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传闻中的五号坦克吗......”
“光是看着就让人感到震撼啊。”
奥古斯特皇后的葬礼结束之后,德意志帝国立即进入了“卡罗卢斯作战”的最后准备阶段。
当初被德军戏称为“尖叫汉斯”的火箭炮原型“喷烟者”(Nebelwerfer),如今终于被安装在了装甲车与坦克上,变成了真正的“自走火箭炮”(panzerwerfer)。紧随其后问世的,还有“V系列”火箭。
与此同时,在东线的另一端,那位未曾移民美国、留在祖国乌克兰的西科尔斯基,也研制出了世界上首款量产型直升机R-4。
来自盟军的无数战争机器,正如钢铁洪流般汇聚于东线战场。
那种场面足以让任何旁观者屏息。成百上千的火炮与坦克无声列阵,履带碾碎积雪,炮口在冬日的空气里泛着寒光。
“虎式......”
然而,在这一切新锐武器之中,最令德军寄予厚望的,无疑是五号坦克。
它是即将担负起东线攻势主力的“钢铁猛兽”,是装备了与虎王(tiger II)同型71倍径8.8厘米炮的强化版五号坦克“虎式”(pzKpfw V tiger)。在这个历史的分岔口,它比原本的世界更早、更强地诞生了。
“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开的坦克吗。”
在送别外祖母之后重返东线的克里斯蒂安,嘴角微微一扬,伸手抚摸那倾斜的装甲钢板。那坚冷的触感告诉他一切——
四号坦克固然优秀,但眼前这头野兽,已经完全是另一个次元的存在。
“难怪研发和量产都拖了那么久。”
“听说那些伊万的KV-1虽然皮糙肉厚,但在这家伙面前连反抗都办不到!”
无论是弗朗茨、约瑟夫,还是克里斯蒂安的其他部下,全都难掩兴奋。
这坦克被命名为“虎”,并非浪得虚名。
若说钢铁汉斯是战场上的骑士,那么“虎式”就是传说中的巨兽。它的名字里仿佛蕴含着古老日耳曼传说的回声,带着寒铁与鲜血的威严。
“对了,听说四号坦克这次也换上了70倍径的7.5厘米炮?”
“没错,比原先的48倍径炮初速更快,穿甲力和命中率都大幅提升。”
“看来父亲已经打算和斯大林做个了断了啊。要是我是苏军,恐怕得哭出来。”
克里斯蒂安笑着摇头。毕竟那支70倍径炮,原本是理论上只该装在未来“黑豹”坦克(panther)上的武器。而此刻的他尚不知“黑豹”的存在,却本能地意识到,东线的苏联坦克,即将被这股钢铁浪潮无情吞没。
“听说空军那边也准备投入新型双发重型战斗机,这次和法兰西战役可没法比了。”
“光是进攻规模就完全不是一个级别。对了,攻击的日期定了吗?”
“嗯,我从隆美尔将军那听说,是十二月二十日。”
“也就是圣诞节前几天啊。”
“没错,今年圣诞节,恐怕得和那些‘伊万’们一起过了。”
“没办法啊......只希望,这是我们在战场上度过的最后一个圣诞节吧。”
弗朗茨的声音带着几分希冀。克里斯蒂安沉默地颔首表示同意。
也许此刻,不论是德军还是盟军,不论是东线的士兵还是西线的青年,心中都怀着同一个愿望——
但愿,这场世界的疯狂,能在下一个圣诞节前结束。
......
苏维埃联邦的战友们!伟大的人民们!亲爱的兄弟姐妹们以及英勇无畏的陆海空三军将士们,还有我所有亲密无间的朋友们啊!此时此刻,我们深爱的祖国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一片沉重的乌云正无情地压在了我们头顶之上!
