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公。”
徐光启秉性刚直,素不喜与中官多言,只上前略一拱手,便转向汪、张二人,神色明显热忱起来,场面一时凝涩。
颜思齐见状,适时高声圆场道:
“汪大人、张大人、王公公,码头在即,永明已备下薄酒为诸位天使洗尘,且登岸稍歇!”
王体乾顺势下台,轻哼一声,算是应承。
寒暄既毕,明轮船调转船首,引大鸟船驶入海湾。
航行间,袁可立低声对永明众人道:
“朝廷此次遣使,配置颇为考究,意在规避党争,除王公公代表内廷,余者多为务实干才。”
他抬手微指,逐一剖析,
“正使汪裕巡按宣大,熟稔边市;副使张可大执掌辽海水师调度;户部李士淳主事分管胶州关税,素有宽厚之名;福建市舶司周之夔同知精通海榷;翰林院杨景辰编修通达礼制;”
“另有锦衣卫李若琏千户、鸿胪寺译官、户部司务及太医院吴有性医士,皆职能相关,人尽其用。”
李国助闻言,目光却是落在了那位吴医士身上,眼中闪过倾慕之意。
上辈子知道的明末风流人物,吴有性也算如雷贯耳。
何况这辈子,他也算是个名医呢。
随着航路深入,颜楚城的雄姿渐次展现——
十棱体棱堡依山傍水而筑,红砖城墙在日光下灼灼生辉,城中钟楼、市政厅等西式建筑鳞次栉比,与中原城邑风貌迥然不同。
距码头尚有半里,忽听一阵闷雷般的炮响连绵而起,海湾回音更显声势。
却是港内一艘四十四炮风帆战舰侧舷焰光连闪,鸣放空炮致礼。
鸟船上有随员惊得失色,几欲伏低。
黄昭适时扬声道:“诸位天使勿惊,此乃永明镇迎宾之礼,炮中无弹,以示敬重。”
众人方定下心神。
王体乾面色微白,旋即恢复如常,只淡淡道:“边镇军容,果然……别具一格。”
登岸后,使团沿整洁石板路行往市镇厅,沿途百姓夹道相迎,男女老幼衣着齐整,或挥手或低语,并无大明市井常见的畏官之态。
王体乾眉头微蹙,颇觉不适。
汪裕却颔首赞道:“民气舒缓,颜总兵治理有方。”
市镇厅前广场上,宣诏台早已搭就,围观民众虽众,却秩序井然。
王体乾作为司礼监代表,步上高台,展旨朗声宣诵: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朕膺天命,抚驭华夷,赏功罚罪,厥惟旧章。
迩者辽左多故,建虏鸱张,边陲不宁,朕心恻然。
尔永明镇众,僻处海隅,志存报国。
收容辽渖遗黎,拓垦荒徼;屡挫建奴凶锋,解朝鲜之倒悬。
忠勇可嘉,功绩卓着。
兹特颁恩赉,用示旌酬:
赐尔永明镇‘镇海备虏总兵衙门’名号,颁‘镇国将军’纛旗一面,许尔等便宜整训舟师,控扼海道。
准开胶州港为尔专泊之地,缮治船械。特许三年之内,关税尽蠲;三年之后,依例十抽其一,所入悉充辽饷。
亦许尔等通贩朝鲜、日本诸邦,所有海贸事宜,惟期利国便民,俱准便宜行事。
颜思齐授镇守奴儿干都司总兵官,赐蟒衣一袭、玉带一围,赏纹银三万两。
李国助授署都督佥事、奴儿干都司副总兵,管领水师事,赐蟒衣一袭、玉带一围,御书‘忠勇靖海’匾额一方,赏纹银五万两。
李旦乃国助之父,侨居平户,教子以忠义,输财以助边,辅永明镇之兴立,特赐飞鱼服一袭,授荣禄大夫,赐银三千两,旌表其义行。
袁可立、沈有容,着以原衔加‘钦命协理奴儿干经略’、‘钦命协理奴儿干海防’关防,暂留永明,协调该镇与朝廷、东江事宜,每岁两度具本题奏军情、贸易细目。
徐光启博通时务,着即召还,授东阁大学士,总裁历法修正、火器督造、新军编练事。
另遣司礼监秉笔太监王体乾为钦命联络使,入驻永明,稽核兵员、火器之数,然不得干预该镇内部庶务。
朕有三令,尔其钦遵:永明兵马不得擅入辽东地面;不得干预东江镇、朝鲜国内政;所有海贸、军政,必遵朝廷法度,按时奏报。
倘有违悖,立削恩赏,天兵征讨,决不姑息!
钦哉特谕。”
宣诏毕,颜思齐、李国助等率众叩首,齐声山呼:
“臣等谨遵圣谕!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国助闻听“王体乾常驻”,眉头暗皱,心下啐道:“阉竖监军,徒乱人意!”
“慎言。”
徐光启悄声耳语,
“旨意明白,彼不得干政。我等但以客礼相待,多予海贸珍奇使其便于打点,彼自当为吾等美言。”
李国助闻言,缓缓颔首,暂压不快。
王体乾忽问:“袁大人,怎不见沈有容将军?”
“回公公,”
袁可立躬身作答,语气平和,不卑不亢,
“沈将军镇守伯都讷,防虏正紧,未能前来迎候,望公公恕罪。”
此时,李国助步至吴有性身前,执礼甚恭:
“吴先生,久闻先生深研《伤寒》,于时疫、金创诸科皆有心得,活人无算。”
“在下僻处边镇,于外伤缝合与防疫一道,亦曾略加揣摩,今日得遇方家,还望不吝指教。”
吴有性闻言,目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郑重还礼:
“将军言重了!素闻将军工于火器、精于航海,不想于岐黄之术亦有涉猎,实在令人钦佩。”
“先生过誉。”
李国助谦道,
“昔年蒙恩师许仪后公亲授医理,然资质愚钝,仅学得皮毛,实不敢言通晓。”
“原来将军师承许公!”
吴有性神色顿显敬重,再度拱手,
“许公医术精微,活人济世,晚生心向往之久矣。”
“边地寒苦,医术贵在简效。冻伤当以温灸通络,金创首重清创防脓,正欲与将军细细参详。”
二人一见如故,言谈愈深,竟不觉身外喧嚣。
另一边,徐光启轻拍孙元化肩头:“你此来,是为火器与水师之事?”
“老师明鉴。”
孙元化躬身道,
“弟子奉袁督师之命,欲向永明镇采买燧发铳、野战炮并那迫击炮,以强关宁野战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