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志平和金侠上网的时候,金侠也觉得这么高的价格不如买在市里,毕竟市里会很方便,以后小孩上下学都可以自己回来走呢?
本来志平还在摇摆不定的想法就被大风吹跑了。金侠的话远比案场的工作人员,也远比中介小刘的话要重要十倍。只是选不到合适的房子志平又要从头再来找啊找。
志平竟也想不好在哪里买了?好像巢州市场有几千套房子,但就没有一款合适你。他在电脑上看着巢州地图,惆怅地划来划去。
金侠发来视频,他便点接了。那边金侠朝他挥挥手,便撅着嘴做着亲吻的动作,然后问“小哥哥发什么愣啊?”
志平摇摇头说“没什么事,就是房子定不下来。”
“再看看吧,又不着急,我又不是没有房子不嫁的人,我只是看上你的人哟。”
志平的笑容就像乡下锅塘烧火,在拱火的瞬间,“轰”的一声,整个脸上就红光满面了!
“去他妈的,我才不在意呢,只要还能天天跟你聊聊天!”
“就是啊。”金侠愉快的回答,很快,金侠又问志平,这次她去过瓦厂,父母对她看法如何呢?志平想都没想就回答:“没说什么啊,挺好的,觉得你通情达理,说话有商有量,乐观知足,心宽体胖……”
那边金侠就哈哈大笑起来,半天才说:“我这边父母对你印象很好,觉得你是个知书达理的人,你父母如果对我没啥意见,那我们的事就没什么问题了,下次我再来把户口本带过来,就可以领证了!”
“那好啊,谢谢你哦!”志平虽然坐在瓦厂桥头的房间里,心早已飞到遥远的谯县了。
志平关心金侠这次来巢州有没有影响培训呢?
“没影响,我写的论文主任看了说,比他们参加培训的人写的还好。”说完又忍不住嘿嘿笑起来。
“你们做老师真舒服!”
“舒服啥呀,又没钱,学校就是个清水衙门呢!”
“可是能看很多书呀!”
“你就是个书呆子。”
金侠责怪志平是个书呆子的时候,眼里都充满着柔情。
金侠像是在网上查资料,志平只看着金侠一会儿用笔写几个字,一会儿抬头认真的看着屏幕。隔着千山万水,但志平觉得金侠就在身边。那熟悉的声音,熟悉的面容,和高高的鼻梁衬托着金侠的脸庞,永远是那么俊秀。
上网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志平抬头望向窗外,已是夜阑人静的时候了,秋虫在河边的荒草里有气无力地叫着。
志平跟金侠道了晚安,在屏幕上打出一连串爱心的表情,仿佛自己真真切切拥抱着金侠似的满足。
下线后,志平还是觉得那个恒大的楼盘很吸引人,关键是那好几万的中介费真是诱人啊。他仿佛绕开中介买了这套房子,便宜了好几万块钱呢!
躺下来睡觉时,志平才看到手机上面有好几个包装箱厂打来的未接电话。看看时间太晚了,志平就没回电话,只是担心是不是产品质量又出问题了。
这段时间他确实没多少功夫管包装箱了,上次的锯渣那么多木棍子,每次关大伯都提醒工人捡出来扔掉,但毕竟是额外的工作,工人有时也不情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应付着,所以做起来的包装箱多少会有质量问题了。
志平想着等会给供应科杨科长发个短信吧?
志平一直觉得包装业务是个鸡肋,也赚不了多少钱,还不断反馈质量不好。
然而现在志平要在巢州买房,口袋里钱不够使,又觉得每年20来万的货款不用跑市场就有四五万块钱的利润了,又暗自庆幸,只是搞不清楚连续几个电话要说什么呢?
没想到杨科长很快就回短信了,问志平还没休息吗?
志平这才拨过去电话,杨科长一接就说也没什么事的,就是厂里接了一批外贸出口的单子,海关检查的很严,计划让你们两个厂家做一批质量好的包装箱,要求外观质量都稳定,长途运输陆路水路来回调拨。千万不能碎了,价格嘛,供货商自己报,哪家实惠用哪家。就是我说的第一外观,第二就是耐用,便于运转嗯嗯。”
志平一直静静的听着,等杨科长说完,他才问那需要签合同吗?
