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后,大家坐在一起闲聊,也商量一下明天祭祖的事。
“咱们明天一早就去,把杂草除一下,打扫干净一点,所有人一起去。闺女,你们一家也一块去,沐晨兄弟俩身上也流着咱们老苏家的血,老祖宗们看到他们这么出息,肯定也会很开心。”
苏爷爷一一交代。
“好的,爹,祭祖的东西我已经都买好了。”苏爸爸点点头。
“好的,爹,我们明天早上早点回来。”苏小姑夫妻俩也跟着应下。
“我等下去跟村里的长辈们说一下这事,看他们要不要一起去。”苏家是有祖坟的,村里很多人家都是同一个祖宗。
事情说完,苏小姑缠着苏奶奶给她说他们在京市的事。
她和丈夫打算亲自送俩孩子去报到,他俩也顺便在京市好好玩一玩,辛苦工作了这么多年,俩孩子出息了,他们也该犒劳一下自己了。
“好呀,娘给你好好说说。”苏奶奶没有什么不答应的,她很乐意和闺女聊这个。
……
在一大家子的欢声笑语中,一个下午很快就过去了。
苏小姑一家和苏二叔一家是吃完晚饭才回去的。
苏二叔家的二儿子苏杰也参加了高考,不过他成绩一般,只考上了本市的一所普通大学。
虽然跟麦芽和李沐晨兄弟俩比算不上什么,但苏二叔一家却是非常高兴的,不管怎么样,以后他家老二不用在地里刨食了!
所以,苏二叔也给苏杰摆了酒的。
大家都走后,苏爸爸夫妻又拿着谢清和麦芽的通知书仔细看了看,怎么看怎么喜欢。
他们的闺女和女婿都特别棒!以后啊,再也不用担心女婿会抛弃闺女了。
兵兵和妞妞也是紧紧盯着通知书,两人眼里都闪着异样的光芒,心中暗暗发誓,他们也要努力学习,将来和姑姑一样考上京大!
第二天一早,苏家院门口围满了人,都是要和苏家人一块去祭祖的。
他们也想趁着这个机会,诚心求求老祖宗保佑他们家的孩子以后也能有出息,能够考上好大学。
苏家人都准备好了,俩孩子今天请假了,要一起去祭祖。看到村里来了这么多人,他们很高兴,这应该是大半个村的人都来了。
“谢知青,你和麦芽都是好样的!”苏大爷爷满脸慈爱地看着谢清,他们当初没看错人,这个年轻人确实很优秀。
他们村大部分的知青都很不错,也没有发生别的村那种知青抛妻弃子、抛夫弃子的事。
“谢谢苏大爷爷!”谢清乖乖道谢,他一直都很尊重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辈。
“你们准备好了吗?咱们该出发了。”苏大爷爷满意地点头。
“准备好了。”
半个村的人浩浩荡荡地朝祖坟地出发。
坟地上都是一些枯萎的杂草,新的还未长出来,加上他们人多,很快就全部清理干净了。
苏家人和长辈们站在最前面,齐齐给祖宗们磕头,大几百号人一起跪下磕头的场面还是挺壮观的。
磕完头后,由苏爷爷郑重地给祖宗们说家里三个孩子考上京大的事,谢清和苏杰、许婉、宋嘉宁考上大学的事自然也说了。
许婉考上的是苏成部队所在市里的一所还不错的大学,宋嘉宁考上的是京市的一所重点大学。
还给祖宗们解释了一下麦芽为什么没有回来,他相信祖宗们会理解的,孙女现在做的也是有意义的事。
说完后,又让谢清把报纸给祖宗们读一读。
大伙都安静了下来,不仅祖宗们要听报纸上说了啥,他们也想听啊!
为了尽量让大家都能听到,谢清是大声朗读的。
报纸读完,先把报纸烧给祖宗们,才开始烧纸钱。
“谢知青,咱们祖宗挺多的,就一份报纸会不会不够?我怕祖宗们在底下哄抢啊。”人群中不知道是谁突然说道。
“对呀,还有没有多的报纸啊?”大家一听,确实是这个理啊。
“那个,我只带了一份报纸。”谢清有点尴尬,他确实没想到这个问题。
“我有!我带了!”苏同兴奋地挤到前面,这份报纸他昨天拿到后,除了洗澡睡觉外,一直随身携带着。
“不过,谢知青,你家还有没有?等会回去能不能重新送我一张,我太喜欢了。”
“好的,苏同哥,多亏你带了,待会回去我就拿给你,我带了不少回来。”就算给苏家人分了一些,他手上还有不少。
“行,那我就放心了,给你。”
又烧了一份报纸后,苏家人边烧纸钱边求祖宗们保佑他们以后越来越好。
苏家人烧完纸钱磕头后就让到了一边,其他人也要烧。
每个烧纸钱的人求的东西都差不多,大家同为苏氏祖宗后代,祖宗不能太偏心只保佑苏会计家,他们也需要祖宗保佑!
这场祭祖由于人数众多,整整持续了一个上午,主要也是其中有部分人求的东西太多了。
祭祖结束,大家的心情都特别好,有一种改明儿他们家孩子也能考上大学的迷之自信。
下了山后,其他人都回去了,长辈们则是去苏家坐坐,他们也想看看京大的通知书是啥样的,在去见老祖宗之前能看一眼,他们也满足了。
到时候见了老祖宗们,还能给他们好好聊聊京大的通知书的样子。
长辈们欣赏完通知书,也没在苏家多待,毕竟是午饭时间,他们不便过多打扰。
下午,大队长和村长来了苏家。
“叔,婶子,麦芽考上京大是全村光荣的事,咱们村虽然财力有限,但该给的奖励不能少,我们决定奖励麦芽一头猪,再加一百元,正好给你们办酒席用,你们觉得怎么样?”
这是村长和大队长认真商量后定下的,这也是他们村目前最大的能力了。
有了麦芽高中状元和村里多人考上大学的事,今年的先进村肯定是他们柳树村!
其他考上大学的人,村里也给了奖励,不过不多,本村的奖励十元,知青们奖励五元。
村里这样做,也是希望麦芽和他们以后别忘了村里人,如果有能力,可以伸手拉村里一把。
“那就谢谢村里!谢谢大家了!”苏爷爷高兴地道谢,村里情况他们都清楚,村里确实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