轻声问道。
李处温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地说道:“明日,自会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