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位面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微微点头,面带笑意说道:“这朱由检搞得这场宫宴不错啊,和大臣们抛开朝政,诗酒赏月,增进感情。君臣之间能这样融洽地交流,很难得。而且借着宴会还能商讨国家发展的事儿,几个大臣也都能各抒己见,提出不少好想法,看来这君臣一心,能把大明治理得更好。”
徐达挠挠头,咧着嘴笑道:“陛下,您看这多好,大家一起开开心心的,还把事儿给办了。这大明肯定能越来越兴旺!”
刘伯温手抚胡须,若有所思地说:“陛下,这宴会不仅体现了君臣和睦,更看出他们对大明未来有规划。不过这学习西洋技术一事,还需谨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方能保我大明根基稳固。”
永乐位面
朱棣背着手在殿中踱步,神色露出几分赞赏:“朱由检此举甚妙,以宫宴为契机,与大臣们放松相聚,又能共商国是。这几位大臣也都尽心尽力,洪承畴、杨嗣昌、孙传庭各有见解,为大明发展出谋划策。如此君臣一心,何愁大明不昌盛。”
夏原吉恭敬地站在一旁,躬身说道:“陛下圣明,臣会全力配合,确保挑选出合适的人与西洋交流,为大明引进有用的技术。”
解缙微微弯腰,接口道:“陛下,在推广特色产业和海外贸易方面,还需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保障贸易公平公正,这样才能长远发展。”
宣德位面
朱瞻基靠在椅背上,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哇,这场宫宴好有意思,又能吟诗又能喝酒,还能讨论国家大事。这君臣之间感情真好,跟一家人似的。照这么发展下去,咱大明肯定越来越好啦!”
杨士奇笑着捋胡须:“陛下,这都是陛下仁厚,才有这样和睦的君臣关系。如今大家齐心协力,大明的繁荣指日可待。”
于谦一脸认真地说:“陛下,孙传庭将军在海军建设上如此用心,臣相信大明的海防定会固若金汤,守护好国家的安宁。”
嘉靖位面
朱厚熜坐在榻上,微微睁开眼,哼了一声:“哼,这宫宴倒也像模像样。朱由检能和大臣们把酒言欢,还能趁机探讨国事,不算糊涂。几个大臣的提议也还算靠谱,就看他们能不能把事儿落到实处。别光嘴上说得好听,最后啥都干不成。”
严嵩在一旁赔笑着说:“陛下圣明,有陛下的监督,他们肯定不敢懈怠。这大明在陛下和诸位大臣的努力下,必定会再创辉煌。”
戚继光面色凝重地说:“陛下,海军建设关乎国家安危,臣定会全力以赴,打造一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海上劲旅。”
隆庆位面
朱载坖坐在书桌前,听完后靠回椅子,思索片刻后说道:“这宫宴体现出君臣之间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朱由检懂得凝聚人心,大臣们也积极建言献策,为大明的发展尽心尽力。这学习西洋技术与传承本土文化并重的思路很正确,希望他们能切实做好。”
张居正双手背后,神情认真地说:“陛下,在推动各项事务进展过程中,需注重协调各方利益,制定明确的政策和规范,确保各项措施能顺利实施。”
高拱摸着下巴,微微点头:“没错,陛下。还要加强对地方的监管,防止在推广特色产业和海外贸易中出现腐败和混乱现象,保障国家利益。”
……
随着大明在经济、文化等方面改革的稳步推进,朱由检深知,一支强大且高效的军队是国家稳定与繁荣的基石。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他将洪承畴、杨嗣昌和孙传庭召集至御书房,商议军制改革事宜。
众人落座后,朱由检神情严肃地开口道:“诸位爱卿,如今我大明虽在各方面有所发展,但周边局势仍不容乐观。为保江山社稷,朕意对军制进行改革,不知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孙传庭一听,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率先说道:“陛下,臣早有此意!如今我军虽有战力,但军制中仍存在诸多弊端,改革军制,势在必行!”
洪承畴微微点头,思索着说道:“陛下,军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谨慎行事。首先要明确改革方向,是侧重于提升战斗力,还是优化军队管理,亦或是两者兼顾?”
