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别挑了,这些鱼可是我们船队一网网捕捞上来的,再说这上面的肉,你看看,晒得都流油,吃起来口感也不错,要是没有这些鱼干,你们就去吃野菜炖咸肉吧。”
流泥的话让树皮无话可说,他刚刚所说的咸鱼“过多”,只是发下牢骚,并不是日子过的好了,开始看不上这些“咸鱼”。当然,也有一些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的原因在里面。
三艘船上的物资被全部运回了仓库,流泥看着船员们将船只检查完毕,停泊固定在港口中后,便跟着树皮,来到营地,他们还要在这里装卸临海营地收集的物资,赶回部落去领取新的任务。
临海营地的变化堪称巨大,原本只不过几十步长宽的营地围墙,现在整体长度几乎翻了两三倍;原来只是用木棍扎成的篱笆墙,现在也开始用泥土和砖石进行了加固;
更大的变化是源于围墙的长宽增加,所带来的面积变化,光是从里面的建筑数量和空间,就能看到要比去年更加宽敞。
另外,在营地外面,还有一条道路通往码头,这里虽然没有办法建造成造船坊,但是具有优良的港湾,加之经常需要船只运送物资,所以这处港湾,也经过简单处理,形成一座具有停泊船只能力的港湾,为部落的船只提供临时停靠的地点。
沿着营地往西北方向走,走下地势崎岖的山坡,穿过一片植被稀疏的森林,就是一处面积比较大的林间空地,而这里,也是当初苗叶等人被长毛象攻击时,遇到的地点。
这里距离营地大概有个十来里路,因为地形平坦,没有多少树木,而且面积够大,从去年开始,就被当成耕地进行开发。
为了开发这里,族人迁移过来五十多人,在空地边缘,建造了一处类似于营地的院落,用来保证这处耕地的正常耕种以及日常管理,防止一些野兽和动物对庄稼进行破坏。
另外,由于这里距离营地还是有些距离的,要是从临海营地过来种植,路上消耗的时间太长,所以除了春耕和秋收外,这里驻守的五十多人,主要就是保证耕地中作物的正常生长,进行简单的田间管理。
临海营地还出产别的营地都出产不了的海盐,而且数量极多,当然这种晒盐的技术和方法,自然会严格保密,整个临海营地的晒盐盐田,不允许其他部落的人靠近。
这里经过一年多的建造,已经有四块占地十亩的盐田投入使用,基本上每个月,每块盐田都能产出上千斤的粗盐,光靠这些盐,都够整个部落日常使用了。
而这次流泥过来,也是为了运送一些海盐回到部落。
“对了,上次水鱼过来,我都忘记问了,朝阳营地那里,真的有这么多鱼可以捕吗?”
一想到从船上卸下来那些咸鱼干,树皮就颇为郁闷,为什么鱼河口营地周围有那么多海鱼生活,而自己这附近却没有什么鱼?
“那是自然,从四月份开始,也就是当初貊牙他们去探索的时候,鱼河口营地就发现很多只有手掌大小的鱼往河里游,成群结队的,数量很多,只要一张网下去,就是几十条甚至上百条。”
流泥现在学到了不少东西,讲话也都利索了很多。
“而这些小鱼之后,大概五六月份,还会有更大一些的鱼在河口附近寻找食物,这时一捞也能捞到不少,而且这些鱼的个头更大,而且肉质肥美,用来熬制鱼油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要是再迟一点,比如秋收前大半个月,就有更大的鱼群,这些鱼个头甚至能达到十几斤,部落的网不行,这种鱼最多能网上二十几只,不然渔网很容易破损。”
流泥摇了摇头,似乎对部落渔网的耐用度很有怨念。
“像现在,鱼河口营地就在捕捞这些大鱼,这次给你们送来的鱼干,可不是春天那些鱼,而是才腌制好没几天的。”
“我知道,这次运过来的五千多挂咸鱼,我看过了,大一点的都是才腌制没多久的,口感也很不错,还有一些小一点的鱼干,这些可能是夏季的时候腌制的,估计没有晒好,有一股说不出的味道来。”
树皮带着流泥回到了明堂,示意大家都坐下,然后继续说道,“这些鱼可算是帮了我们的大忙,前两天我让他们出人修路,这帮人居然还有不同意的,不过鱼干一掏出来,这帮人就得乖乖闭嘴。”
食物,永远是这些部落生存下去的最重要的东西,也是熊部落最不用担心的物资。来自熊部落的各种鱼干,虽然备受树皮等人的诟病,但在这里居然变得非常受欢迎。
首先,它足够‘便宜’,一挂咸鱼,可能大小各不相同,但平均下来,半斤鱼肉居然只要两斤粟籽,远比其他肉食所需要三五斤粟籽才能兑换,便宜了许多;
再怎么说这也是肉食,而且跟兽类或者禽类相比,这些鱼肉烹饪起来更容易一些。帮助熊部落干活之后,临海营地都会给根据情况,他们半斤到一斤的咸鱼作为额外的补贴。
