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着周舟哥,小树自然而然就将心里话说出来了,说完他又将一颗泡儿果塞进嘴里,酸酸甜甜的口感抿开,小孩眉宇间的郁闷消散了些。
没喊阿爹啊……那真是好大的烦恼了。周舟觉得可爱,他笑了一下:“那你想不想喊?”
小树点点头。
“可我找不到适合机会喊。”
有时候他会想,要是,要是大胡子和阿娘成亲的第二天他直接喊出口就好了……错过那次机会,竟是一拖再拖,时间越长越发扭捏,更羞于喊出口。
真叫小孩苦闷。
他是很想喊的。
周舟放下手里的一串蒜头,学着他将一颗浆果放进嘴里,一大一小说起隐秘的小孩心事。
“那你阿娘有没有说什么啊。”
“阿娘要说什么?”
“没让你改口吗?”
小树更为苦恼地挠挠头,心想,阿娘自己都没改口呢……
“她知道的,阿娘让我想喊再喊。”
好吧,周舟有点好奇素姨为什么不直接让小树喊呢?小树害羞,李叔不方便做要求,可是素姨可以啊。
要是素姨当着父子俩的面,当场开口让小树改口喊“阿爹”,小树就有理由喊了,他成天在外“我阿爹我阿爹”的,指定乐意……
那不就顺理成章了吗,他有点想不明白。
周舟不知道的是,方素自己慌乱着呢,明明是二嫁,可成亲后的生活,每一日都如同掉入蜜罐般新鲜甜蜜,面对丈夫的直白和热情已经叫她手忙脚乱面红耳赤……小树嘛,只堪堪能在他面前维持作为阿娘的稳重,其他的,真的顾及不到了。
“没事啊,没人会怪你,”周舟安慰小树道,“某一天就会喊了,和吃饭喝水一样自然,到时就会喊了。”
得了安慰,小树心里舒坦了些,不过他又追问:“那是哪一天啊?”
“嗯……也许是明天,也许是后天,也许是阳光明媚的那天,也许是下雨打雷的那天。”
周舟告诉小树:“每一天都有可能。”
小树背着小背篓离开后,他走去新房喊孟辛出来赶走大鹅,又将手里的浆果小斗给他:“吃吧,小树给的,酸酸甜甜挺好吃。”
孟辛立马抓着小竹条往篱笆墙外看:“那他呢?”
“他走啦,辛哥儿快快,大鹅又来了!”
两只大鹅摇着屁股,抻脖子往这头走来,孟辛立马回身甩着小竹条赶跑。
家里后院的菜地种得满满当当,周舟想种蒜黄,只好来蹭新房前院的菜地。
周娘亲听从儿子差使,任劳任怨找了锄头和木桶,晃起裙摆满头大汗和他锄地:“要不你去睡个午觉吧,娘和小辛种,你说要怎么种?”
“就挖两个浅浅的坑,将蒜头埋进去,浇水,用木桶倒扣盖住就好了。”
带着身子也闲不住,看他兴致勃勃挥舞锄头掘土,周娘亲忍不住戏谑道:“小则不在家,你倒是生出一身劲儿。”
不睡午觉不做针线活,偏偏要种菜。若是小则在家,小宝就跟长在对方手臂上一样,前前后后走哪儿都挽着人不松手,拿个碗倒个水也要指使人。
周舟脸红起来。
他抓着锄头恼羞打岔:“哎呀,种菜就种菜,讲那些个干嘛呀。”
周娘亲笑笑,没再抓着这事儿说。
“小宝,不分蒜瓣吗?”
“不用,这样才长得多。”周舟可比娘亲多种了两年菜,有经验,说起来语气笃定胸有成竹,他直接将整个蒜头放在浅坑,一颗一颗围成一个圆,再用锄头将泥土堆上去浇水,另外一个坑也是如此。
周娘亲看着两个倒扣的木桶,心里隐隐担忧,蒜头不见光能发芽嘛……见小宝一脸满足,也就没吭声。
周舟种了蒜头还不过瘾,又问娘亲:“咱再闷点豆芽吃吧?”
那两桶白石滩带来的河沙特别好用,撒入豆子浇水闷个三四天就能挖,他喜欢绿豆芽,郑则喜欢黄豆芽,两桶都闷点。
周娘亲无奈,她都累了,儿子却不知道哪里来的一身劲儿。
傍晚郑则拉货回家,赶骡子赶进牛栏喂草,货放着没卸就先喊:“粥粥——”
喊了两声没人应,他进院想找夫郎先说说话。
厨房飘出阵阵香气,欢声笑语不断,孟久那副高声嗓门吐字清晰,一句连一句不停说着酒楼发生的新鲜事,他说完刚停嘴,粥粥就接话问道:“后来呢,后来是谁付的饭钱?”