杨嗣昌也接口道:“陛下,洪大人所言极是。且改革必定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需提前做好应对之策,确保改革顺利推行。”
朱由检目光坚定地说:“朕意两者兼顾。既要提升军队战斗力,使其能应对各种战事,又要优化管理,提高军队的效率。至于可能遇到的阻力,朕自会与诸位爱卿一同面对。孙爱卿,你常年带兵,对军队现状最为了解,先说说你的想法。”
孙传庭起身,恭敬地说道:“陛下,如今军队中,士兵训练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将领指挥能力不足,且军队装备也有待更新。臣以为,改革应从这几方面入手。首先,设立专门的军事院校,选拔优秀的将领和士兵进行系统培训,提升他们的军事素养。”
朱由检点头赞同:“此计甚好。设立军事院校,可培养出一批专业的军事人才,为军队注入新的活力。洪爱卿,此事就由你负责筹备,务必挑选学识渊博、经验丰富的教官任教。”
洪承畴领命:“陛下放心,臣定会全力以赴。臣还建议,在选拔人才时,不应局限于出身,只要有才能,皆可入选,如此方能广纳贤才。”
朱由检说道:“洪爱卿所言有理。不论出身贵贱,唯才是举,方能让真正有能力的人脱颖而出。杨爱卿,你在统筹方面经验丰富,对于优化军队管理,你有何高见?”
杨嗣昌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军队管理需建立完善的制度,明确各级将领职责,避免权力交叉导致管理混乱。同时,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对士兵和将领的表现进行定期考核,有功者赏,有过者罚,以此激励士气。”
朱由检赞赏地看着杨嗣昌:“杨爱卿所言切中要害。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能让军队更加有序高效。孙爱卿,对于军队装备更新,你有什么具体计划?”
孙传庭说道:“陛下,如今火器在战场上的作用愈发重要,臣建议加大对火器研发和制造的投入,提升火器的威力和精准度。同时,改良冷兵器,使其更加锋利耐用。另外,打造新型战船,提升海军的作战能力。”
朱由检说道:“此事关系重大,洪爱卿,你协同工部,加大对火器和兵器制造的监管力度,务必保证装备质量。”
洪承畴应道:“陛下,臣定会与工部紧密合作,确保装备精良。只是这改革所需的资金,恐怕不是小数目。”
朱由检皱了皱眉头,说道:“资金一事,杨爱卿,你会同户部,仔细核算所需费用,看看从哪些方面可以节省开支,优先保障军制改革的资金需求。”
杨嗣昌领命:“陛下,臣会与户部商议,合理调配资金,保障改革顺利进行。不过,臣认为在节省开支的同时,也可考虑开辟新的财源,以减轻财政压力。”
朱由检问道:“杨爱卿有何想法?”
杨嗣昌说道:“陛下,如今海外贸易日益繁荣,可适当增加关税,同时鼓励民间商业发展,通过税收增加财政收入。”
朱由检点头:“此计可行。但增加关税要把握好度,不可影响海外贸易的正常进行。洪爱卿,你在与西洋交流学习技术时,也可关注他们的财政管理经验,看看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之处。”
洪承畴应道:“是,陛下。”
经过一番深入讨论,军制改革的初步方案逐渐成形。朱由检看着三位大臣,郑重地说:“军制改革关乎大明的兴衰,诸位爱卿务必尽心尽力。改革过程中若遇到困难,及时向朕奏明,朕会全力支持。”
三人齐声说道:“陛下放心,臣等定不辱使命!”
此后,洪承畴全身心投入到军事院校的筹备工作中。他四处奔走,选拔教官,制定教学大纲。一日,他进宫向朱由检汇报进展:“陛下,军事院校的选址已确定,教官也已挑选了一部分,皆是军中经验丰富的将领和学识渊博的学者。只是这教学内容,还需陛下定夺。”
朱由检说道:“教学内容既要涵盖兵法谋略、战阵指挥等传统军事知识,也要包括西洋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战术。另外,要注重培养学员的品德和忠诚,让他们牢记为大明效力的使命。”
洪承畴点头:“陛下所言极是,臣定会将这些融入教学内容中。”
与此同时,杨嗣昌与户部官员日夜核算资金,制定财政调配方案。他进宫向朱由检奏报:“陛下,经过仔细核算,军制改革所需资金巨大,但通过节省开支和开辟新财源,可基本满足需求。只是增加关税一事,部分商贾有所不满。”
朱由检皱了皱眉头:“商贾追求利益在所难免,但他们也应明白,军制改革是为了保卫国家,只有国家安稳,他们的生意才能长久。你派人向他们解释清楚,若有故意阻挠者,严惩不贷。”
杨嗣昌领命:“是,陛下。臣会妥善处理。”
孙传庭则忙于军队装备的更新工作。他亲自监督火器的研发和制造,与工匠们一起探讨如何提升火器性能。一日,他兴奋地进宫向朱由检汇报:“陛下,经过工匠们的努力,新研制的火炮威力大增,射程更远,精准度也有所提高。”
朱由检听后十分高兴:“好!孙爱卿,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尽快将新装备投入军队使用。同时,也要注意对新技术的保密,防止泄露。”
孙传庭说道:“陛下放心,臣已安排专人负责保密工作。”
然而,军制改革并非一帆风顺。一些守旧的将领对改革心存抵触,认为这会削弱他们的权力。他们暗中串联,企图阻止改革的推行。
洪承畴得知此事后,进宫向朱由检奏报:“陛下,部分将领对改革不满,暗中阻挠。长此以往,恐影响改革进程。”
朱由检神色冷峻:“这些人只顾一己私利,不顾国家大局。传朕旨意,若有胆敢继续阻挠改革者,革职查办!”