与此同时,彼时的苏联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应对即将汹涌而至的盟军总攻。
如今,法兰西已经沦陷,意大利亦已俯首称臣。放眼望去,西欧大陆只剩下最后一个顽固不化的轴心国家,西班牙,但它也注定会在英法意三国联军的强大攻势下苟延残喘、不久于人世。
剩下的,唯有苏联。
只等拉斯普季察一到十二月,伴随着雨雪消融和泥泞不堪的雨季一同结束,整个东线将会被重新部署的数百万德军填满,欧洲似乎要为彻底粉碎苏联而踏上征程。
“尽管我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迄今为止我们始终在不断后退。我们的城市和土地被卖国贼出卖,革命之城列宁格勒也在其中,德皇的帝国主义空军不断扩大轰炸半径,他们在轰炸这里的莫斯科、轰炸斯摩棱斯克、轰炸沃罗涅日、诺夫哥罗德、克拉斯诺达尔与图拉。”
全苏上下,无论军民,皆笼罩在不安与恐惧之中。人们惧怕德国人在短期内就会摧毁他们的祖国并占领俄罗斯的广大疆域。为此,苏联政府已开始将各部委逐步转移至后方,而越过当局之眼试图逃离城市的市民也日益增多。
“但那过时的专制军队并非如他那吹嘘的弄臣所言不可战胜!所谓的无敌军队从未存在,亦不可能存在。”
战鼓未响之际,整个苏联的士气已在下滑。斯大林不能坐视不理,他每日演讲,意在驱散民间徘徊的恐惧,振奋斗志。
“这从历史上便可见端倪!想想一百年前吧,征服欧洲的拿破仑军团曾被视为无敌,但最终却在这莫斯科屈膝走向崩溃。威廉皇帝的军队同样难逃这般命运!”
斯大林的演说里更多是他内心的期望而非冷硬的真相。他明知德军在武器与机动性上多有优势,却仍以轻描淡写之词,呼吁人民为祖国献身。
“苏联的全体人民必须放弃一切自满、怠慢与安逸的建设式劳动,去迎战那威胁我们祖国的强敌。有人会说这样苛刻,但同志们,请别忘记——”
然而,所谓伟大的苏维埃人民此刻已无暇他顾。真相在权力者的蒙蔽与谎言中掩埋已非一朝一夕,哪怕是最普通的苏维埃公民也清楚,对斯大林同志公开表示异议便可能招致古拉格或更严厉的惩罚,这是不言而喻的危险。
“苏维埃联邦的生死抉择已临近。你们必须摒弃轻率与自私,自愿为无产阶级祖国献出一切。挺身而出,保卫权利与疆土。无畏地投入战斗,加入这场对抗将我们奴化的德意志帝国的爱国解放战争,为保卫我们的祖国而战!”
“哇啊啊啊!”
红场顿时如常被喝彩声淹没,斯大林以一副坚决的面容高呼,仿佛他不是进攻一方而是受侵略的一方。
“前进吧,向我们的胜利!”
“把死亡带给皇帝与他的女婿!”
“从德意志帝国主义者手中保卫母亲俄罗斯!”
倘若那些曾被苏联入侵过的国家在场,定会为这番景象既震惊又愕然。
“铁木辛哥同志,前线的盟军兵力持续增援。谍报显示,人数已经轻易突破五百万。”
“我,我们能挡住他们吗?”
讽刺的是,日夜为遏制德军攻势绞尽脑汁的苏联军方,也同样陷入了这样的自问自疑之中。
“唉,要是你问我该怎么办......”
长长的一声叹息,仿佛把所有未竟的恐惧都吐了出来。
......