“肯定要签,明天来办公室签,如果哪家做的好,我们也就选一家了,省的仓库车间都很麻烦,货又不多,手续不少,嘿嘿嘿!”
说完,杨科长自己都笑了。
志平心里很清楚,去年就说计划用一家产品,质量稳定的就好。但后来志平还是看到那家一直在供货,而且供的趟数比志平他们还多。
志平觉得这个深夜电话让他浑身来劲,他要用心做一批,争取打败竞争对手。
第二天,志平早早去了合肥机械厂,赶到那里已是中午快下班的时候了,简单看了协议,觉得没意见,这实在提不出什么异议来。因为只有厂里对你提要求,你还得毕恭毕敬的讨好杨科长他们才有生意做,哪里还提什么要求呢!
即使考虑了好久想涨价,也只能说是运费涨了,材料涨了,小心翼翼的涨一点,以应付油价材料的上涨,其他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今天杨科长倒是很客气,给了志平两张肉菜饭票,让他在厂里食堂吃饭,再过来签合同。
厂里的内部食堂提供营养午餐,志平看到几个车间收货的工人也在熟悉地跟他点头。工人们只顾埋头苦干,很显然,出力干活的人饭量更大,他们每个人都是满满一大海碗。志平端着饭碗,想要找个宽敞的位置,便往里面的拐角走去。坐下来时他才发觉对面坐着王厂长,正朝他点点头。老王便往里面挤去,腾出更多的位置给志平,他关切的望着志平说坐吧坐吧!
志平赶紧坐过去,觉得老王真是个慈祥的长辈,老王看到志平碗里并没有多少肉,便将自己的那份菜推到志平面前,说“你吃吧,我还没动筷子。”
志平更加感动,他只朝着王厂长的点点头,什么话也没多说,就把一个大肉圆夹过来,头也不抬的吃了。王厂长很满意地望着志平吃的那么香,过了一会才问,最近厂里可忙嗯?
“还好,不过我事情多哦。”
王厂长忽然明白他还是个30多岁的小伙子,一个人办厂事情肯定要多呀。又关心地问:“你最近瘦了,比夏天瘦,不过精神很好,要多注意休息呢!”
“嗯嗯,我睡眠很好。”志平嘴里嚼着肉丸,一边说一边点头。他看到王厂长真是一个心地善良,通情达理的好人。转念一想,或许是他岁数大了,经历的事情太多,什么样的供应商没遇过,什么样的套路没见过的,他只是对自己执着的努力心生好感吧?
王厂长吃完饭便去车间那边转去了,志平则采购部去找杨科长过来把合同签了,他觉得只要有王厂长管生产,他认真点,不掺假就不会出问题的。
附着那笔5万的供货合同,还有详细的清单,志平拿着清单看,他想质量好一点,不过就是锯渣和粉末的比例恰当,竹条的多少。
签过合同志平单独去王厂长的办公室,想再多问一些关于这份合同杨科长没告诉他的事。
王厂长有些诧异,他没看志平的签的合同,只告诉志平自己不再分管生产了。
志平心里既惊讶又失落,王厂长给他倒了杯茶,简单的问了几句,就说他们一开始还认为志平是老姜的儿子,老姜让儿子来做包装项目,可后来才知道老姜自己把做不下去的厂转给他了。
王厂长说厂里是愿意两家供货的,这样好有选择,如果独家经营,每次都是会有质量问题。
志平听了,连连点头,只是这几句话,他就觉得老王像是父亲一样的真诚。老王又说,厂里是关心质量的,只要质量没问题,并不需要什么打点费用的。
但老姜和杨科长他们应该做了动作,老王问志平可能都花了不少打点费了吧?
这让志平大吃一惊,他何止是打点费,连门卫进门都要5000块钱呢。更别说打点铲车师傅的了,如果师傅不高兴,铲车的爪子随便歪一点,质量再好的板子也开裂了。所以志平为了铲车师傅都不知请吃过多少饭了。
只是听了王厂长的一番话,他心里既难受又感动,同时又想到老姜真是生意人啊,当初为了脱手,什么条件都答应,现在成功抽身,又想着办法揩油。
只是三年前志平,那么真切地认为老姜在无私地支撑着他,尤其在资金上。志平只要是生产资金要多少有多少,他年少心热,以为老姜是他的贵人,如今才知道大家都戴着面具。
只是要看清一个人需要时间,更需要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