郑则:“……”
探头往里看,阿爹和鲁康也在,一家人整整齐齐全挤在厨房里了,他撑在窗台听了一会儿,仍是没人发现,郑则不高兴地敲敲窗户,鲁康喊道:“大哥!”
周舟扭头寻人,高兴道:“你回来啦?”
看到郑则,他就想起油炸的香酥黄豆,一时也没管厨房有旁人,挖了一勺子就往窗外送,直直怼到他嘴边:“咸香的炸黄豆,你快尝一尝。”
郑则眼里终于泛出点笑意,一口全吃进嘴里嚼得脆响。
郑老爹摸摸大脑门起身,自言自语道:“哎,我得去看看骡子怎么样了……”
大伯走鲁康也走,他也要去看骡子。
郑大娘喊道:“看啥骡子?还有一个菜就吃饭了,等会儿还得差人去喊你俩是不是?”
那爷俩已经走到堂屋了,郑老爹的声音传来:“不用喊!”
逛一圈就回了。
孟久两头看看,勤快地擦桌摆凳,语气轻快说道:“没事大娘,等会儿我去喊。”
窗户这头的两人仿佛没听到家人的交谈,已经说起小话来了,周舟隔着窗台努力凑近他相公,小声说道:“今晚切了腊肉焖饭,不吃豆角……”
郑则好笑地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饭后两人牵手散步,身边跟着两只疯狂乱窜的狗,这几日阳光灿烂,傍晚余霞成绮,光照柔和迷人。
夫夫俩在荒地附近转悠一阵,等豌豆和黑豆疯过劲儿后,再往村里池塘方向逛去。
“圪节村的笋干收完我就停手,”郑则捏了捏粥粥的手,边走边商量,“只收一家不收另一家,村民落差大,干脆都收了。”
他这两天外出收货掺着别的事,一天只能跑一趟,笋干收满一车,没轮到的村民都眼巴巴看着,生怕这个商贩不来了,那眼神也叫人心生不忍。
“那临泉村不去了吗?”周舟问。
“先不去,”郑则收货银钱有数,若只收一半再跑去临泉村,两个村子各有一半的村民卖不出笋干,难免失落不满,干脆先收完圪节村的,“得先去收虾皮鱼干,和平良镇一品堂的供货关系不能断。”
而且临近端午节,郑则想顺道收点咸鸭蛋。
周舟抱紧他的手臂,想起永安镇那个脾气古怪的项掌柜,“你会去百珍阁吗?”
“去的”,郑则点头笑道:“去年和项老板谈好了,夏天会供一批长节货与百珍阁,好补上夏秋的笋干空档。”
好多事情要忙活,田地里的活儿他是忙不上了,幸好家里有鲁康那小子,至少两亩水田的鱼苗和家里驮畜的草料不用操心……
“舟哥儿,来散步呢?”
夫夫俩回头看,原是静姐儿和林启宁也抱着孩子出门遛弯,身边还跟着一个大壮,哎呀有胖娃娃可以逗了,周舟高兴道:“静姐儿,好久不见!”
郑则也朝林启宁点头招呼,哥儿女娘有停下来说话的意思,汉子也走开几步闲聊。
静姐儿抱着孩子笑道:“你之前送来的蜀葵花种子开花了,啥颜色都有,花苞挺多,估计能开一整夏,谢谢你啊舟哥儿。”
林启宁考上秀才后静姐儿谨听丈夫教诲,生怕给他带来麻烦,更是少出门找人闲聊,加上两家离得远,一来二去的,住一个村里竟也没见上几次面。
周舟高兴道:“我家的才开了一两朵,花苞是真的多……”话说着,静姐儿怀里的娃娃踢蹬了一下腿,伸出小手作势要抓,唔唔啊啊,两只大眼睛眨啊眨,似是对眼前人感到好奇。
“真可爱,你叫什么呀?”周舟弯腰逗道,他伸出一根手指让孩子抓住。
跟在一旁的大壮回道:“我妹妹叫桃妞儿!”
虽然当初他是希望婶婶能生个弟弟,好陪他一起抓蚂蚱,知道是妹妹后他失落了一阵,后来家人教他妹妹妹妹地喊着,觉得妹妹也挺可爱的,不抓蚂蚱也行。
桃妞儿……周舟心想,村里小孩的名儿一个赛一个好听。
阿福好听,桃妞儿好听。
怎么偏偏他家宝宝是“铁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