“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从高加索战线司令升任为总参谋长的谢苗·铁木辛哥,捂着头,满脸的阴郁。
他无比怀念那片血与火的高加索战场,在那里,他与奥斯曼军、格鲁吉亚人、车臣人,以及无数高加索的山民们混战不休,几乎陷入了失去理智的修罗场。
而就在那混乱的泥沼中,他的军中同僚却一个个被指控为叛徒,尽数处决。
正因为如此,他才得以逃出那片人间地狱,被召回莫斯科,登上了总参谋长的位置。但遗憾的是,等着他的,并非荣耀与安宁,而是像列夫·扎哈洛维奇·麦赫利斯(Lev Zakharovich mekhlis)那样的家伙。
若有人不知道这个名字,那么有必要提一句:在历史上,麦赫利斯正是那个在克里米亚刻赤半岛战役中,被德军名将曼施泰因打得一败涂地、让五十万苏军葬身海岸的悲剧人物。此人因为那场惨败,被斯大林和苏联军界反复鞭挞多年。换句话说,麦赫利斯的无能仅比臭名昭着的“废柴将军”库里克好上一点。
而如今,铁木辛哥不得不带着麦赫利斯,以及一群与他水平相当的军官,一同去阻挡同盟国的总攻。若这一线防线崩溃,代价将不是他一个人的性命,而是整个苏维埃的灭亡。
“同志斯大林......你为什么不杀了我呢......”
铁木辛哥面色灰败,喃喃低语,眼神里满是求死的绝望。在苏联的政治生态中,许多将领在“大清洗”中宁愿被枪决,也不想在战场上背负灭国之责。
然而命运偏偏开了个残酷的玩笑——斯大林并不打算动他。
或许是因为他已被调离高加索,像被强制退役的伏罗希洛夫与布琼尼一样,成了无关紧要的人。斯大林没有必要再去抓他。于是,在同僚们纷纷倒下的肃反风暴中,铁木辛哥竟侥幸活了下来。
但也正因这份“幸存”,他成了苏联历史上最黑暗时刻里,必须扛起这支早已支离破碎军队的那个人。
对他而言,这真是莫大的讽刺。可又能如何?能扛枪的军官几乎全被送进古拉格的冰原,再没有别人可用了。
“唉......t-34、IS-1、bm-13火箭炮的生产情况如何?”
“目前一切顺利,同志。”
铁木辛哥叹息着,问话带着疲惫。一名军官小心地答道。这是斯大林下令将工厂迁往乌拉尔山脉一带、躲避德军轰炸的成果。
当然,再多的坦克与火箭炮,若没有燃料,也不过是废铁一堆。幸好,与苦于燃料短缺的日本不同,苏联至少没有陷入石油危机。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失去巴库油田,苏联政府便疯狂地在辽阔的国土上寻找新油源,最终在伏尔加-乌拉尔盆地发现石油,并于1932年开始开采。
尽管受技术限制,这片新油田的产量远不及曾经占全国七成的巴库油田,但在如今的局势下,哪怕只剩这点油,也足以让苏军感激涕零。尤其是想到盟友日本那边连战舰都因缺油停航,铁木辛哥多少感到些许安慰。
“新型冲锋枪的生产也没问题......哼,库里克那家伙一死,倒是万事顺利了。”
那个阻挠新武器研发的库里克,简直是苏军近代化的天敌。t-34本应早已批量装备,冲锋枪也该普及各部,但都被他拖延得一塌糊涂。如今他死了,工作总算能推进一些。
然而,再顺利也为时已晚。再过一个月,同盟国的总攻就要展开,就算此刻昼夜不停地生产,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我们......真的能赢吗?”
铁木辛哥想了想,却无法给自己一个肯定的答案。
如果伊戈尔·库尔恰托夫(Igor Vasilyevich Kurchatov),那位在贝利亚指令下秘密主持核武计划的科学家能在此刻拿出成果,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但现实是,苏联的核计划进展缓慢,几乎原地踏步。
他越想越苦笑。恐怕在那该死的原子弹出现之前,这场战争就早已走向终结。
“唉......如今我大概能体会到布鲁西洛夫当年那种感觉了。”
他喃喃自语。布鲁西洛夫,那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动大突破、却被帝俄的官僚体系拖垮的悲剧将军,如今,他谢苗·铁木辛哥,也成了同样的牺牲品。
只不过,这一次,连帝国都不复存在了。
——————
求礼物,求爱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