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风骚老头此时也注意到李凡高,他先是一愣,接着便哈哈大笑,站起身,走了过来。
一边走,一边叫道:“小弟,你也来这里旅游啊?”
刘永坚和各位专家看向李凡高,李凡高一脸尴尬。
自己怎么突然就变成别人的小弟了?
而且,被一个七老八十的老人叫自己小弟,也怪不得专家们都以奇怪的眼神看向自己了。
那风骚老头倒是一个自来熟,他拍着李凡高的肩膀说道:“哈哈,他乡遇故知,人生一大乐事,来来来,咱们挤一挤,一起喝上一杯。”
说吧,也不等李凡高这一桌人同不同意,便招呼女伴坐了过来。
众人还以为这老人是李凡高的熟人,也不好出声。
李凡高有苦说不出,自己与他只见了一次见面而已。
那老人变戏法一般,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三瓶酒。
两瓶茅凳酒,一瓶杯莫停洋酒。
刘永坚是懂得鉴酒之人,看着摆上来的三瓶酒,他吃了一惊,这三瓶酒价格也超过了1万元了。
这老人是什么来历?
李凡高向这位风骚老人介绍在座的各位专家。
那老人听李凡高介绍各位专家的时候,一脸的惊讶,他想不到过来跟李凡高打个招呼,却认识了这么多的电力专家。
什么电力发电机组专家、电力应急专家,电网设计专家、输变电专家、电力安全专家……每个人名头都唬得他虎躯震三震。
李凡高转身介绍这位风骚老人:“各位专家,这位是……”他介绍不下去了,说老实话,他还不知道这老人的名字呢。
风骚老人见李凡高介绍自己,连忙从包里掏出一沓名片,一个一个递了过去。
李凡高拿过名片一看,“明珠市天山物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木立山”。
哟,还是个明珠市的同胞呢。怪不得个性那么张扬,性格那么风流。
这木立山很是豪气,可能也是出于对技术专家的尊重,打开酒瓶盖子,竟然每人每位专家都敬一杯酒。他敬的是茅凳酒,虽然端的是小酒杯,可是一轮下来也喝了不少。
李凡高看着有点担心,这老人酒量虽大,可是毕竟年数也大了,连忙劝阻。
那木立山却摆了摆手,说道:“年纪轻轻,便一副老成样,一点也不好玩。”
搞的李凡高哭笑不得,于是也只好陪专家和老头喝了起来。
一顿饭倒也吃的热闹。
离开的时候,木立山还拍拍李凡高肩膀。说什么叫李凡高酒量不错,有机会到明珠市,记得要找他喝酒云云。
接着便搂着女伴飘然离去……
翌日,专家团前往第三个目的地:开平中微子实验室。
这开平中微子实验室是国家中科院主持的大型实验室。是以测定中微子质量顺序、精确测量中微子混合参数,研究超新星、地球及太阳中微子,寻找质子衰变、不活跃中微子等为科学目标的实验室。
呃,有点复杂,用通俗一点的话就是捕捉穿越宇宙,经历亿万光年来到地球的中微子,以及地球产生的中微子,然后研究透中微子的运动规律。
这开平中微子实验室建成,将解决中微子质量顺序研究问题,不仅能对理解微观的粒子物理规律做出重大贡献,也将对宇宙学、天体物理、乃至地球物理做出重大贡献。
实验室将带动建立一支国际领先的科研团队,使我国的粒子物理研究走在世界前列。
中微子实验室在开平市有一个叫金鸡镇的地方,离市区约40多公里,从市区出发,约40分钟便到达。
专家团到达金鸡镇,镇子不大,只有两条街道,中微实验室在镇子东北约十公里外。
离开镇子,不一会便到达了目的地,这里四面环山,都是几百米高的丘陵,开平中微子实验室建在一个叫打石山的山丘顶部。
中科院把实验室建在这里是有原因的。
据当时前来考察的中科院科学家团考察意见,在多个考察地点中,最终定在这里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地方距离台山核电站和阳江核电站是一个等三角的位置。
这是当前世界上中微子研究得出的经验,从物理灵敏度分析表明,进行这一研究的实验最佳站址位于距两个核反应堆55左右公里之处,且与所有反应堆距离相等的区域内。
开平市金鸡镇的打石山,位于阳江核电站和台山核电站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位置,而且这里有工业比较少,植被密布,自然界干扰的较少,最少容易捕捉自然界中逃脱出来的中微子。
中微子实验室虽然称实验室,却是一个一百多亩的院子,这里还是一片工地,基本的轮廓已经完成建高。
院子里面有三栋建成的建筑物,还有两栋在建。
专家团下了车,来到一栋四层高的建筑物,这里是中微实验室建设期间的临时办公室。
大家先来到了一个会议室,听中微子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介绍项目的情况,项目现在建成了完成了工程量的百分之七十三,地下通道已经建成,实验室地下主建筑物已竣工,大型的实验设备正在架设。
接着,还有一位曹教授简单讲了一堂中微子课。
原来,研究中微子大有必要,中微子主要来源于宇宙和核反应堆,能穿越宇宙,穿越障碍物,研究透中微子,如果加以利用,对通信科技是一个大革新。
举一个例子,从地球的北极与南极通信,如果有中微子电话,那就可直接穿越地心,不用什么卫星中转了。
现时,大型中微子实验室的建设有两个国家走在前列,一个是我国,另一个是脚盘鸡国。
实验室的建设方派出一位姓张的工作人员,带各位专家到实验室的现场参观。
这山体半山处,有一个巨大的隧道口。李凡高才知道这实验室是在山体下面700多米处,他原先还以为是坐电梯下去呢,原来是有连通的隧道。
这隧道的中间建有铁轨,一行人上面一辆开敞开式的轨道车。
电力专家们刚坐稳,那轨道车便是往下面开。这轨道车使用电动驱动,前后都有缆索,估计是辅助动力。
轨道车沿着隧道斜斜向下开去,隧道两边都安装有照明的灯光,李凡高看到了两旁的排水渠,又看到了那隧道壁加固的建筑,还有一些紧急避难处。
另外还有的就是每隔十来米就架设的摄像头,此时实验室正在建设,核心设备还没进场,那些摄像头大多都没开启。
大约下降了五分钟,隧道一分为二,变成了左右两条通道,轨道车向着右边的通道缓缓前行。
10分钟后,轨道车停了下来,出现在众人面前的是一个高10多米,长宽20多米的大厅。大厅的左边有一排建筑物,里面有三个隔间。
三个隔间之间打通,第一个建隔间是更衣室,进这中微子实验室要换上特制的衣服和鞋套。
第二个隔间是除尘室,衣服和鞋套包括身上的头发都要在一个风力比较大的风扇下吹几下。
第三个是隔间是除静电室,进到这个隔间,每个人的手都要在除静电的装置上摸一摸。
完成了三个程序,李凡高跟着专家团通过一段走廊,进入了中微子实验室。
在踏进实验室那一刻,眼前豁然开朗……
(三省可不是乱写的,全是实地的描写,几年前曾到中微子那参观过,当时那个大型的球型蓄水箱正在建设,基础建设不保密,可以拍照。请看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