其次,这些咸鱼肉还很好吃,因为是用盐腌制过,在腌制过程中,熊部落还用了一些薤头、韭菜、姜片等作为调味料。咸鱼本身并不缺盐,吃的时候甚至可以将其切块,扔到陶锅里跟粟米一起煮,再加上一些野菜,不需要再额外放食盐,就可以吃——就是这些部落日常食用的食物。
还有,这些咸鱼能够保存很长的时间,去年来交换物资的时候,便有很多部落发现了这种腌肉咸鱼,能够放很长时间,对于挺过漫长的冬季,这些能够长时间保存的食物,对他们帮助很大。
“我们营地附近的海域,是不是也有可能存在着这些鱼类呢?毕竟按照路途的话,我们营地距离鱼河口营地,也不算太远。”
虽然对咸鱼的味道有些不太喜欢,但树皮也知道这些运过来的咸鱼,是很重要的东西,如果自己营地这里也能发现并捕捞到海鱼,那就是一件最让人兴奋的事情。
“应该也有的,不过你们这里海滩比较平缓,船只不可能靠近海岸这里,要是捕鱼的话,也只能离海岸更远一些,才有可能捕捉的到。”
“这没什么问题,所以我觉得你这两天要是不着急的话,可以在我们这里试试,能不能捉到,要是可以的话,我要跟族长说一下,临海营地也能给部落出产鱼肉。”
“行啊,明天吧,我带条船看一看这附近的鱼类吧。”
流泥自然应允,他们如今使用的海船,早就不是当初的凌河号、熊山号这些只能用于内河的船只,海船的体型更大,是为了近海航行所专门设计的,故而在海里,无论捕鱼还是运输,都很是平稳。
“对了,这两天你们正好把盐给准备一下,我需要随船带回去。”
流泥从怀里掏出一份书简,这上面写着部落需要的海盐数量。
“因为朝阳营地今年腌出来的咸鱼很多,所以他们那里很是缺盐,我这次把东西给你送过来,正好也要运三艘船的粗盐回去。”
流泥指着港口的方向,“这一条船,差不多就能装一万多斤,甚至能装到一万五千斤,运回去后,只要简单处理,就能提炼出精盐,跟盐矿提取差不多。”
“但我这里的粗盐,要比盐矿里面杂物更少,而且更好开采,只要晒一晒盐水,到时候去盐田里面铲就行。”
说起盐田,树皮自然是满脸骄傲,毕竟这处盐田,是去年他跟在熊洪族长后面,一点点地学会的。
“那最好不过,实话说,今年部落要用到盐的地方很多很多,南方的八号营地那里,需要交换物资和人口,据说在大雪封山之前,要运到2000斤以上;羽落所在的白骨洞营地,需要腌制大量的肉食;鱼河口营地,也需要很多的盐,用来腌咸鱼……”
听他这样一说,树皮也感觉到了食盐的重要性,怪不得从本部传信过来,都是要他尽量提升晒盐的产量。
族长、大巫师不是傻子,这些盐的重要性,他们很清楚,部落很多生产都离不开这些食盐,而除了盐矿之外,只有临海营地有晒盐的技术和条件,自然更受部落的关注。
临海营地的盐田,其实是一个比较完善的晒盐系统,虽然各种设施简陋了一些,技术也很是原始,但能够实实在在的出产食盐,这可不是一件像表面一样,看起来非常简单的事情。
部落有盐矿,但需要派人去开采,而且跟处理粗盐类似,也是需要先进行溶解、沉淀,再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将其中的部分杂物清理干净,再放到铁锅中进行熬煮。整个过程都需要不少人手,尤其是采矿的这个阶段。
而树皮他们晾晒的海盐,就是前期投入比较大一些,像现在盐田搞好了,定期派人去将海水引到盐田里,剩下的就靠慢慢晒。
临海营地的盐田,熊洪以及树皮等人,陆陆续续对这里进行了改进,最主要的,就是一处盐田,主体配备了两个池子,一个是蒸发池,一个是结晶池。
蒸发池的面积要大上很多,在前期铺设的时候,选择的是泥质的海滩,这种海滩底部,海水不容易渗透,为了提升蒸发池的储水能力,树皮还带着人从周围的树林里挖掘泥土,用于铺垫底部。
并且,为了提升晒盐的效率,熊洪族长当初便建议,可以多建造一些这种蒸发池,分成一级、二级等多级蒸发池。
结晶池的面积相对较小,但每个也有20米宽,40米长。
在晒盐的时候,将海水引入第一级蒸发池,等晒上几天,里面的卤水浓度比较高了,就将这处卤水继续引入下一级蒸发池,原本的蒸发池继续引入海水。
通过两三次这种卤水转移,卤水的浓度也会越来越高,尝之异常苦涩,如果投入一点盐粒,可以逐渐长大,那就可以引入结晶池了。
结晶池虽然面积小一些,但底部的要求更高,基本上都是用陶片或者石板夯实而成,坚固、平滑而且不易渗漏。卤水引到这里来之后,经过风吹日晒,会逐渐地在底部形成一层雪白的盐粒,这些就是俗称的粗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