孙传庭气愤地说:“陛下,这些人实在可恶!臣愿带兵将他们制服,以正军法!”
朱由检摆摆手:“先礼后兵。杨爱卿,你去与这些将领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明白改革的重要性。若仍执迷不悟,再按朕的旨意处置。”
杨嗣昌领命:“是,陛下。臣定会尽力劝说他们。”
杨嗣昌找到那些守旧将领,耐心地与他们交谈:“诸位将军,陛下推行军制改革,实是为了我大明军队的长远发展,为了保家卫国。改革虽会触动一些眼前利益,但从长远看,对大家、对军队、对国家都有好处。望诸位将军以大局为重,支持改革。”
一些将领听了杨嗣昌的话,有所触动,说道:“杨大人,我们明白了。只是担心改革后,自己的地位和权力受到影响。”
杨嗣昌说道:“诸位将军放心,改革并非针对个人,而是为了提升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只要诸位将军积极支持改革,为军队做出贡献,陛下定会论功行赏。”
经过杨嗣昌的一番劝说,大部分将领表示愿意支持改革。但仍有少数将领冥顽不灵,坚持反对。
朱由检得知后,果断下令将这些将领革职查办,以儆效尤。此举震慑了军中其他有异议的人,军制改革得以继续顺利推进。
随着时间的推移,军事院校正式开学,第一批学员开始接受系统的军事训练和教育。军队装备也逐步更新,新的火炮、火枪等投入使用,士兵们的战斗力得到显着提升。军队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各级将领职责明确,考核机制严格执行,军队面貌焕然一新。
朱由检看着军制改革取得的成果,心中十分欣慰。他对洪承畴、杨嗣昌和孙传庭说道:“诸位爱卿,此次军制改革能顺利推进,多亏了你们的努力。但不可骄傲自满,仍需继续完善,让大明军队成为天下无敌之师。”
三人齐声说道:“陛下放心,臣等定会继续努力,不负陛下期望!”
在朱由检的领导和三位大臣的辅佐下,大明军队在军制改革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为大明的繁荣稳定铸就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而他们也深知,改革之路永无止境,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他们将继续砥砺前行,不断探索,不断完善,让大明的军事力量始终屹立于世界之巅。
此后,随着军事院校学员的不断毕业,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军队中,为军队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理念。孙传庭看着这些年轻将领在军队中崭露头角,欣慰地对朱由检说:“陛下,军事院校成效显着,这些学员年轻有朝气,且具备专业的军事知识,假以时日,必能成为我大明军队的中流砥柱。”
朱由检笑着点头:“看到军队的变化,朕深感欣慰。但不可懈怠,要继续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历练。”
洪承畴说道:“陛下,如今军队装备更新后,还需加强对士兵的训练,让他们熟练掌握新装备的使用方法。”
朱由检说道:“洪爱卿所言极是。孙爱卿,你负责安排,务必让每一位士兵都能发挥出新装备的最大威力。”
孙传庭领命:“陛下放心,臣已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定会让士兵们尽快熟练掌握。”
杨嗣昌则说道:“陛下,随着军制改革的推进,军队的后勤保障也需进一步优化。确保士兵们在前线能得到充足的物资供应,才能无后顾之忧。”
朱由检说道:“杨爱卿,此事就交给你负责。与户部、工部等相关部门协调好,务必保障后勤供应顺畅。”
杨嗣昌应道:“是,陛下。臣定会妥善安排。”