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系列资金、走访、宣传的组合拳,效果立竿见影。
拿到部分工资的工人安下心来,看到市长亲临车间的职工感受到了尊重与重视。
笼罩在唐海钢铁产业上空的阴云,开始逐渐消散,生产的炉火,得以继续熊熊燃烧。
曾经常委会上,大家担心彻查鑫海造成的连锁反应,因董远方坚持“先立后破”的原则,这半年的未雨绸缪,终见成效。
但是,鑫海的问题,却并没现在表面的简单。
一个月的时间里,由省纪委牵头,公安、审计、外汇管理、国资、工商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了鑫海钢铁集团及其控制的庞大体系。
冰山之下的犯罪事实,触目惊心,被一层层剥离开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鑫海钢铁集团巧取豪夺,蛀空国资。
调查发现,鑫海在早年收购五家市属骨干钢铁企业时,鑫海系统性地低价出售核心资产、提供虚假评估报告、隐匿厂区土地和设备、虚增企业负债,并辅以国有资产违规担保等多种手段,如同一群蛀虫,将原本丰厚的国有资产啃噬殆尽,造成难以估量的巨额流失。
鑫海的万家把持钢铁行业,通过垄断牟利。
鑫海钢铁集团这些年以其控制的 “唐海钢铁协会” 为幌子,与各县区钢厂签订霸王条款,强行垄断全市钢铁行业的原料采购与产品销售,并进行违规拆借、担保乃至后期的直接资产转移,将整个唐海钢铁产业变成了其私人的提款机。
调查证实,唐海市万洲、汪岩、张红伟等多人,在鑫海的事上权力寻租,编织黑网。
在鑫海长达数年的钢铁产业改制中,他们利用职权,通过违规决策、暗箱操作、恶意串通、套取改制补贴等方式,为鑫海的巧取豪夺大开绿灯,形成了官商勾结、吞噬国资的利益链条。
然而,当调查试图向更深处延伸时,却遇到了无形的边界。
尽管人尽皆知,盘踞唐海数十年的“鑫海帝国”和“唐海帮”能攫取上百亿财富,背后必有更高的庇护,但最终的证据链,却谨慎地停留在了特定层面。
调查通报会结束后,省委常委、纪委书记田耕耘特意将董远方留了下来。
在只有两人的房间里,田耕耘的话语意味深长:
“远方同志,事情到此,你要讲政治,顾大局。稳定,压倒一切。”
他目光深邃地看着董远方:
“一百多个亿能追回来,返还唐海,你们……其实不吃亏。”
董远方立刻明白了这含蓄警告背后的真正含义:
钱追回来了,一批蛀虫被清理了,这就是胜利。
如果再深挖下去,牵扯到上面的人,引发的动荡可能远超案件本身,届时唐海来之不易的发展局面可能毁于一旦。
一股不甘瞬间涌上董远方心头,他当然不信,仅凭万洲几人就能完成如此庞大的利益输送!
十年前他们甚至还未进入市委核心,那些重大的并购案,怎么可能不在常委会上讨论?
那沉默的大多数,那无形的巨手……
但他看着田耕耘不容置疑的眼神,将所有话都咽了回去。
他想起自己经济学博士论文里曾探讨过的“改革成本与妥协”,想起郑鸿斌教授告诫的“政治家需懂得在理想与现实间把握火候”。
此刻,他深切地体会到了其中的沉重。
“唐海帮”在唐海和燕云上,已经土崩瓦解。
其靠山方家及代言人楚天河,势力被彻底清除出燕云省。
在燕云省里的代言人,邓怀钦“提前退休”。
在唐海的外围掌门人,燕云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程康明被明升暗降,调任省里,退居二线。
而在唐海市的核心嫡系万洲、汪岩、张红伟均被依法严惩。
实现主要政治目标,追回巨额赃款用于化解唐海的债务危机,且经济社会大局未受剧烈冲击,从任何角度看,这都是一场辉煌的胜利。
若再执着于“彻底清算”,确实已属“画蛇添足”。
董远方深深吸了一口气,将那份属于学者的执拗与理想主义,缓缓压入心底深处。
他告诉自己:“人民利益最大化。”
让唐海卸下重负,轻装前进,让数百万市民享有发展的成果,这,就是当下最好的结果。
他必须接受这份带着缺憾的圆满,这是一个改革者必须承担的重量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