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三这一天,皇宫内传出一道敕令,其内容是让关内和河东各州紧急招募勇敢之士,待人员集齐后,便派他们前去征讨吐蕃。
原来,吐蕃这个国家屡屡侵扰我朝边疆,朝廷对此早已心生不满,一直都有征讨吐蕃的念头。
如今,终于下定决心,通过招募勇士的方式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兵部尚书在接到敕令后,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召集下属官员商议相关事宜。他面色凝重:
“各州必须尽快张贴出招募告示,务必将招募的条件详细说明。无论是农户还是工匠,只要武艺高强、胆量过人,都可以前来报名。此外,还要告知各州官员,绝对不能敷衍了事,对于招来的人员,一定要严格查验,确保他们能够真正上得了战场。”
下属们纷纷点头称是,其中一人赶忙回应:
“尚书请放心,我们马上拟定好告示模板,然后迅速发往各州。同时,我们还会派遣专人前往各州监督,以保证招募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招来的人都符合要求。”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传遍了关内各州,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年轻力壮的汉子听闻朝廷招募勇士去抵御吐蕃的侵扰,心中都涌起了一股热血。
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个名叫陈六的农户,他与同村的人们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这件事。
陈六嘴角有些抽搐:
“吐蕃那帮家伙老是来抢夺咱们边境的财物,这回朝廷招募勇士去打他们,我可不想错过这个机会!既能保家卫国,又有可能挣得一些军功,让家里的日子好过一些。”
他的话引起了同村人的热议,有些人劝他要谨慎考虑,毕竟战争充满了危险;但也有一些人表示自己也想去,认为这是一个展现自己才能、为国家效力的好机会。
没过几天,各州的招募点前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人们纷纷前来报名,希望能够成为朝廷的勇士,为国家而战。
十二月廿一,宫中又传来一道诏令,要求京师的文武职事官三品以上,每年各自举荐一个有文武才能的人。这个人不仅要有能力担任将帅,还要能够胜任地方长官的职务。
李治深知,仅仅依靠现有的官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更多有本事的人出来做事,特别是那些能够打仗、善于管理地方的人才。
只有这样,无论是应对边疆的战事,还是处理地方的各种事务,都能有更多的人手可用。
宰相郝处俊在接到诏令后,脸色凝重地对身边的官员们:
“此次举荐之事非同小可,我们必须深思熟虑,所举荐之人不仅要有真才实学,更要德才兼备,切不可单凭关系而论。”
他顿了顿:
“就拿兵部的李郎中来说吧,此人精通兵法,且曾亲身经历过战争,若能举荐他担任将帅一职,必定能胜任。”
郝处俊的话语引起了其他官员的共鸣,他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还有地方上的王刺史”
郝处俊继续:
“他将自己所管辖的地区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若让他继续担任地方长官,定能保一方安宁。”
其他官员们听后,也开始认真思考起来,纷纷在心中梳理着自己身边那些有才能的人,准备按照要求进行举荐。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三品官员张琅心情愉悦地在衙门里处理公务。突然,他想到朝廷最近下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举荐人才。
于是,他特意找来下属,一脸严肃地问:
“最近有没有看到做事踏实、有能力的人啊?朝廷让举荐人才,咱们可不能敷衍了事,得把真正有本事的人推上去才行。”
下属听后,沉思片刻,然后回答:
“我倒是想起一个人来。之前负责修水渠的刘判官,他不仅把水渠修得又快又好,还帮百姓解决了灌溉的大问题呢!而且,据我所知,他在管理方面也很有一套,说不定能胜任地方长官这个职位呢。”
张琅听后,眼睛一亮,连连点头:
“嗯,我对他也有点印象,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好,就举荐他了!”说罢,他立刻吩咐下属准备相关的举荐材料。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同年的冬天。这一年的冬天格外特别,整个冬天都没有下过一场雪。要知道,往年的冬天多多少少都会下几场雪,这些雪既能冻死地里的害虫,又能在来年春天融化后滋润土地,对农作物的生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这一年的冬天却一直没有下雪,这可让农户们愁坏了。他们担心来年春天会干旱,影响庄稼的收成。看着农户们忧心忡忡的样子,张琅的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地方官将无雪的情况紧急上报朝廷后,李治对此高度重视,立刻召集户部官员前来商议应对之策。
李治有些忧心忡忡:
“冬天没有下雪,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啊。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以防来年发生旱灾。”
他稍作停顿,继续吩咐,
“先让各州尽快统计一下地里的墒情,如果发现土壤过于干燥,就要立刻组织百姓挖掘水井,储存水源。这样一来,等到明年春天播种的时候,就能够有充足的水源进行灌溉了。”
户部官员们纷纷点头称是,对李治的深谋远虑表示钦佩。其中一位官员回应:
“圣人圣明,此计甚妙!我们这就草拟文书,下发给各州,责令他们火速统计墒情,并及时上报。同时,也要督促他们尽快组织百姓挖井蓄水,切勿拖延,以免贻误农时。”
李治满意地点点头,嘱咐:
“此事关系重大,不可掉以轻心。你们要密切关注各州的进展情况,如有任何问题,及时向朕禀报。”
没过几天,各州的墒情统计结果便陆续呈报上来。
经过仔细分析,户部官员们惊讶地发现,不少地方的土壤确实存在偏干的情况,这无疑给来年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农户们按照朝廷的指示,纷纷拿起工具,开始在自家田地里挖掘水井,以便储存水源。
其中,有一位名叫老马的农民,他正与儿子小马一起辛勤劳作着。
老马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对儿子小马说:
“朝廷让咱们提前挖井,这可是为了咱们好啊!就算明年春天不下雨,咱们也有井水可以用来浇灌庄稼,不用担心收成问题啦。”
小马听了父亲的话,连连点头表示赞同。他手中的锄头挥动得更加有力,仿佛充满了干劲和希望。
过了一段时间,郝处俊前来向李治禀报各州的准备情况。
李治听完后,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提前做好准备总是没错的。
只要百姓们能够安心种地,我们的日子才能过得安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